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选穴规律的探究

2021-08-18 10:17李平平周鸿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颊车合谷面瘫

李平平 周鸿飞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周围性面瘫又被称为Bell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常见病、多发病[1]。在临床上,周围性面瘫的患者症状呈现的很严重,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困扰极大[2],同时也会引发相应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3]。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有助于患者的康复[4],但目前对于针刺介入治疗的时机仍有较大争议[5-8],且在急性期针灸选穴缺乏明确统一的使用标准,有学者[9]经临床试验得出针灸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介入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笔者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2010~2020年6月近十年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治疗的RCT文献进行搜集并作深入研究,分析并总结针刺治疗该病的核心主穴,为后期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科学的针灸选穴方案。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来源 2010~2020年6月近十年公开发表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相关文献。

1.2 采集方法 根据各大数据库的特点,设定相应检索式,检索词包括“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贝尔麻痹”“急性期”“分期”“择期”“针灸”“针刺”“电针”等;英文则以“Bell palsy”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acupuncture”等为检索词,将检索到的文献题录导入Note express软件查重。

1.3 文献纳入标准 明确疾病诊断;明确疾病分期为急性期(1~7天内);均为随机对照试验;针刺(含电针)作为主要干预措施,可配合其他疗法,对针刺手法以及刺激强度等不加区别;明确提出具体穴位。

1.4 文献排除标准 疾病诊断不明确,分期不明确;针刺作为非主要干预措施;主穴按病因辨证分型选穴(如风寒证、风热证);样本病例小于30例;重复发表的文献只选取近期发表的1篇;综述、理论探索、经验结论、评价类文献、个案报道等。

1.5 文献筛选流程 计算机检索获得相关文献(n=663),note expres查重后获得文献(n=379),阅读题名、摘要后排除文献(n=207)包含综述、理论研究、经验总结、个案报道、评价类文献,初次筛选获得文献(n=172),阅读全文根据文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排除文献(n=90),再次筛选获得文献(n=82),最终选取文献(n=82)。

1.6 数据提取 建立Excel表格,将篇名、作者、穴位依次输入表格中,建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穴位处方数据库。纳入穴位为最终选取的82篇文献中明确给出的主穴,若主穴与配穴无法明确的区分,则将全部腧穴录入。

1.7 数据分析

1.7.1 描述性分析 建立Excel表格,对穴位综合、归纳,汇总穴位出现的频率、归经、部位进行分析。

1.7.2 关联规则分析 使用SPSS Clementine 12.0分析软件,运用Apriori算法,对主要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穴对支持度、置信度。

1.7.3 聚类分析 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导入文件,选择组间连接法,距离选平方Euclidean距离,对主要穴进行聚类分析。

1.8 结果

1.8.1 描述性分析 穴位频次频率分析:根据建立的Excel表格,共有主穴处方82条,涉及穴位33个,穴位总使用频次649次。把出现频次大于15的穴位,按照频率(频次/82%)依次排序。排在前4的穴位为合谷、地仓、阳白、颊车。结果见表1。

表1 频次为15及以上的穴位频率分布情况

1.8.2 归经及分布部位分析 将Excel表格中的82条处方的穴位按照归经及所属部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示,主穴遍布14经脉,不包括手少阴经、手厥阴经、足少阴经。分属足阳明经最多,经外奇穴中承浆与鱼腰使用较多,分布的部位主要在头面部。结果见表2、表3。

1.8.3 关联规则分析 使用 SPSS Clementine 12.0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选取频次大于15的穴位,设置最低条件支持度20%,最小规则置信度95%,最大前项数3,获得35条关联规则。后逐渐尝试调整支持度至50%,置信度95%,此时仅剩地仓—颊车,地仓—颊车—合谷2条关联规则。置信度是条件概率,即前项出现的条件下后项出现的概率,支持度是规则前、后同时在数据库中概率,如太冲出现时,合谷出现的概率是100%。选择置信度和支持度排名前10的汇总分析,得出合谷、太冲、地仓、颊车为最核心主穴。见表4。

表2 主穴归经分布情况

表3 主穴部位分布情况

表4 支持度与置信度排名前10项分布情况

1.8.4 聚类分析 用SPSS 21.0软件,对频次大于15的穴位聚类分析,根据绘制的树状图与冰柱图结合专业知识分析,可以得到5个有效聚类群:合谷—地仓,阳白,颊车—四白—翳风,下关—牵正—风池—攒竹—太冲,颧髎—承浆—太阳—迎香—足三里,可以发现阳白、颊车、四白、翳风这2类均为局部取穴,其他3个有效聚类群特点均为近端穴位为主各搭配1个远端穴位。结果如图1、图2所示。

图1 使用频次大于15的16个穴位聚类分析树状图

图2 使用频次大于15的16个穴位聚类分析冰状图

2 讨论

周围性面瘫大多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邪气乘虚侵袭阳明、少阳面部筋脉,使气血阻滞,经筋失养,肌肉失于约束而致病,病变部位在面部,病位在经脉与经筋。

从描述性分析结果来看,近端取穴主穴集中分布于头面部,符合“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基本作用,“面口合谷收”“太冲泻唇喎以速愈”,而远端取穴合谷、太冲作用突出,符合“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论。从经脉分布来看,归属阳明经脉的穴位最多,《灵枢·经筋》记载:“足阳明之筋……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现代医学研究[10]表明,阳明经脉在面部循行路线与面神经分支相符,因此本病与阳明经脉密切相关。

从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合笔者专业知识综合分析,近端取地仓、颊车、阳白、翳风搭配远端合谷、太冲为最优核心主穴配伍,拓展四白、攒竹、下关、牵正、颧髎、承浆、风池、足三里作为优质配穴。从特定穴角度分析,合谷、太冲分别为手阳明经、足厥阴经的原穴,针刺原穴能调整脏腑气血,通达三焦气机,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此外,合谷主气,太冲主血,《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调和则诸病自愈。王琴等[10]经临床试验得出二穴配伍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地仓是足阳明、跷脉之会,位于鼻下口吻之旁,《灵光赋》载:“地仓能止口流涎”,《玉龙歌》记载:“地仓颊车疗口歪。”《针灸甲乙经》记载:“口僻不正,翳风主之。”地仓、颊车皆归经于足阳明经,阳明经气盛血多,搭配使用通利阳明气血,有助祛散面部浅表风邪。阳白是足少阳、阳维脉之会,翳风是手少阳、足少阳之会,少阳经为半表半里之经,在急性期针刺少阳经穴位,既能扶正祛邪,又可防邪深入。大量学者[11-17]经临床试验得出以上穴位用于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在急性期应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19],解除血管痉挛,消退面部水肿,尽早修复神经机能为关键。以上所得局部主穴,从解剖位置来看,地仓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布有面神经、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肌神经的末支。颊车在咬肌中,有耳大神经、面神经颊支及下颌缘支分布。地仓、颊车两穴在临床使用时,多以透刺为主,透刺可以广泛刺激面神经颅外段分布区,提高局部组织、神经的代谢性。阳白在额肌中,其下有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针刺此穴有利于额肌功能恢复。翳风穴位于面神经出入颈乳孔处。针刺翳风穴,可直接刺激面神经病变部位,加快循环,消除水肿,减轻神经的卡压,修复受损神经。上述所有穴位,皆布于面神经分支投影表面,故针刺可以更加快速的修复面部的肌肉和神经功能[18],对本病康复有益。

本次研究所选文献不包含以运用灸法为主治疗本病的文献,故所得核心主穴不作为灸法最佳选择。综上所述,最终得出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核心主穴为合谷、太冲、地仓、颊车、阳白、翳风,临床治疗时拓展选穴可优先选择的穴位有四白、攒竹、下关、牵正、颧髎、承浆、风池、足三里。

猜你喜欢
颊车合谷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常按5穴护牙齿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常按7穴不掉牙
小穴位 大健康
掐合谷穴能缓解视疲劳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