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森林走进咸阳 让咸阳拥抱森林

2021-08-17 06:13赵强社
绿色中国·B 2021年6期
关键词:创森咸阳全市

赵强社

咸阳创森秉承“丝路名都、森林咸阳”建设理念,以“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全民享绿”为重点,以“6个3模式”助推国土增绿,36项“创森”考核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综合评价要求,全市林木覆盖率达41.9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19%,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92平方米,村庄林木绿化覆盖率达39.76%,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5.16%,一组鲜活的数字兑现了咸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向人民的承诺。“一城绿树半城湖”已成为咸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靓丽

名片。

“三项机制”夯责任

一是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和13个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森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印发了《咸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咸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等文件。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先后10余次专题研究创森工作,并连续三年将创森工作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每年定期召开两次创森工作推进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赴各县市区实地调研、督导创森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有效推进了工作落实。

二是严格的创森考核机制。将创森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赋值3分,严格考核奖惩,强力追踪问效,坚持“月督导、季通报、半年考核”制度。各级各部门坚持把创森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领导小组,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市、县、镇(办)、村四级联动,职能部门紧密协作的整体推进

机制。

三是灵活的创森宣传机制。制定印发了《咸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工作方案》,逐级夯实创森宣传工作责任,实现了城乡互动、县市区联动、全社会行动等多主体参与的森林城市宣传工作机制。在城区重点路口、高速公路出入口、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布设创森专题宣传栏300多块,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城市开放性公园、小广场等关键部位设置科普小标识、科普宣传栏500余块,建成了旬邑县马栏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基地、市实验中学青少年中心、淳化县动植物标本馆等科普文化教育基地57处。结合“植树节”、“爱鸟周”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知识竞赛、征文大赛、摄影大赛等创森宣传活动100余次,全社会知晓创森、参与创森、感受创森蔚然成风。

把好“三关”保成效

一是严把创森“规划关”。为科学有序推进全市创森工作,市委市政府及早启动创森规划编制工作,委托国家林草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咸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年)》。根据总体规划,先后编制出台了《生态咸阳总体规划》《咸阳市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咸阳市绿道网络总体规划》《咸阳市绿地系统规划》《咸阳市湿地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细化实施计划和目标,确保各项规划计划有效实施。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关”。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由政府主导推进,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创森工作。市政府出台了造林绿化资金奖补办法,补助每个森林小镇70万元、森林乡村10万元、绿色社区5万元、绿色学校3万元,市财政每年列支奖补资金3000万元。各县市区相继出台奖补政策,整合各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投向不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的原则,集中投向森林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全市累计投入森林城市建设资金达80亿元。同时,探索建立多元化参与的创森投入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本45.36亿元,建成城市绿地、植树造林、生态观光园等创森项目50余个。

三是严把工程项目“实施关”。在实施森林围城进城、绿色廊道、森林乡村、景区绿化、湿地公园、森林公园、苗木花卉、森林增量提质、森林生态文化建设、资源安全能力“创森十大工程”中,以工程项目为抓手,将创森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落实到具体工程、项目、山头、地块。采取公开招标选择专业队施工,严格执行压证施工和履约保证金制度,并建立划片监管、蹲点指导、跟班督促的动态监管机制。严格落实定基地、定单位、定时间,包栽植、包管护、包成活的“三定三包”责任制,对栽植、浇水、覆土、保暖、帮扶分环节把关,切实保证造林质量。特别是在绿化树形选择上,坚持一株一株地选,一组一组地评,一段一段地搭配,专家组现场集体评定,提出了高度不够、胸径不够、分枝点不够、冠幅不够、偏冠、达不到分枝级数、无3个以上分枝点的“七不要”标准,确保了创森工程项目实施质量。

立足“三化”彰特色

一是城市建设森林化。在城区,实行拆违建绿、立体挂绿、拆墙现绿、见缝插绿、多维增绿、宜绿则绿,充分利用可綠化空间,大幅度增加城市“绿量”,提升生态承载能力。城市拆迁后,一定比例的土地用于建绿地、建广场、建公园。新建咸阳湖二期、丝路公园、两寺渡公园、文渊广场、体育场十字绿地广场、兴北绿林、双照湖水库、秦文明广场、秦汉郊野公园、沣西中心绿廊等城区公园、公共绿地15处,1.6万亩。市区新增绿化面积2.55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1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92平方米。

二是道路建设林荫化。咸阳实行“有路必有树,树下必有花”的道路绿化原则,在国省干道两侧林下种植格桑花、三叶草、月季、百日菊、小叶女贞、红叶石楠、地肤草等林下花4775.8公里,实施道路绿化720公里,新建绿色廊道231公里。

在王府井赛特奥莱、西部芳香园、奥体中心、秦都渭水桥南侧、泾河新城世界商贸文化城、办公及住宅小区建成生态停车场16处,17063个,绿化面积6000余平方米。在秦皇路、渭阳路、北塬一路、世纪大道、市体育馆、吴家堡转盘等15处重要节点实施“一街一景”改造提升工程,安装绿雕造型40余处,摆放、新栽时令花卉21万平方米,实现了“一路一景、路移景异、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目标。在乡村,建设面积适宜、以乡土树种为主的景观片林,构建了田林路相结合、多树种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的乡村森林体系。经国家森林城市研究中心在咸阳布设6062个样点判读,咸阳的平均树冠覆盖率为40.17%,超过创森城区树冠覆盖率25%的15个百分点。

三是河流水系景观化。结合渭河、泾河等河流综合治理,完成河流水系绿化1.2万亩,完善或提升河流水系绿化1794公顷,水岸林木绿化率达到89.2%,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89.16%。

在巩固提升淳化冶峪河、三原清峪河、旬邑马栏河3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和着力抓好礼泉甘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的基础上,积极申报了泾阳泾河、永寿漆水河2个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已纳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全市国家湿地公园达到6个,达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观效果,充分展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青”的水系绿化风貌。

咸阳湖景区依托渭河中游咸阳城区段综合治理,已建成16.82公里的自然生态景观、公园广场、文化体育设施等,形成了“万亩水面、万亩绿地、万亩花海”的渭河生态湿地长廊和城市中央水生态景观带,成为渭河中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誉为咸阳的“城市会客厅”,2019年12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今年,咸阳在持续巩固提升创森成果的基础上,组织举办了“今年花开逛咸阳”活动,主要在城市公园、咸阳湖景区等地,设置花卉观赏点和花境小品,让市民和游客近距离享受心旷神怡、美不胜收的城市绿化美景,实现了创森工作由“提绿量”向“造美景”的华丽转变。

“三对关系”促双赢

一是正确处理生态美与环境美的关系,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开展森林县城、森林小镇、森林乡村、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绿色家庭等绿色创建活动,建成5个省级森林县城、10个森林小镇、48个国家森林乡村、100个绿色社区、100个绿色学校、20个湿地公园、20个森林公园,让群众生活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旁。

二是正确处理生态美与产业强的关系,着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新建和改造干杂果经济林14.05万亩,发展苗木花卉34.4万亩,发展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0家,带动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发展,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170亿元,是创森初期的3倍多,年均增长近22%。依托森林资源,不断发展森林生态服务、森林旅游服务和森林产品,激活以森林旅游服务为核心的林业第三产业,建成森林公园20个,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6个,打造了5处森林康养基地和30个森林旅游乡村,实施景区绿化1506公顷,吸引游客229.5万人次,旅游收入1.69亿元,生态建设与旅游发展完美结合,为市民的出行及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实现了林业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是正确处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关系,着力推进生态扶贫。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补偿收入达到8184万元,惠及2.6万户,助力10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覆盖全市贫困人口的21.5%,实现了绿起来与富起来的双赢。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个不摘”原则,继续保持生态护林员政策的稳定、重点生态工程支持政策的优化延续,助力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

“三条底线”保安全

一是扎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底线指标是红线、控制线。我们把森林防火作为保障森林安全的底线,结合森林火灾易发生重点时段,统筹谋划,及时召开推进会、现场会等,安排部署森林防火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经常赴各县市区检查指导,逐级落实了防控责任,加强了火源管控,提升了防火能力。多次邀请专家对我市林业系统干部职工进行防火业务知识培训,2018年1月份在旬邑县组织开展了300余人的森林防火演练及防火知识培训讲座,林业干部职工的森林防火技能得到有效提升。总投资1061万元的旬邑县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建成使用,总投资1960万元的北部山区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建设项目已经国家林草局批复。全市未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2‰以内,有力地维护了林区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是持续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积极探索创新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制度,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林长制试点,2021年4月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林长制工作推进会,印发了《咸阳市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建立起了市、县、镇、村四级林长体系,全市已设立市级林长4个,县级林长80个,镇级林长107个,村级林长1260个,实现了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对全市国有林场电网、道路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改善了林区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圆满完成国有林场各项改革任务,将全市11个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一类国有生态林场,林场职工“四险一金”等社会保障全面落实。在全市扎实开展了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打击整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森林督查、绿卫行动等,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征乱占等涉林违法犯罪,坚决遏制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三是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防治目标责任书,定期举办林业有害生物技术培训,全市建立100个防治监测点,扎实开展了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等林业重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实施了干杂果经济林鼠兔害和核桃病虫绿色防治国家级、省级示范区建设项目,严格检疫执法,开展科学防治,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6‰以内,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分别达到90%、92%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三个提升”展形象

一是干事创业的合力全面提升。全市上下坚持创森工作一盘棋思想,各縣市区、各成员单位在创森工作中,主动作为,积极行动,形成了齐抓共管、协同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市创森办牵头抓总作用发挥充分,及时梳理和解决创森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了创森工作的顺利推进。发改、财政部门积极落实创森项目和资金,水利部门扎实开展渭河、泾河两岸绿化及综合治理,交通运输部门将城乡道路建设和绿化美化同步规划实施,城建部门大力推进城区绿化,林业部门持续聚焦城乡添绿,新闻宣传、文化旅游、教育等部门结合自身优势和工作特点,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森宣传教育和实践参与活动,推进创森工作深入开展。

二是生态文明理念全面提升。创森以来,广大市民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升,参加义务植树621万人次,累计植树2795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5%以上。创森期间全市建设的绿道、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以及科普教育基地、植物标本馆等,免费向公众开放,年均入园人数达200万人次。通过创森,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理念已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极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调查显示,市民对创森知晓率、支持率、满意度均达到了100%。

三是城市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通过创森,不仅提升了全市的整体绿量,打造了靓丽的生态美景,使市民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幸福感、获得感,也为优化咸阳营商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及综合竞争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使良好生态成为咸阳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永恒竞争力。从去年到今年,我们连续成功举办了“百企进咸投资兴业”大会、“民企助咸 共创共赢”发展大会两场全市性重要活动,共邀请上百户知名企业和70余家商会协会来咸考察合作。活动期间,企业代表实地参观了咸阳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和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大家切身感受到了咸阳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所取得的新成绩、新变化、纷纷为咸阳点赞。

猜你喜欢
创森咸阳全市
咸阳
安阳县“创森”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咸阳医院
“创森”正当时,扬帆正起航
成武县强力推进创森工作成效显著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新形势下三门县森林城市创建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