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人口返贫影响因素与预警机制研究①

2021-08-18 07:41陈文端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3期
关键词:预警维度监控

陈文端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返贫是威胁扶贫成效的主导因素,脱贫攻坚任务的完全实现取决于脱贫后的巩固工作。然而,返贫现象的频发主要原因在于识别返贫诱导因素意识不强以及构建预警机制过于局限化。因此,要积极贯彻“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的指示,明确返贫影响因素,准确识别返贫人口所面临的困境,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合理的返贫预警机制流程及时化解返贫现象的发生。

返贫问题涉及农业、经济、环境、教育、技能培训等多个领域,要正确化解返贫风险对扶贫成效的影响,首要任务就是消除返贫风险。目前,学术界对返贫的研究多在成因以及干预对策上,对返贫预警的机制模型构建研究较少。关于返贫成因,邓大松等[1]认为返贫受到外部社会条件、自身综合能力、政策的影响,并提出扶贫要与社会保障制度、环境治理、扶智相结合来降低返贫风险;丁军等[2]认为返贫的根源是由于“主体、供体、载体”三者之间的发展不同步且达不到可持续性而导致,并提出要构建三位一体的帮扶措施对返贫进行有效阻断。关于返贫干预对策,凌国顺等[3]认为返贫的主要诱因是由于贫困人口的素质不高,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就要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并构建“造血式”反贫策略;何华征等[4]通过对返贫的模式分析,认为返贫干预可从财富、心理、制度、价值、教育等方面入手制定返贫对策。总的来说,学术界对返贫的研究依旧在于返贫出现之后,而忽视了返贫之前的预警机制设计。治理返贫的根本在于干预返贫,返贫预警的实施能够有效治理返贫现象的爆发,巩固后期脱贫的成效。

1 脱贫人口返贫影响因素分析

1.1 环境因素返贫

1.1.1 自然资源利用受限返贫

农村经济发展多依赖于生态环境资源,过度开垦利用终将会导致自然资源匮乏,该问题会促使生态稳定性降低,因此,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来权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稳定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一方面,在实现生态扶贫的过程中倡导生态开发与保护并重,并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因此生态环境不能成为农村发展经济的代价,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来实现稳定且长久性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山区与高原地区类地区地势偏远且封闭性较强,经济底子薄弱,扶贫开发难度大,再加上基础设施落后,使得该地区内的贫困人口对生态资源的依赖性较强,造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现象,对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违背了生态多样性理念,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遭到破坏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率提高,从而促使返贫现象的产生。

1.1.2 自然灾害返贫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自然灾害严重性强的国家之一,具有灾害种类多、发生率高、灾害严重等特点。贫困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和脱贫人口自身脆弱性,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弱,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就极易导致已脱贫人口面临再度贫困的风险,情节严重还会加重贫困的等级。自然灾害诱发的返贫主要呈现出以下四种原因:一是我国农业风险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农业保险的种类少且索赔水平低,降低了农户的参保意愿;二是农业生产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可造成农业生产产量大幅度降低,从而加大了以农业谋生的农户的返贫风险;三是部分重大灾害会危害人类生命安全与财产损失,如2008 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贫困发生率突然飙升至60%,再一次加深了贫困深度导致返贫人口急剧增加;四是我国灾害救助不足,受地方财政影响农户未能及时收到政府的救助,造成了大规模返贫的现象。

1.2 返贫人口自身因素返贫

1.2.1 精神贫困返贫

据2019 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文盲率为4.08%。这是由于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落后限制了教育发展,导致贫困人口价值理念、态度、思想观念等保守且相对落后,促使大部分家庭重返贫困,陷入贫困‐受教育程度不高‐人口素质低‐加深贫困等级的循环中[3]。具体表现:一是在扶贫的过程中,这类群体仅安于现状不愿意做出改变,铸就了“坐享其成”的思想观念,将政府对他们进行的“输血式”扶贫,当作“理所当然”,在通过扶贫措施帮扶他们脱贫之后仅带来了短期的改变并不能形成长远且稳定的脱贫;二是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民族文化浓厚,旧观念以及生活习惯根深蒂固,依然保持着原始且经验化的生活模式,使得精神追求过于单一化;三是脱离贫困的脱贫户收入已达到标准,由于思想守旧将富余的钱用于保障基础生活必需之外,如:大办酒席、送大礼、过度消费、大肆修墓地等。

1.2.2 因病返贫

目前,因病致贫已成为返贫影响因素中最为突出的问题,疾病诱导贫困,贫困导致疾病,造成贫困与疾病之间形成恶性循环,遏制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截至2019 年底,我国因病致贫的人数高达418 万户,其中因病返贫的人数达到了96.9万户。在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家庭积蓄有限,尤其是患病者是家中主要劳动力,尽管有医疗保障补助,但仍会造成一人倒下全家生活脱轨的连锁反应。在农村家庭中一旦有一人生病,就会给整个家庭带来高额的医疗费,在无力承担的情况下,大多会选择贷款,未来的收入中大部分会被用来还款,从而导致家庭生活拮据而返贫。

1.2.3 能力不足返贫

根据能力贫困理论,认为能力不足返贫是由于脱贫人口自身的可行能力削弱所致[5]。一方面由于贫困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自身具备的技能仍然保持着原有经验所得的方式方法,这是致使脱贫人口返贫的主要原因。尤其在外出务工中,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自身所具备的技能无法完成工作任务,导致外出务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由于主体自身残疾造成劳动力丧失,无法从事体力活并还需要额外的医疗费用,且找不到固定的收入渠道。

1.3 政策因素返贫

1.3.1 政策精准度不够

贫困人口的自我保障能力薄弱性导致自我发展乏力。扶贫政策强调“精准”为重心,根据贫困地区以及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政策。然而,部分地区为了完成扶贫工作忽略了工作质量,以“精准扶贫”为出发点却未做到资金正确使用。有的地方政府对扶贫工作过分要求制定短期目标,只看重短时期的成效而忽略了扶贫工作的最终目标,政策的执行意义完全脱离了政策本身,使得执行过程中看不到成效。

1.3.2 政策惯性返贫

扶贫具有动态变化,会随着各项措施制度的实施由贫困转向脱贫。政策的惯性在于随着贫困的动态变化,政策的执行措施未发生改变,执行人员受到以往的扶贫经验影响,对各阶段的贫困帮扶未做出相应的调整,导致扶贫工作效果不佳,还有可能向反方向加深。

1.4 其他原因致贫

公共卫生事件导致返贫。2020 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具有波及范围广且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疫情作为突发事件会叠加致贫因素,为全面脱贫带来极大的冲击。一方面疫情爆发以来交通受到管制:一是导致了部分返乡农民工出行受限无法外出务工就业,没有固定收入导致再度受到贫困风险的威胁;二是导致了农产品的滞销,产出量大但没有销路。另一方面疫情限制了人员的流动,给创业型农民工带来收入难题,无法正常经营,实体店经营的创业者门店关闭时间过长,盈利不足而亏损较大,也有再度面临贫困的风险。

2 返贫生成机理分析

脱贫户返贫现象已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载体、供体、主体三者之间发展不平衡。返贫生成机理概述为:贫困户在得到政府与外界的帮扶下,家庭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并达到贫困线以上,符合脱贫条件顺利脱贫,但在后期的发展中,部分脱贫户自身脆弱性仍存在,在受到自然、教育、疾病、就业等因素的影响下削弱了自我发展能力,促使脱贫户再度面临贫困,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返贫演化可分为潜伏期、发展期、爆发期、恢复期、消失期五个阶段(见图1)[6]。

图1 返贫生成流程

AB 段为潜伏期,致贫因素在慢慢积累促使家庭生活水平逐步下降,在这个时期基础生活还能得以保障均在贫困线以上;BC 段为发展期,返贫已经出现了相应的征兆,各类不稳定因素逐渐深化,家庭生活水平接近于贫困线;CD 段为爆发期,致贫因素已经发展成熟,在诸多不可抗因素的影响下,脱贫户生活质量急速降低,生活水平跌至贫困线以下;DE 段为恢复期,在对返贫户实施帮扶措施后,致贫因素得到了初步控制,生活水平开始慢慢恢复并接近贫困线;EF段为消失期,致贫因素完全消失,返贫户生活水平稳定于贫困线以上。总的来看,返贫预警应该在潜伏期与发展期发出,在此阶段能有充足的时间去开展干预工作,从而制定出相关的方案。

3 返贫预警机制构建

3.1 返贫预警机制构建主体框架分析

脱贫户返贫频发的原因在于返贫预警机制缺失以及贫困人口自身的脆弱性。传统的返贫机制是一个相对静态的过程,贯彻落实中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返贫机制的设定应该履行动态管理,通过动态监控对返贫人员进行实时跟踪,稳定脱贫攻坚成果,严格监控贫困与脱贫边缘的人群,从根源处阻断致贫因素。返贫预警的机制构建主体主要由5部分组成,分别为:信息管理、预警识别、组织管理、干预措施、监控机制,在返贫治理中每个部分相互衔接组建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图2)。

图2 返贫预警机制主体框架

3.1.1 信息管理

返贫预警的构建关键在于对易返贫人员的信息收集,建立返贫预警系统就是对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可以有效的了解到农户生活的动态变化,精准识别返贫风险关键在于要实现精准收集返贫信息。信息收集的途径有:一是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扶贫工作最为直接的信息来自于基层干部,他们定时定点对农户进行走访交流,了解每一户农户家庭的近况。综合评估家庭返贫风险等级,将符合返贫条件的人员上报,严格筛选出错评、漏评的困难户;二是大数据帮扶,在大数据背景下推出了“互联网+”系统实现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判断贫困户,由基层工作者定时向数据库录入数据,严格监控脱贫户的贫困数据动态变化,通过采集的信息将农户的收入、住房、医疗、教育等情况与去年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持平与下降的农户实行返贫监控,及时发现动态变化下“两不愁,三保障”不达标者;三是农户个人上报,农户可将当前自身面临的问题上报自扶贫办,扶贫办通过收集到的信息组织开展帮扶,并对困难群众实施返贫监控;四是建档立卡信息,确保建档立卡资料的数据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基层干部要定期更新数据,防止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帮扶措施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贫困户的信息录入系统后,要对已收集的信息开展处理分析,剔除掉虚假不可靠的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根据有效信息利用图表的方式直观地了解农户的动态变化。例如:对农户返贫诱因发生率、贫困人口数变化、返贫人口数、贫困测度等的图表比对分析了解贫困的发生规律,也可通过对农户脱贫与返贫前后的信息进行比对,判断农户自身发展的薄弱环节,筛选出返贫边缘人群。

3.1.2 预警识别

目前,对于脱贫的设定有一个固定化的标准,但达到贫困线以上只是脱贫的第一步,即便是已脱贫人口仍然会有再度面临贫困的风险。收入只是脱贫的一项指标,它不能完全衡量是否贫困,在多维致贫因素的影响下,抵御致贫因素的能力缺失会导致已脱贫人口再次面临贫困的风险[7]。因此,精准识别返贫因素并对易返贫人群进行等级构建是实现阻断返贫的有效措施,将短期成效转变为长期成效。前面已对我国目前仍然面临的返贫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性的对突出问题进行合理的分类及管理。以多维贫困测度为例:前人提出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其意义在于对每个维度规划一个临界值,若低于该临界值则表明在该维度下处于不达标状态,高于此维度则可判定为具有该方面的能力。多维度测贫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各个维度的取值与分析:定义Mn,d表示n × d 的矩阵,其中n 个人在d 上的贫困维度数量,令 y ∈Mn,d,yij表示样本 i 在 j 上的维度取值,j=1,2,3···d。首先要确定各个维度的临界值,令Zj表示j 个维度上被剥夺的临界值。定义一个剥夺矩阵g0,令并将定义为两种情况:当满足 yij<Zj时,当满足yij≥zj时,其意义一是某一个体i 在第j 个维度表现为贫困,则1;二是某一个体i 在第j 个维度上表现为脱贫,则

(2)多维贫困识别:根据联合国开发的一套维度体系,并结合我国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可定位为3 个维度10 个指标,其中3 个维度分别为:教育、生活水平、健康,10 个指标分别为受教育年限、受教育水平、住房条件、饮用水、卫生设施、生活燃料、交通、吃穿保障、医疗保险、家庭健康(见表1)。利用维度等权重的方法给各权重赋值,即每一维度权重相同且维度内的指标也是等权重的。令Wj为维度j的权重,定义一个列向量Ci表示某一个体i 承受的贫困维度总数,确定剥夺临界值为33.3%,表达式为:

表1 多维贫困维度与临界值

(3)贫困等级确立:通过对返贫户多维贫困维度的计算,可将贫困等级分为4 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见表2)。

表2 中,1 ≤Ci≤50%时,该庭陷入了严重的多维贫困风险中;50% <Ci≤33.3%时,该家庭陷入多维贫困的风险中;33.3% <Ci≤20%时,该家庭处于多维贫困风险边缘;20% <Ci<0时,该家庭邻近多维贫困风险。

表2 预警等级区间表

3.1.3 组织管理

(1)政府作为返贫干预主体中的一份子,在预警机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扶贫办应该加强与各行业部门的协作,探索共同创建返贫预警机制的路径。一是关注自然灾害,气象部门将可预测的灾害及时上报扶贫办,提前制定应对措施防止自然灾害对农业带来的大规模影响;二是关注农民工务工就业,扶贫办将因工返贫人员上报至人力资源部,该部门可通过岗位匹配的方式为此类人员提供工作机会,同时还需关注从事高危行业以及劳动力丧失人群;三是优化农村医疗条件,由于我国因病返贫现象尤为严重,健康委应该加强农村医疗服务建设;四是监控已脱贫人群自身发展维度,坚决杜绝持续“依赖型”帮扶,社会保障局要加强技能培训扩大贫困户就业范围;五是兜底保障建设,民政部门要注重各项保障措施的优化,不断提高基础保障水平并将健康扶贫视为扶贫重点工作;六是教育保障,重视扶贫先扶智,防止因贫辍学现象发生,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帮扶中出现的教育问题。

(2)返贫干预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工作队伍。一是要成立返贫预警工作中心,以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在省级、县级、乡级均成立相关部门或工作组,通过相互衔接向返贫预警工作中心反馈信息,各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责任与工作内容,并对基层工作者要给予相应的福利条件,确保留住高质量人才;二是工作人员要以国家脱贫总目标作为工作重心,认识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程度,充分意识到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三是对工作人员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帮扶责任人要定期走访帮扶对象,并开展工作总结会议和扶贫“回头看”;四是加强基层干部工作组织,完善党建工作的同时提高干部思想认识,并立足于实际培养出具备专业化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3.1.4 干预措施

返贫干预应对措施的构建首先是要组织人员,方案的制定者不是单一的政府机构,还应包括企业、专家、非政府部门[6]。制定者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返贫等级,并针对问题结合可利用资源提出实施方案,随后组织人员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了解该措施是否具备逻辑性和科学性,预测实施效果是否合理,方案通过后下发至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实施。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可利用程序化的构建方式,固定每一步工作并细化责任,该方案能够明确地回答实施者“该做什么工作”和“如何开展工作”等问题。

3.1.5 监控机制

在对返贫等级识别后制定出了相应的干预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进行实时监控,判断干预方案是否有效。具体措施可以细化为:一是收入监控,详细了解农户家庭总收入金额,对比农户各时期的收入变化;二是支出监控,对农户生产生活支出进行分析,了解支出比重,避免因医疗费用以及教育支出过重无法负担而促使的返贫;三是“两不愁,三保障”监控,了解农户基础生活是否得到保障,判断基础物资的投入是否到位;四是就业监控,对农户主要的收入途径进行监控,确保有劳动力者能够顺利就业。除此之外,监控信息需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通过对反馈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来判断返贫人员再脱贫可能。

3.2 返贫预警机制运行模型构建

在对返贫预警机制主体框架展开分析之后,将各框架衔接起来形成运行模型。该模型将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农户信息进行收集,并将农户的各项信息进行比对分析;二是预警等级的识别,根据农户信息对贫困展开测度并确定预警等级;三是阻断措施的制定,根据返贫等级来制定干预机制;四是实时监控,干预机制投入后要及时反馈干预成效并判断是否有效。具体模型如下:(1)将收集到的农户信息进行比对分析了解贫困户发展的动态变化,筛选出返贫边缘群体;(2)对已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判断返贫人员贫困诱导因素,并分析返贫预警等级,根据预警等级发出相应的信号;(3)根据已获取的返贫预警信息针对性的制定干预措施,方案通过实施后对返贫人员进行实时监控;(4)通过监控所反馈的信息判定是否干预有效,若有效即解除干预,若依旧判定为返贫户则仍然还需要返贫干预,并对干预措施进行实时改进(图3)。

图3 干预应对措施系统流程

目前,返贫预警构建主要从5个方面开展(图4),分别为:返贫信息的准确收集、相关组织的构建、等级评估的精确性、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监控机制的全面性。“返贫”作为扶贫最突出的问题,要将短期成效稳定为长期化必须要做好后续预防工作,针对已出现的返贫因素开展阻断干预,对未出现的返贫因素要以预防为主。但防止返贫依旧是一场持久性强、攻克难度大、任务重的战斗,要切实做好早期预防,中期阻断,后期恢复。在接下来的“反贫”中,积极做好“脱贫”到“防贫”的过渡工作是提升脱贫质量的关键。

图4 返贫预警机制模型构建

猜你喜欢
预警维度监控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预警型智能包装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和设计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冬奥项目训练监控方法的研究——TRIMP、sRPE在短道速滑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基于无人机的监控系统设计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基于量化的风险监控预警机制探索与实践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预警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