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妍 张阳阳
[摘 要] 普通内科范畴广阔,知识点多,需要学习记忆的内容多,思维导图可激发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加强记忆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促进学科发展。将思维导图教学法贯穿在普通内科学临床带教中,需要通过深化意识,加强领导,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在日常的临床教学活动中,增加思维导图教学法的比重,同时营造思维导图在普通内科学的应用氛围,建立思维导图法在普通内科临床带教中应用的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 普通内科;思维导图;临床教学;教学法
[基金项目] 2012—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81100073)
[作者简介] 李妍妍(1977—),女,山东聊城人,医学博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张阳阳(1983—),男,湖北黄冈人,医学硕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讲师,主治医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全科医学科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4-0161-04 [收稿日期] 2021-02-26
思维导图教学法在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Tony Buzan创立,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医学及其他学科的教学与学习中。思维导图教学法采用一种以符号、线条、图像和词汇为主要结构,并利用不同颜色来组织信息的发散式图形,展现一种可观察的思维过程,这种方法利用联想和图像来促进学员的思维发散,通过记录这个发散过程,便于学员们的学习理解记忆[1]。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就是结合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促进人的左右两侧半脑在思考的过程中一起进行工作,从而开启的一种全脑式运作模式。
一、普通内科发展的历史背景
从西医的学科发展历史看,在20世纪前半叶,内科学也没有分亚专科,大内科一直广泛存在。二战后,随着医学科学蓬勃的发展,大内科逐渐分了呼吸、心血管、血液、内分泌、消化、神经内科等多个专科。专科的设立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不断增多,新型药品的不断研发上市,让许多疾病的诊治更加专业化、细微化、个体化,提高了疗效,为广大病人带来巨大福祉。
世界衛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世界上患病的人占20%,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其余75%的人群都是亚健康状态。未来的医疗服务应该逐步向全科医疗为主转变,培养全科医生成为大势所趋。所以,相对专科医生而言,普通内科医生尤其不可或缺,因为他们在医治患者的同时,还承担着预防疾病、健康保健和提高生存质量的任务[2]。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同一个症状可由不同疾病引起,同种疾病又可在不同患者身上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如胸痛症状,可以因心绞痛、心肌梗死到心内科就诊,也可因气胸、肺动脉栓塞到呼吸科就诊,也可以因主动脉夹层到胸外科就诊,也可以因胃食管反流到消化科就诊。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科医生在专科疾病诊治方面固然存在明显优势,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面对病情复杂多变的患者,就需要依赖多学科医师的帮助。而普通内科医师则有不同,他们各个专科均有掌握,怀有共病理念[3],顾及患者的整体情况,知识面比较宽广,能通过针对性地抽血化验、心电图、胸片、彩超、CT等检查手段,尽快地明确诊断,并积极地给予对症处理,这是普通内科的优势所在。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专科和普通内科达到有机的结合。
二、普通内科临床带教的现状
普通内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是医学生临床知识的基石,临床带教师引导学员包括实习、见习、规培医师在所学的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解剖学、诊断学、内科学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从书本向临床,从理论转向实践,帮助学员掌握诊治疾病的实际能力。当前普通内科的临床教学活动更在意具体细节,常常注重知识向纵深发展,学生对普通内科知识的整体框架结构难以把握,造成对疾病的整体认知不足。而在教学方式方面,常规的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小讲座,尽管能详细地介绍各类疾病的知识点,但因普通内科的知识点比较多,学员们只可以积累一些比较零碎的知识点,难以全面地了解一个疾病,造成诊治疾病的能力不高。
三、思维导图在普通内科临床带教的重要意义
1.普通内科范畴广阔,知识点多,相互之间联系多,需要学习记忆的内容多,思维导图有助于加强理解记忆。普通内科包含多个亚专科,综合呼吸、心内、消化、内分泌、血液、神经等不同专业方向,发病机制相对复杂,要求掌握理解的内容比较多,课时较紧张,内容较枯燥,部分学员相对于普通内科更加重视专科,造成了普通内科临床带教的难度增加。在传统临床教学活动中,很多学员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很难快速地适应医疗工作。所以,对进入普通内科临床的实习、见习、规培的医师进行有效全面的临床教学至关重要。
引入思维导图法,可以通过改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员们的学习效果,改善目前普内科临床带教现状,克服不足。例如临床带教教师在结合一个“消瘦半年待查”真实病例,应用思维导图绘制出消瘦的原因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慢性感染如肺结核、脓肿”“炎症性肠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病因,根据不同的病因做相应的检查,发现癌胚抗原超过300ng/mL,腹部增强CT提示结肠占位,初步明确了诊断是“结肠肿瘤”。结合一个“机化性肺炎”病例,需要应用激素治疗,激素的常见副作用有哪些?带教教师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做出“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钙”“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血糖升高”“胃肠道副反应,如应激性溃疡”“夜间兴奋”“水钠潴留,血压升高”“白细胞升高”“感染加重”。需要采用哪些措施来预防上述副作用呢?那就迎刃而解了,补钾、补钙、抑酸护胃、加强抗感染、监测血糖、血压等。结合一个“咯血”的病例,分析咯血的原因有哪些?引导学生联想,“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肺动脉栓塞”“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等,根据抽血化验结果,影像学检查,分条缕析,逐渐分析出咯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