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龙迪 曹辰
“因为有了富县初级中学,我家孩子也能来城里上学了。听孩子说,学校里食堂超市都有,实行封闭式管理,孩子很安全,我们家长也放心。”学生家长刘彩芸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近年来,为了让学生上得好学,陕西延安富县县委、县政府着力改善校园环境,投入教育资金,引进优质教师,教育水平迈出一大步。
走在富县初级中学的校园里,宽阔的操场,亮丽的校舍,整洁的食堂……处处散发着新校园的青春活力。
此前,乡镇孩子们就读于当地学校,教育设施老旧,教学环境不佳,久而久之,让孩子们“进城”上学,成了不少家长的头等大事,“择校热”问题日益凸显。
2017年10月8日,富县初级中学投入使用,这所新学校在为学生提供更好就读环境的同时,也缓解了乡镇学生的择校压力。
“以前城里几所学校让家长们抢破头,新校舍一建成,找学校的压力小了,我们家长也轻松了。”刘彩芸说。
2017年以来,富县累计投入1.92亿元,完成富县初级中学、富县幼儿园、富县监军台幼儿园、富县茶坊幼儿园4所学校的建设,新增学位2610个,学生择校热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通过厕所重建、宿舍重修、食堂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学校教学环境焕然一新,同时严格把控起始年级班额人数,控制在55人以下,教室更“宽敞”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了。
走进富县初级中学食堂,阳光照耀着干净的桌椅、光滑的地板,墙上悬挂的餐费标准牌引起记者的注意。
早餐全免费,午餐和晚餐价格都控制在个位数,菜品选择多样,全天都有免费粥品。
“完全不用担心吃不饱的问题,学生在吃饭时间内,都可以无限续盘,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标准为每生每天4元,费用由省、市、县承担,不需要学生花一分钱。”富县初级中学副校长张广军打消了记者的疑虑。
“餐厅很干净,每天早上进去都会有淡淡的消毒水味儿,闻着就安心。早饭免费,鸡蛋、粥、主食都有,还吃得饱。”富县初级中学学生高伟说。
为减轻贫困家庭压力,从2020年春季起,富县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这一举措受到学生和家长们一致好评。
在教育资助政策落实上,富县也“一个不落”。
“富县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工作,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学生送教上门,对贫困户家庭子女进行一对一帮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失學。”富县教育科技体育局副局长贾宝峰说。
从幼儿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到高中、中职、大学,贫困家庭在教育阶段的资助金、生活补助金、奖学金等资金按要求及时发放,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泛海助学等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保障各类学生资助做到应助尽助。
富县高级中学操场上,学生们列队出操。
“如果不是助学贷,我可能圆不了大学梦,多亏村里前辈们对我的帮助,我才上得起大学。”2016年,清涧村高中毕业生郭强强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录取,在助学政策的帮助下,他摆脱学费这一“拦路虎”,顺利完成学业。
教育扶贫解决了农村困难家庭孩子的上学问题,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让更多孩子可以靠知识改变命运。
“自我校实施绩效奖励以来,班主任每月比以前多拿700元工资,每学期进行优秀教师评选,最多能拿到2000元奖金,老师们越来越有干劲儿。”富县城关小学副校长曹小军说。
为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留住教育教学人才,富县县委、县政府协调县财政每年列支700万元,按照倾向一线、倾向基层的原则,制定完善了《学校管理人员津贴及教学质量奖的发放意见》,由学校考核发放。
此外,富县还积极面向社会,通过特岗教师招录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更新教学方式。
“特岗教师招录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有了回报家乡的机会,也圆了我儿时的梦想。作为90后,是伴随互联网长大的,和孩子们交流起来几乎没什么隔阂,使用多媒体设备也方便。”富县南校场小学教师袁敏洁说。
4年来,富县共招录特岗教师334人,招录免费师范生10人,有效缓解了教师结构性短缺和乡镇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除了师资力量加强,教育部门结合当地人文历史和非遗项目,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独具特色的德育教育。
4月22日,富县城关小学的学生体验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兴趣课。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志刚,带着自己的陶艺设备走进城关小学,从挖掘红胶土、使用陶艺器械,到鞣制、拉坯……在王志刚的教授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体验陶艺制作。
聚焦课堂、减负提效、立足学情、全面提升,在三尺讲台上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研究走向深入,德育工作基本达到文化育人、活动育人、习惯育人。
富县在不断完善教育条件和提升师资力量等方面狠下功夫,而这些只是其中一步。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产教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进一步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群众关心的问题,推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学生上得好学,让人民更满意。”富县副县长曹振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