王泽荣
【摘 要】地方经济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并日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制造业集群逐渐显现,其具有的规模经济、成本节约效应、持续创新等优势是其他产业形式不能比拟的。论文对郑州市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研究,以国家制造业提升战略为契机,进行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探讨研究,进而优化郑州市产业结構和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整体工业化水平的提升。
【Abstract】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rise of local economy is the cluster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which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driving force for economic growth.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anufacturing cluster is gradually emerging. Its advantages of scale economy, cost saving effect and continuous innovation are unmatched by other industrial form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luster in Zhengzhou City, taking the na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mprovement strategy as an opportunity to discuss and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industry cluster, and then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base construction of Zhengzhou City,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集群;问题;对策
【Keywords】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dustry cluster;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8-0060-02
1 研究意义
产业集群对于产业的质量发展、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集群内部,基于网络化、多形式的互动与互助,可以有效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不断增加竞争力,还可以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同时,有效的专业化分工,极大节省了生产成本,使效益逐渐扩大化。产业集群,依托地理集聚的特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部门在空间上也产生集聚,产生巨大的资源共享效应,构建了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此外,产业集群对于“区位”品牌的形成提供了优势,进而提高了产业集聚的综合比较优势,有利于推动经济的有效增长。
郑州作为建设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的中心城市,发展制造业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因此,郑州市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以国家制造业提升战略为契机,也可以进行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探讨研究,进而优化郑州市产业结构和产业基地建设,为整体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提供动力。
2 郑州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产生条件
2.1 高级生产要素
第一,以交通为基础的基础设施建设。郑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承载着我国产业转移和资源转移的重任。郑州市交通便利,陇海、京广铁路、107、310国道、京珠、连霍高速公路、新郑国际机场的多层次立体交通网共同打造了郑州市交通有利的比较优势,此外,郑州市与周边县市的路网规划比较完善。第二,人力资本优势。近年来,郑州市积极落实“智慧郑州”人才工程政策,重点实施人才支撑计划以及企业家领航计划,对优秀企业、专家学者、产业领军人物的引进力度不断加强,高质量制造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也在不断完善。据统计,2018年郑州市人才总量为147万人,为进一步打造高质量高素质人才队伍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这些都为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第三,品牌资源优势。近年来,郑州市制造业发展大幅度提升,逐渐形成了七大主导产业、五大新兴产业的产业体系,促使郑州市产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也形成了现代食品与加工、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兴材料,六个超千亿的产业集群。截至2019年,郑州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6个,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30.2万件,也培育了具有较高全国影响度的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和知名产品。
2.2 需求条件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16年经济开始复苏,供给侧开始大规模去产能,制造业盈利空间逐渐加大,现今,中国制造业发展已有坚实的基础,各类企业都取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制造业占中国GDP的40%之多,地位举足轻重。但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严重,在成绩斐然的背后也有着棘手的问题,这就需要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由“大”到“强”迅速转变,实现制造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2.3 发展机遇
郑州市的部分制造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提升,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2016年12月,郑州成功进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序列。在“一带一路”战略驱使下,自贸区、中原经济区、航空港区等建设,郑州市近年来出台的政策,有力支持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其中一些奖补措施有效减轻了企业转型过程的压力,这些措施都加速提升了郑州的对外开放进度,产业的不断升级、改革工作的持续开展,都给郑州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3 郑州制造业产业集群在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3.1 产业集群趋于同质性,仍存区域恶性竞争
目前,郑州市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仍有较强的同质性,差异性、互补性偏低,在集聚区发展初期,主要目标着重放在快速的规模扩大上,企业在项目引进及产业培育上未契合本土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且由于大多企业过于看重短期利益,产业间在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
3.2 产业链接度低,分工合作网尚未健全
产业集群建设初期,只注重项目、生产制造环节、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忽略了服务型产业、小企业的配套发展,造成了产业链接程度不足,制造产业上下游产业断层明显,产业间、企业间的分工合作欠缺。也致使龙头制造业难以体现有效带动性。
3.3 自主创新动力不足
目前,郑州市制造业集群仍是传统的发展模式,项目建设方面,缺少新兴产业和新项目,且行业自身的技术水平不高,缺乏高精尖设备引进,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基础性部件的制造,难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产业集群发展仍体现为投入和消耗较高,同时也产生了高污染,但却产生了较低的效益,以至于较低的产业化水平很难与新常态下的新要求相适应。
3.4 集群内部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
产业集群作为一个综合的系统,需要辅助性的机构来提供制度、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持,进而有力支撑集群内的企业经营活动,目前,郑州市制造业产业集群相关体系仍不完善。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相应的辅助性产业底子较弱,加之产业间的地域分布较为分散,难以为制造业产业集群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智力支持,进而加大了采购、运输、服务、融资等成本,这些现象都阻碍了产业链的形成,也阻碍了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进度。
4 郑州制造业产业集群未来发展对策
4.1 加快产业融合,合理分工,完善产业链
在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中,要结合我国经济转型的趋势,一方面,要深入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加快传统制造业向产品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打造制造业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其次,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同时,要加强产品与消费市场的结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商品价值。在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明确产业集群方向,不断加强龙头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带动作用,促进大范围、高层次的产业协作分工,拓展产业链的广度,增加产业链的附加价值,形成金融、科技、物流、交通等一体化的产业链。
4.2 强化高新技术应用,推进产业创新集聚
郑州市要以本市的生产要素、需求与机遇和相关产业基础为出发点,逐步提升现代制造业的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着重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一批新兴产业,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谋划新经济增长点,加快制造业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形成,突出自身竞争优势。对于一些优势行业,如铝加工、汽车、服装等行业,要肯定其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鼓励与高校研发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政府可推出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在“智能制造”先进模式开发上给予政策、培训、服务等方面的支持。政府与企业协同推动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创新和升级发展。
4.3 完善集群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
郑州市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作为支撑,一要不断加强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物流体系,减少运输成本。二要不断加强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和河南省的各项政策,为企业提供经济、法律、培训等多方面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服务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此外,还要保障产业集聚用地需求,创新产业用地模式。三要持续深化人才培养,完善人才评价制度,在现有的人才机制基础上,建立突破性的人才聘用模式,有效利用省内高校资源,加强产教融合,培育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4.4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区域竞争力
对于产业集群整体竞争优势而言,不仅要做大产业、做强企业,还需要打响品牌,必须把创建区域品牌放在重要位置。政府要为区域品牌提供发展条件,联合行业协会,指导集群内建成合理的品牌梯队,建立绿色宣传通道,强化品牌知名度。对于产业集群内部的行业协会,要建立完善的行业规范体系和企业准入制度,并严格履行监管和督查的工作职责,维护好集群的区域品牌形象,实现集群品牌共享的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志娟.基于创新驱动的河南省制造業转型升级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8(35):62-64.
【2】傅昌銮,潘伟康.供给侧改革: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新思维[J].经济研究导刊, 2016(08):61-62+74.
【3】郭树龙,李启航.中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学家,2014(03):25-36.
【4】查志刚,王全纲,刘东皇.产业集群内生机理与成长期政府策略选择[J].江淮论坛,2019(06):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