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丽 晁樊伟 万茹雪 胡思奇 王垠衡
摘要:本文基于“互联网+”下两当县文化旅游助推扶贫项目的调研工作获取的数据资料和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分析各地利用互联网开展扶贫工作的经验,依据两当县已开展的“互联网+”旅游扶贫工作,系统分析了当地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文化旅游融合”扶贫模式、“联合社+景区+企业”模式、“旅游+电商”发展模式的扶贫模式;充分调动互联网的优势为贫困地区的快速脱贫提供了新方向、新想法,是对我国长期以来的扶贫理论的丰富和创新,同时也是对目前“互联网+”扶贫理论的验证和补充。
关键词:“互联网+”;扶贫;文化旅游;红色旅游
1引言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收官之年,文化旅游扶贫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已然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生存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同各个领域的融合也水到渠成,正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鼓励“互联网+”与不同传统行业融合发展,不断优化。在当前“互联网 +”背景下,“互联网+旅游”产业也与日俱增,丰富多变。本项目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旅游带动作用,以甘肃省两当县为例进行文化旅游助推扶贫的路径探索,为贫困地区的扶贫发展研究提供新思路、新角度,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摆脱贫困,发展致富,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
2 两当县发展现状
2.1旅游扶贫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互联网+”扶贫模式下,两当县立足于红色资源和自然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脱贫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2018年9月,两当县成为甘肃省首批、陇南市第一个摘帽的贫困县。
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153.06万人次,同比增长32.6%,实现旅游收入6.9597亿元,同比增长30%;目前,全县旅游从业人数达到4800余人,占全县就业人数的21%,带动贫困人口195户819人。
2.2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现状
产业结构是反映国家或地区产业之间关联的一个动态指标,同时也决定着这一地区经济能否实现稳定、健康、较快增长。而两当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 2005年的 39:20:41,调整为 2010 年的 39.8:10.5:49.7。其中服务业已经逐步向文化旅游领域发展。在此期间两当县为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完成了云屏景区峡谷飞瀑栈道及蘑菇亭建设工程,两当兵变纪念馆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对两当兵变旧址进行了维修保护。
3问卷调查分析
3.1数据来源及问卷发放
3.1.1案例区概况
两当县地处甘肃省陇南市,陕甘川交界的秦岭山区,本县始终致力于把脫贫攻坚放在第一位,将主要工作精力和项目资金向脱贫展开。据近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本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48个,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3000多户,贫困人口共12,000多人。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扶贫工作仍然有巨大的挖掘潜力。
3.1.2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网络调查和实地调查两种形式,2021年四月份我们在甘肃省两当县共发放调查问卷1635份,回收率达95.10%,调查情况优良。发放调查问卷主要是为了了解甘肃省两当县文创旅游扶贫中群众的参与意愿和文创旅游的发展现状,来分析两当文创旅游项目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对两当文创旅游的模式进行改良和创新。
3.2数据结果分析
3.2.1参与意愿分析
此模块我们在问卷设计中涉及到了解群众是否愿意参与到两当文化旅游扶贫的项目中,愿意参与到两当文化旅游助推扶贫项目中的人数有1460,占比89.57%,不愿意参与到两当旅游助推扶贫项目中的人数有170人,占比10.43%。大部分人都愿意参与到两当县文化旅游助推扶贫项目中,说明两当县居民对文创旅游扶贫项目的热情非常高涨。我们走进两当扶贫办和文化和旅游部,向当地领导分享我们的项目并表明我们的来意,当地扶贫领导举办会议向村民传达,进而更好的将该项目和旅游扶贫进行融合。这也同时说明该项目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与非常高的参与度,但是要真正做到全民认可仍然需要提高影响力,加大创新力度。
问题:您是否愿意参与到两当文化旅游助推扶贫项目中?
3.2.2满意度分析
调查问卷中具体包括对两当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及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分析,一共包含,一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不满意四种满意程度。一般满意占比36.50%,满意占比48.20%,非常满意占比12.80%,不满意占比2.50%。由此可见,我们得出大部分人对两当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持一般满意和满意的态度,少数人持不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态度。我们将技术、项目资金和贫困户的扶贫政策有效结合,发挥了显著成效,给群众带来了更大的收益,这也对我们后续项目的进行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我们也将推动自身发展,担负起推动两当县文创旅游扶贫的责任。
问题:您对两当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及生活状况是否满意?
3.2.3正效应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分析中,关于正效应分析共有五个点,分别是“对居民收入的提高”、“对就业机会的增加”、“对生活环境的改善”、“对文化素养及爱国主义意识的提升”、“对基础服务设施的健全”。认为“对居民收入提高”的人数占比66.26%,认为会“对就业机会增加”的人数占比71.9%,认为会“对生活环境改善”的人数占比82.58%,认为会“对文化素养及爱国主义意识提升”的人数占比81.23%、认为会“对基础服务设施的健全”有作用的人数占比52.39%。综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实施文创旅游扶贫项目对两当县脱贫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更应该发挥两当县的区位优势挖掘地方特色来加大文创旅游扶贫力度。
问题:您认为两当文创旅游项目有哪些正面影响?
问题:您认为两当红色旅游对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教育的效果?
3.2.4负效应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分析中,关于负效益分析共有五个问题,分别是,“旅游产品开发方式单一”,“旅游景区规划不全面”,“旅游景区知名度略低”,“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和“其他”。在两当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中,认为“旅游开发形式单一”的人数占比52.52%,认为“旅游景区规划不全面”的人数占比63.62%,认为“旅游景区知名度略低”的人数占比64.97%,认为“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的人数占比50%,认为“其它”的人数占比 19.88%。針对两当文创旅游扶贫中发现的不足,我们也构建了多种扶贫模式,创造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当涉及到当地居民对两当县红色革命老区的了解程度时,有54.43%的居民竟然几乎不知道,有40%的居民知道很多,有5.57%的居民只知道一些。由此可见,当地居民对两当县红色革命老区的了解程度是比较浅显的。我们还需要借助当地政府及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当地居民对两当县红色旅游文化的了解程度。
问题:您认为两当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中有哪些不足?
问题:您对两当县红色革命老区的了解程度怎么样?
4两当县文化旅游助推扶贫SWOT分析[1]
4.1优势
(1)区位优势
两当县地处甘肃省陇南市,陕甘川交界的秦岭山区。北与天水相接,西与徽县相邻,东南两侧与陕西宝鸡、汉中相连。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风景变换,每一季节的风景就像一幅幅画卷。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自古就是进出陕甘川的地理咽喉要道。
(2)文化优势
两当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风光钟灵毓秀,杜甫、陆游等著名诗人在此地驻足游玩,并留下千古佳句。两当县曾先后多次获得荣誉称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绿色名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深呼吸小城、全国生态园林县城等,并且连续五年跻身“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
(3)资源优势
两当县充足的光热、复杂的地形,为多种动物植物提供了优越的繁殖生长条件。全市有林地占地面积1758.36万亩,植被覆盖率极高,植被覆盖率89%,森林覆盖率79.9%;自然生长的树种多达1300余种,其中珍贵树种52余种,常见的乔木树种102种,两当县是亚洲最大的白皮松种植基地;现有300余种野生动物,拥有大熊猫、金猫、猞猁、云豹等;有中药材1200多种,总产量占全省的70%以上,出口量也相当可观,占全省90%左右,位居全省第一; 两当县中药材不仅产量丰富而且药材资源充足、种类繁多。两当县已有一千多年中药材人工栽培的历史,境内有各类中药材1200余种,其中名贵药材350余种,有着"天然药库"之称。还有荠荠菜、竹笋、猴头、木耳、薇菜、香椿、苦苣菜、乌龙头、核桃花、香菇等100余种山野菜和食用菌。名优特产有七里香、狼牙蜜、银杏、黑木耳等。水资源也十分丰富,甘肃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就是陇南地区。两当原始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地貌特征为旅游产业的开发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有黑河自然保护区、两当兵变纪念馆、灵官峡张果老登真洞景区、云屏三峡自然风景区等旅游景点。
4.2 劣势
(1)地域的制约
两当县县域内山路崎岖,交通不便,距离主要游客市场较远,且山地面积占了总面积的95%以上,这样的山区人口密度,是比不上丘陵或平原地区的。因受地形的影响,林地面积所占比例较大,城镇村工矿用地面积比重较少,不好利用工业发展来带动两当县经济的增长。
(2)旅游开发路径单一,创新动力不足
“互联网+旅游”应该活化红色传统文化,比如通过民俗体验、开发周边产品、线上课堂等多种形式,联通游客与红色传统文化间的关系,而不是仅依靠纪念馆展览这种单一形式对公众宣传教育。开发路径缺少创新思考,造成了文化旅游发展商业化潜力不足,不温不火的发展困境。 两当县可因地制宜的运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旅游产业优势,为“互联网+旅游”造势宣传,吸引游客参观体验,进而促进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优势。在网络的迅捷发达,短视频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应当用好互联网和新媒体,发挥带动效应,结合直播带货等新经济业态,宣传两当县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创新发展思路,不畏难、不怕险,充分利用各类优势,促动“互联网+旅游”长效发展。
4.3 机遇
(1)政府政策支持
2015年,国家旅游局颁布了《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该计划指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推动互联网+旅游的跨产业融合。两当县利用红色文化基因的优势,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努力实现创新发展,开创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稳步前进。
(2)游客对旅游场所环境的需求
两当县是红色旅游革命之都,两当是一个红色的城市,拥有特色鲜明的红色教育基地,使党性教育更加形象化、具体化。那些重要的历史文献和珍贵的历史图片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现场教学是开展党史学习和党性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它带来了强烈的参与感。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政治身份的公民来说,群众能够更加积极的向组织靠拢、团员能够提升思想境界、了解党的灿烂历史,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而党员同志继续学习榜样的力量升华思想,将小我融入大我,全力以赴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发展奉献一份力。建立红色教育基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能够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青年、中年、老同志,把真实的历史事件重现在眼前,真切感受革命年代的光辉岁月。
(3)游客对文化旅游的需求
现如今旅游业发展逐渐加快,各种各样的旅游消费形式层出不穷。伴随着文化旅游的热度上升,人们对异域风土人情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各地的风俗习惯、人文地理等可以成为文化旅游的强大支撑,使得文化旅游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红色文化旅游可以满足游客更深层次感受革命情怀的文化需求,对于群众提高文化旅游审美有丰富的作用,这就使得文化旅游业发展能够成为贫困地区的经济支撑。
4.4挑战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与大秦岭区域各类自然景区形成差异化;将红色文化与大众需求相结合,与亲子游等活动相融合,积极拓展红色旅游的范围。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广全域旅游。规划范围内景观资源点多而分散,有发展全域旅游的条件;两当的旅游发展要考虑如何整合资源又突出特色。现状旅游资源虽然数量足够,但整体布局与旅游体系不完善。第一是旅游景点分布分散,缺乏互联互通。第二是需要调整旅游业的发展,现有的高质量旅游资源很难在经营模式的驱动下开发与旅游业相关的项目。第三是旅游产品竞争力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游客经济能力有限。
5 文化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
5.1自然资源
① 自然旅游景区规划不全面且发展不够完善
云屏镇已开发出一些景区,然而旅游线路较多,还未形成系统的旅游线路;游客大多选择自主旅游,人数规模较小,双方旅游合作尚未完全建立,与周围景区互动较少,不能完全达到客源共享的高标准。
② 地方特色产品缺乏专业的销售管理机构
云屏乡特色产品品种繁多,然而部分文化旅游商品发展不够完善,因此并没有得到高效率的开发。云屏镇缺乏专业的土特产销售机构,如两当狼牙蜜、溜子酒、果老酒等特色产品缺乏专门的出售单位,所以使得当地旅游经济没有得到更好的增长。
5.2 文化旅游资源
①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方式浅显单一
兩当县红色文化旅游正处于大众旅游的初级阶段,旅游产品开发方式单一,深度不够,创新性较低,红色旅游产品较少,且发展不够成熟完善,导致文化旅游不能完全发挥优势带动两当县的经济发展。
② 文化旅游景区没有合理的规划指导
两当县境内,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区等级质量较高,但是缺乏专业的规划指导,比如两当县境内的青少年教育基地以及两当兵变旧址,且景区内缺乏生动形象的解说与宣传,还没有完全开发建设,致使红色文化资源共享较少利用率低,没有达到扬长避短的作用。
③ 文化旅游景区服务相对不够深入
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周边环境遭到破坏,景区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影响景区服务质量,且景区服务意识浅薄,使得景区形象不够完美;景区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仍需提高。
④ 文化旅游景区知名度相对略低
由于对景区没有完善的战略规划以及深入的推广和宣传,促销力度不够,且缺乏准确清晰的品牌定位,导致景区知名度不高,企业形象不够深入人心。
⑤ 文化旅游景区聚集性相对较弱
两当县的旅游资源种类较为充裕,但其地域分布不集中不均衡。其中只有两当兵变国家 AAAA 级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在全国区域范围内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且全县旅游资源分布中心倾向于东部,县内其他区域价值高的资源较少,很难形成主导吸引力。
6两当县扶贫模式路径的探索及展望
两当县旅游业发展主要依托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及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的红色文化资源--“两当兵变纪念馆”等资源迎合旅游产业良好发展趋势,依托国家“互联网+旅游”的发展计划,推动“互联网+旅游”的融合,提升两当县旅游业综合实力,打造产业升级新型动力。
根据两当县文化旅游产业中红色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联动不足的效应以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的状况,提出全域旅游相对应的发展路径模式。
6.1 创造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养生福地,旅游胜地”
资源上,盘活场地特色资源,通过核心龙头景区如两当兵变纪念馆、云屏景区等的营造,带动周边景点成为区域旅游组团,结合全域畅达的交通网络串联各大主题区域,形成全县联动、主题鲜明的发展格局。近年来,两当县坚持“以红带绿、以绿托红、红绿结合”的发展思路,强化生态旅游支撑带动、加快乡村旅游和康养旅游发展的发展战略。本项目结合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依靠现有民俗文化、山水脉络等,创造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深入发掘村庄特色,把民俗特色、生态融入庭院、河流、村庄道路等多个环节,尽可能展现原有文化、特色元素,努力将两当打造成“养生福地,旅游胜地”。[10]
6.2 完善 “文化旅游融合”扶贫模式,进一步实现多产业扶贫
(1)一是要树立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观念,依托两当兵变红色背景为魂、自然秀美风景为本、全域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为体,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旅游融合”推动产业扶贫可走特色发展之路,构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依托"互联网+"平台促进多样化特色发展,进而帮扶两当县实现文化旅游助推扶贫。[2]
(2)二是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习总书记指出:“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洗礼。”在推广两当旅游的过程中,要突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本质。两当地方民歌历史久远,其中一个奇特的种类是两当号子,音调变化多、其旋律幅度跳跃较大,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自娱自乐的艺术表现形式。附近景区开设以“两当号子”为主的文化演出吸引游客。通过挖掘文化内涵,继续完善“文化旅游融合”扶贫模式,依托优势资源形成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从而推动产业扶贫。
(3)三是提出营销新思路,进一步树立整体形象。现代文明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融入经济发展,精心制作出更多特色旅游产品,文化旅游的成熟离不开人文精神、更离不开伴随着的文化内涵。风景如画的自然旅游资源也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景,同时也为两当的多产业扶贫奠定了基础。
6.3 打造“联合社+景区+企业”新模式
中蜂产业、生态放养鸡产业联合社依托旅游景区,在高速公路休息区设立特产销售专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联合社在景区各个必经位置,做好宣传工作,在重点景区制作横幅、海报进行宣传。扩大销路,并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
采取“互联网+旅游企业+贫困户”的捆绑模式。引导贫困户参与到旅游扶贫企业中,制作“两当旅游”APP,显示实时位置,制作多条旅游规划路线,成立大数据中心、360度景色浏览等各种智能服务功能,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服务。景区(点)、乡村旅游点、主要人流集散地实现空气质量、负氧离子实时监控等措施。[10]
6.4 推进“旅游+电商”发展模式
围绕"红色两当"革命故事,利用"红色故事+旅游+电商"影视片,讲好红色故事,畅销地方名优特产,用故事渲染两当农特产品的特性,用农特产品来烘托两当红色革命军民鱼水情,形成两当"红色旅游+电商"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提升两当农副产品知名度。[14]
(1)采取多方式、多平台打通直播渠道
在抖音、淘宝、快手、拼多多、有播为主的直播平台直播,销售土蜂蜜、狼牙蜜、香菇、放养鸡、木耳等农副产品,帮助农民拓宽售货渠道。
(2)打造品牌,注重开发当地特色网货
筛选出多种电商主推地方名优特产,开发多种适宜线上线下销售、易存易运的电商产品,打造出名的农副产品电商品牌,提升电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强化宣传,拓宽电商营销渠道
加強短视频宣传。积极推进电商短视频,多渠道进行电商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推介。
7结 语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两当县一直坚持“以红带绿、以绿托红、红绿结合”的发展思路,立足自身资源、文化优势和良好基础,进一步提高开发层次,着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10]一是以深呼吸小城创建国际慢城,利用“百佳深呼吸小城”品牌,按照将“九山、半水、半分田”转化为“金山、银山、富民田”的规划思路,充分利用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底,打造休闲养生度假, 设立特色旅游品牌,并与红色旅游文化结合。同时防止对生态环保地区开发过度,也保留可利用的生态资源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二是以国际慢城打造全域旅游。严格控制与慢城旅游发展无关的建设开发,水系、综合山林和基本农田,分类监管自然生态空间,严格保护与修复主要分布在云屏镇、杨店镇和两当县城一带的视觉敏感度较高的山体。与本地实际情况相融合,保护好现有生态环境,以慢城打造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县域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逐步丰富特色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打造全国有名的“旅游胜地、养生福地”品牌,因地制宜通过点亮当地红色旅游,发挥旅游扶贫效应,在两当旅游文化产业带动模式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同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为实现文化旅游助推扶贫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新洲.基于SWOT分析的林业高校精准扶贫策略研究[J].林业经济, 2020, 42
(04) : 92-96.
[2]王红霞.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旅游扶贫的贵州实践[J].新西部, 2021(Z1): 11-14.
[3]刘祎,王芳,秦国伟,田明华.不同模式下乡村旅游发展扶贫效应的测度与分析——基于安徽省贫困县区的数据[J].林业经济, 2020, 42(07): 83-96.
[4]李灵杰. 广西龙胜县旅游扶贫模式及对策创新[D].桂林理工大学, 2018.
[5]韩锋,郝学峰,包雪梅,赵荣.少数民族地区林业精准扶贫效果分析——基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福贡两县调研[J].林业经济, 2017, 39 (10): 15-20.
[6]梁珍珍. 百名艺术家云集两当赏满山红叶,两当慢城创建, 2017年10月30日.
[7]路甬祥.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环境保护, 2005年第3期.
[8]周小妮, 坚持绿色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J], 新西部, 2018年27期
[9]健康环境改善行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8年第03期.
[10]刘玉杰.两当县旅游局.甘肃省两当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N]. 2018年10月.
[11]韩锋,郝学峰,包雪梅,赵荣.少数民族地区林业精准扶贫效果分析——基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福贡两县调研[J].林业经济, 2017, 39(10): 15-20.
[12]中国文化报,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服务构建新格局,开创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2021年3月.
[13]梁玉洁.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路径探析[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1, 31(01): 136-138+141.
作者简介:马晓丽,西安工业大学教师,主要从事大学数学教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研究。
基金项目:西安工业大学2020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010702117)——“互联网+”背景下文化旅游助推扶贫的路径探索——以甘肃省两当县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