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育鹏 李海娟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公司”)明确指出要把落实基建十二项配套政策作为提高施工承载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以人员安全和企业效益为导向实施“先算后做”。周期性进行承载力调研分析,以承载饱和度量化结果指导工程投标,合法合理合规的承揽工程;另一方面,在面对具体某一项工作任务时,根据工作量和工作实效,测算该项施工作业需要投入的施工队伍、人力和物力,确保工程安全实施。
1.改革管理模式,用好全民人员
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将部分全民人员转变为施工项目经理或安全督察员,从事项目管理工作。
2.改革组织机构,用好社会化用工
以某供电公司下属省管产业单位输电分公司为例,改革内部组织机构,年龄较大不适合登高作业又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通过培训取证将其转变为施工队长和项目管理人员。对专业能力强、作业经验丰富的社会化用工,取证后担任作业层班组骨干。
3.建设作业层班组,用好劳务分包队伍
推动核心劳务分包队伍建设,建立“第二班组”,实现全过程、立体化管控。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双因素理论,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双因素理论对省管产业单位建立绩效薪酬机制提高施工承载力的启示是:以企业效益为中心,突出安全和质量,倡导“业绩是干出来的,工资是挣出来的”,加大收入“能增能减”力度,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通过绩效管理凝聚人心,提高工效。
提高鼓励并拓宽内外部学习、交流、培训、取证,提高作业层班组骨干人员配置,增强队伍素质,带动现场安全管控水平的提高。
根据国网公司施工企业施工能力评价体系,建立业务承载力计算模型,动态开展工程承载饱和度计算监测,并制定施工承载力提升方案。
其中:α、β、δ、γ为调整系数,根据工程类型和施工环境的恶劣程度(高原、低温)需调整,取值区间(0.25-1)。
通过建立理论承载力模型,分别计算每个季度工程承载饱和度,实现对业务承载力的量化计算。季度工程数量指该季度施工周期完成的标准工程数量。
其中:Ai—某工程i发生在该季度的施工时间;Bi—某工程i施工周期;Ci—某工程i施工合同额;D—标准工程施工产值,10kV及以下3000万,35kV及以上5000万为标准;φ—工程电压等级折算系数,10kV=0.6、35kV=0.7、110kV=0.8、220kV=0.9、500kV=1。
根据理论承载力和季度工程数量,可以计算工程承载饱和度,即:
对原有4个施工班组71名社会化用工重新整合后,编制3个施工队(人数均为13人),负责立塔架线、应急抢修等任务,培养优秀社会化用工成为施工队长;成立项目管理组(20人),配置在4个项目部负责工程安全、质量过程管控;成立施工管理组(12人),配置在4个核心劳务分包队伍中任班长、安全员、技术兼质检员。
加强基层人才培育,2019年2人取得执业资格证;2020年6人取得电工证、2人取得执业资格证。在激励政策的执行上,3个考取二级建造师的社会化用工已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目前该输电分公司有2个全民人员考取在职研究生,3个社会化用工正在接受函授本科学习,人员学历显著提高。
去年50个人取得省级电力公司基建安全质量培训证书,今年继续安排相关人员参加省公司基建安全质量培训取证,确保现场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建立新型薪酬绩效体系,通过绩效管理凝聚人心,提高工效,做到管理更规范,奖罚更严明,分配更合理。
今年某月同岗位4个人的月度绩效奖分别为2252元、2643.31元、2170.93元和1958.34元奖,进而实现同岗位人员收入差异超过20%。
通过建立理论承载力模型,分别计算每个季度工程承载饱和度,实现对业务承载力的量化计算。运用离线工具,批量导入数据,实现不同周期承载力饱和度的自动计算。表1为2020年四季度至2021年二季度该输电分公司季度工程承载饱和度计算结果。
表1 2020年三季度至2021年二季度工程承载饱和度
本文通过供电公司省管产业单位人力资源模式的优化,包括用工用人机制、薪酬绩效机制、学习培训机制、承载力量化动态管理等方面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与施工管理结合的创新实践,提高企业施工承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凸显了人在施工承载力中的本质重要性。这对电网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深化以人为本的能力建设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