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涵
摘 要 “凡尔赛文学”以其趣味性、贴近性及广泛性等特点成为又一网络热词后,引发了网友竞相模仿与反向解读。发布者的初衷是以此达到自我满足的目的,但受众中却存在霸权式解码、协商式解码和抗争式解码三种解读方式,消解了“凡尔赛文学”,而“凡尔赛文学”盛行背后隐藏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同样值得人们警惕。
关键词 编码/解码理论;“凡尔赛文学”;传播机制;网络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0-0102-03
“凡尔赛文学”概念最初于2020年3月由博主“@小奶球”提出,并组建了话题#凡尔赛文学研究与实践#,其灵感源自日本少女漫画作品《凡尔赛玫瑰》,意在通过不经意的日常分享、反向的表述来展现自身的奢华生活。2020年11月,“凡尔赛文学”在网络平台热度不断,起因则是来自于微博一个名叫“@蒙淇淇77”的网络写手分享的一系列“生活日常”,运用各种明贬暗褒的手法,其间暗含炫耀之意,这种抱怨式炫富的文字引起了网民的大量模仿,让“凡尔赛文学”成为了又一网络热词。通过观察在蒙淇淇77的微博内容走红之后引发的网友竞相模仿与反向解读现象,可以发现这也是网民对“凡尔赛文学”的一种消解和娱乐式解读[ 1 ]。霍尔认为受众对于信息的解码存在不同的认识,提出了三种解码立场,即主导—霸权式解码、协商式解码和抗争式解码。在“凡尔赛文学”的传播机制中,受众对传播者传播内容的对抗式解读占据主导,可谓是典型的抗争式解码立场,同时兼有主导—霸权式解码与协商式解码,值得进行分析与探究[2]。
1.1 网络流行语的趣味性
网红博主小奶球在对朋友圈内“不经意炫耀”的图文进行观察后,不仅提出了“凡尔赛文学”这一概念用以代指那些意在炫耀,表面却表现出无奈与烦恼的文体,还发布了以“凡尔赛文学教学”为主题的娱乐视频,总结“凡尔赛文学”三要素包括: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问自答以及灵活运用第三人称,以一种娱乐式解构手法赋予了“凡尔赛文学”这一概念的趣味性。
而以蒙淇淇77微博内容为代表的“凡尔赛文学”其本意并非为了营造娱乐效果,但在网络特定情境中,尤其是在网民对其进行了分析与解读后,使受众感受到了一定的趣味性。如其在2020年11月8日的微博将“后来我换了别墅”特地编辑为“后来我在北京换了别墅”,这一改动被网友留意到后引来调侃[ 3 ]。
1.2 与大众生活的贴近性
“凡尔赛文学”之所以在网络平台中盛行,另一大原因在于其与大众生活的贴近性。“凡尔赛文学”的主要题材便是自身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小奶球以微信朋友圈为主要平台所作的“凡学指南”,还是蒙淇淇77以微博为主要平台分享的“神仙日常”,都是以表面看似不耐的寥寥数语勾勒自身生活细节,从而达到内里炫耀自己的物质财富、外表或品味的目的。
1.3 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与网络技术的发展都推动了当前网络空间中的信息实时传播,网络流行语的趣味性和与大众的贴近性也为其传播提供了条件。“凡尔赛文学”主要在网络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中传播,在这类平台中,每一个用户兼具传受二者的双重身份,这一信息传达给受者并吸引了受者的注意力后,受者又转变为传者,将这一信息传播给了更多的人[ 4 ]。
与此同时,网络意见领袖以及主流媒体等拥有大量受众的传播主体关注到“凡尔赛文学”这一网络流行模因后,纷纷参与到网民的娱乐中,并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网络狂欢。如头条新闻官方微博据此及时发起了#凡尔赛文学模仿大赛#这一活动,获得了1.3亿的话题阅读量,微博用户“@narcissu”最终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盤”一条微博获得第一名,共计转发、评论和点赞15.6万。可见“凡尔赛文学”这一网络流行语传播范围之广。
2.1 拟剧理论是“凡尔赛文学”生产的动因
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曾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提出了“拟剧理论”,把社会看成是表演的舞台,把个体看成是舞台上的演员,把人的活动看成是剧院里的演出。拟剧理论把日常生活中个体与个体的交往互动看成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从而达成塑造自身形象等交往效果[5]。
“凡尔赛文学”的发布者基于想获得大众的艳羡与崇拜等特定的需求,在社交平台上炫耀自己的物质财富或外表,这种“炫耀”本质上就是在网络空间中进行的表演。互联网社交平台赋予了“凡学家”更为广阔的分享空间、更为便利的条件来展开表演。在网络空间中,人们只需要在社交平台发布文字,就能够塑造自身生活条件上流、豪奢的个人形象。
“凡学家”们以理想中的奢华物质条件、美丽的外表、高尚的品味为蓝本,或基于真实生活或基于想象进行处理,生成暗含炫耀、明贬暗褒的文案,并发布在网络空间中,透过在社交平台描述奢华生活的文字以达成心理安慰。例如蒙淇淇77的多条博文分别运用了自己的别墅、烟台保姆、大衣等符号,用以凸显自身物质财富。而相应的,蒙淇淇77的部分关注者的确对此十分推崇,夸赞并追捧蒙淇淇77所分享的“生活日常”,感叹为“神仙爱情”。
2.2 网民狂欢式地模仿与二次编码
受众在接触到“凡学”信息后,根据各自不同的环境与自身条件对其进行了解读,并做出了不同的回馈,大量网民在接触到“凡尔赛文学”后以模仿、衍生的手段将其传递下去,成为了又一个编码者。“凡尔赛文学”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是一个编码—解码—再编码的过程。
在被网络大V和意见领袖关注与转发后,“凡尔赛文学”获得了更大规模的回响,“蒙淇淇77”“凡尔赛式爱情”“凡尔赛三要素”等关键词纷纷冲上微博热搜,一时间“凡学”成为了网络空间最热门的话题词。“凡学”梗也作为一个可复制、可传播的模因被网民大众模仿起来,展开了“凡尔赛文学模仿大赛”,其间的二次编码同样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6]。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后,“反向凡尔赛文学大赛”成为了又一个网络热点,它以“凡尔赛文学”为基础,由原本的先抑后扬式“炫富”嬗变为出人意料地“炫穷”,同样是运用别墅、豪车、昂贵化妆品等意象,却话锋一转反向表达,意图展现自身的贫穷与窘迫状况。
根据前苏联思想家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在狂欢之中森严的等级界限得以消弭,人们能够解放自己的天性,达到第二种生活。“反向凡尔赛文学大赛”以这种自我解嘲式的模仿与二次编码,结构了“凡尔赛文学”的炫耀意图,在保留了“凡尔赛三要素”的基础上,巧妙地表明了大众对于这种消费主义价值观的不认同与戏谑,引发了进一步的网络狂欢[ 7 ]。
3.1 追随者以主导—霸权式解码立场进行解读
主导—霸权式解码立场是指受众在解读编码者的传播内容时,完全按照编码者的意愿,符合编码者期待地进行解读,在霍尔看来,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完全明晰的传播”。编码者在发布“凡尔赛文学”之际,需求的便是合其心意的受众[8]。
这种类型的解码者主要存在于诸如“蒙淇淇77”的粉丝中,体现在她的博文评论区内。作为蒙淇淇77的追随者,粉丝对其博文内容的解读是顺从的,面对“别墅”“豪车”等符号,他们并无犹疑地接收了这些符号背后表达的含义,认同蒙淇淇77的富豪身份,接受她所传递的价值观,相信她所讲述的“神仙爱情”故事,并奉为圭皋,深信不疑。面临对蒙淇淇77发布的博文内容产生质疑或进行调侃的网民时,粉丝置之以“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评价,甚至存在对网民进行言语攻击的状况,可以说,他们才真正是蒙淇淇77所要传情达意的对象。3.2 大众以抗争式解码立场进行解读
抗争式解码者在“凡尔赛文学”在网络平台传播中占据了主流地位,他们的立场与编码者最初的立场是明确相左的。“凡尔赛文学”的编码者意图传递的是自身的优越物质条件,想要收获的是来自他人的惊叹与羡慕,而抗争式解码者却毫不配合,不仅不按照编码者的意图进行解读,还进行了反向的解读[ 3 ]。
小奶球最初提出“凡尔赛文学”并对其进行娱乐式解读,如她于2020年5月份发布的短视频“凡尔赛公开课”,她在其中塑造了培训老师为学员上课的情境,解读什么是“凡尔赛文学”,总结其特点,并意图教授学员在生活中使用“凡尔赛文学”。这条以抗争式立场解读“凡尔赛文学”的短视频的播放量已超过800万,并引发了评论区的争相模仿,以戏谑的方式结构了“凡尔赛文学”的内涵。
而在蒙淇淇77的推波助澜下,“凡尔赛文学”又得到了网民的高度关注。“凡尔赛文学”以其炫富的内核极易被大众模仿,成为了在网络空间流行的一个新模因,在“凡尔赛文学”相关热门词条下,网民广泛地参与进了对其的模仿与再造。而在这种模仿中传播的“凡尔赛文学”,解码者更以解嘲式的语言来进行解读,“凡尔赛文学”在传播过程中也逐渐失去了最初“炫耀”的意图。
3.3 同时存在的协商式解码立场
以协商形式进行的解码中包含着适应性的和对抗性的因素的混合,它既使其特权地位与事件的主导界定和谐一致,同时保留权力以便更加协调地使其适用于当地情况和它自身的团体的地位。在这种解码立场下,部分解码者会站在更为理性的角度、运用更冷静的眼光去看待“凡尔赛文学”这一传播现象[5]。
一些网民认为,这种“凡尔赛文学”不过是基于对物质条件的追捧而炫耀自身的一种行为,不应受到过多的关注。因为在当下的网络语境中,直接以自傲的态度对自身的物质财富、文化品味进行吹嘘或炫耀,往往招致他人的反感与不认同,所以“凡学家”转向了一种新的方式,以一种轻飘飘的、抱怨式的口吻诉说着“粉色的法拉利太土”之类的言语,在语言表述上减弱了炫富的成分,但实质上丝毫没有降低炫耀的程度。可以说“凡尔赛文学”的形成,便是“凡学家”们想要获得他人认可与肯定而进行的网络表演,只是在大众的娱乐式、对抗式解读下被解构并消弭了。
在“凡尔赛文学”盛行的背后,体现出了人们对消费主义的追求。“凡学家”所炫耀的不仅有物质方面的财富,还包含着对自身精神境界、文化品位的自傲,他们以这些象征着“上流”“高贵”的符号堆砌自身,沉浸在消费主义文化中,将消费水平等同于一个人的实力象征和社会地位[9]。
对“凡尔赛文学”的顺从式解读或抗争式解读,背后便体现了解码者对消费主义的接纳与否。“网络消费主义具有消费主義文化的一般特征,体现为追求享乐、满足欲望、盲目浪费和精神迷乱等特点。”主导—霸权式解码者对于蒙淇淇77之流所炫耀的豪车豪宅、修养水平全盘接受,并对此向往不已,可谓是落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经济收入并不富裕的普通大众,也会在消费主义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无视自己的经济能力而‘积极主动地加入采购者的大军和欲购者的行列。”[10]而从大众普遍以抗争式解码立场对“凡尔赛文学”进行解读来看,消费主义文化尚且没有彻底的影响社会大众对于生活的追求。对于消费主义文化侵扰大众的价值追求这一现象,人们也应当对此保持警惕。
“凡尔赛文学”以一种抱怨、无奈的口吻来暗地炫耀自身的物质财富、外貌谈吐、身份地位等,引起了网民对此的对抗式解读和调侃式模仿。“凡尔赛文学”盛行虽然看似滑稽,但其背后体现了大众对于物质生活的向往,却囿于现实条件无法实现的状况。因此,出于这种原因的“凡尔赛文学”,也就成为了能够为众人所释然的网络谈资。从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出发来进行解读“凡尔赛文学”,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热点出现的原因与传播机制。
参考文献
[1]滕鲁阳.微信表情“虚拟-现实”互动传播机制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7,3(46):1-2.
[2]斯图亚特·霍尔,肖爽.电视话语中的编码与解码[J].上海文化,2018(157):33-45,106,125-126.
[3]刘杰.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9.
[4]田高洁.基于编码解码理论的鬼畜视频特征分析:以“丞相&司徒”系列和“人民的名义”系列为例[J].今传媒,2017(25):115-117.
[5]李鑫.从编码/解码模式看《疯狂的外星人》[J].传媒论坛,2019,2(40):156-157.
[6]邢业凯.从编码/解码模式看《天线宝宝》[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213):111-112.
[7]李军军.论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弹幕”编码与解码[J].传媒论坛,2019,2(25):42-44.
[8]陈力丹,林羽丰.继承与创新:研读斯图亚特·霍尔代表作《编码/解码》[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21(106):99-112,128.
[9]杨魁.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化特征与大众传播[J].兰州大学学报,2003:63-67.
[10]蒋建国.网络消费主义、网络成瘾与日常生活的异化[J].贵州社会科学,2014(293):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