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丽萍 陈阿虹 陈婉清 李 唯 彭华毅,2* 阙慧卿 林 绥*
1.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 福建省医学测试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1;2.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金线莲[Anoectochilusroxburghii(Wall.) Lindl.]是开唇兰属(Anoectochilus)草本植物,有“药王”“金草”的美称,别名金线兰、金蚕、金石松等[1-2],主要分布于福建、广西、云南、台湾等地。金线莲全草入药,具有清热凉血、祛风利湿功效[3-4],主要用于糖尿病、血尿、风湿性关节炎等[5]。金线莲(Anoectochilusroxburghii)、台湾银线兰(Anoectochilusformosanus)和滇南开唇兰(Anoectochilusburmannicus)均来源于兰科开唇兰属,是亲缘关系相近的3种植物。台湾银线兰具有清火,解热,降血压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脾病、肺痨肺病、血热吐血、肝火等[6]。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种植物的水提物、多糖、黄酮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7-9]、抗氧化[9-11]活性。金线莲作为民间名贵药材,其挥发油主要有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12-13],而台湾银线兰和滇南开唇兰挥发油活性目前未见报道。研究发现,不同栽培方式金线莲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14-15],而不同生长期金线莲及其近源种挥发油化学成分对比分析目前未见报道。为此,本课题对这三种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为开唇兰属药用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1.1 原料药材 5份金线莲(A.roxburghii)、1份台湾银线兰(A.formosanus)、1份滇南开唇兰(A.burmannicus)(表1),由福建省华之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经福建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杨成梓副教授及褚克丹教授鉴定。
表1 金线莲及其近缘种采收期
1.2 仪器与试剂 Angilent 7890A GC/7000QQQB串联四级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Angilent科技有限公司);KQ2200E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AL204型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Centrifuge 5810 R高速冷冻离心机(德国Eppendorf公司);RE-2000B型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HZ-III型循环水真空泵(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ABZ1-0501-P型艾科浦超纯水系统(颐洋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试验用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2.1 挥发油的提取 各称取金线莲及其近缘种药材50 g,剪碎成约0.5 cm小段,置于1 L容量瓶中,加入水500 mL,浸泡24 h后,自动搅拌机搅拌1 h,再置于挥发油提取器中微沸状态提取15 h,收集提取液中的挥发油,加入乙醚萃取,经无水硫酸钠干燥,离心后取上清,进样前用乙醚稀释成适当浓度,用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备用。
2.2 挥发油的GC-MS分析 色谱柱:石英毛细管柱DB-1MS (30 m×0.25 mm×0.25 μm;柱温:40 ℃,以4 ℃/min升温到250 ℃保持5 min),进样口温度:250 ℃;载气为高纯度氦气,流速:1.0 mL/min,进样量:0.5 μL;不分流。 质谱条件:离子源为EI源,离子源温度230 ℃,电子能源70 eV,接口温度280 ℃,四级杆温度150 ℃,质量扫描范围为30~500 amu,电子倍增器电压为1381 eV;定性分析通过NITS08.L标准质谱检索库检索定性,同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组分的相对含量。
金线莲及其近源种挥发油通过上述GC-MS条件分析,根据NITS08.L标准质谱库检索,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7个样品挥发油中鉴定了13(1)、22(2)、28(3)、22(4)、10(5)、32(6)和53(7)个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3.53%、96.98%、94.53%、92.44%、84.32%、89.16%和83.18%,总离子流图如图1~7所示,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图1 1月龄采收期福建三明金线莲挥发油成分总离子流图 图2 2月龄采收期福建三明金线莲挥发油成分总离子流图
图5 福建南平金线莲挥发油成分总离子流图 图6 台湾银线兰挥发油成分总离子流图
图7 滇南开唇兰挥发油成分总离子流图
表2 金线莲及近缘种挥发油成分分析
表2 金线莲及近缘种挥发油成分分析
表2 金线莲及近缘种挥发油成分分析
表2 金线莲及近缘种挥发油成分分析
4.1 不同生长期、不同产地的金线莲挥发油化学成分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从表2可知,5份金线莲样品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以酸类化合物为主,其中,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较高,它们是挥发油的主要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血液胆固醇[15]和抑制肿瘤[16]活性。对鉴定出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6月龄福建三明金线莲含有0.03%酮类化合物,较其他样品化学种类数丰富。文献报道不同栽培模式(组培和地栽)[17-18]、不同光照度[19]、不同移栽月龄[20-21]和不同地理种源[22]的福建金线莲主要活性成分(多糖、总黄酮等)存在差异,这些可能也是引起不同生长期、不同产地金线莲挥发油成分和含量差异的重要原因。
4.2 不同品种的开唇兰属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和种类存在差异性 通过对金线莲、台湾银线兰和滇南开唇兰7份样品挥发油化学成分对比分析发现,2,3,3-三甲基己烷、亚油酸和棕榈酸为共有成分。2,2,4,6,6-五甲基庚烷、2,6,11,15-四甲基十六烷、2,6,10-三甲基十二烷、3,8-二甲基十一烷、4-乙基十一烷和5-(2-甲基丙基)壬烷为台湾银线兰和滇南开唇兰单独共有成分。此外,本实验检出台湾银线兰挥发油含有顺式-10-十七碳烯酸(30.08%),其含量约为1月龄滇南开唇兰挥发油中顺式-10-十七碳烯酸[23]的18倍。不同种之间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和种类存在差异。
本实验通过GC-MS检测分析了金线莲及其近源种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金线莲挥发油化学成分受生长期和产地的影响,而同属不同种药物之间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差异。本实验研究为开唇兰属药用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致谢:各个金线莲品种均由福建省华芝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由福建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杨成梓副教授及褚克丹教授鉴定,GC-MS是由福建省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曹洁及彭华毅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