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如何当好党报驻地记者

2021-08-16 04:23陈富强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1年3期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党报

陈富强

摘要:全媒体时代是一个新闻传播手段众多、新闻资讯爆炸、新闻记者竞争激烈的时代。党报记者,尤其是党报驻地记者,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做好驻地采访工作成为行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针对此进行着重分析,阐述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党报驻地记者。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 党报 驻地记者

所谓驻地记者,就是媒体在某地常驻的新闻从业人员,其自身能力及素质与媒体的政治、业务、作风等方面的建设有极大关联。党报驻地记者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比起一般记者岗位,须具备“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综合能力,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既给党报驻地记者的工作带来便利,让他们能更高效、更便利地开展新闻工作,但同时也给党报驻地记者带来了极大挑战。全媒体时代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在全媒体时代下开展新闻工作也成为党报驻地记者面临的考验。因此,驻地记者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能力的提升,不断“充电”,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党的新闻工作者。

一、全媒体时代的特点

全媒体时代,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说信息无处不在,传播无所不及,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传播者。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其所具有的特点如下:

第一,技术占有绝对优势。对于新闻信息,尤其是党报新闻信息,要求其具有时效性,过去人们一个月以后才能了解一个月之前的事情,在今天绝对不可能。时效性,更成为全媒体时代考量主流媒体传播力的因素之一。因此,党报驻地记者在全媒体时代,必须以最快速度抵达新闻现场,快速采访,了解新闻事实,摄录现场图片,并将图片及新闻报道迅速上传至报社的“中央厨房”,再根据受众的特点发布到微博、抖音、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平台上。在这种情况下,笔记本电脑、网线网卡、摄像机与照相机等技术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党报驻地记者不仅要具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如文字驾驭能力、信息采集能力、出镜直播能力、网页制作能力、信息发布能力等,而且还要掌握并熟练运用摄影摄像技术、视频编辑、直播软件等多项技能。

第三,记者要有较强的新闻把关意识。党报作为报道政府与党的政策方针的主流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媒体时代下,关注信息传播时效性的同时,党报驻地记者必须牢记,传播除了“快”,更要“准”,要增强把关意识,积极承担起宣传正能量的责任。

二、对党报驻地记者的要求

第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站位。党报驻地记者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意识。在报道新闻事件的时候,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党报记者,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出现可能引发舆情的突发新闻事件时,党报驻地记者要及时切入,用新闻报道主动引导受众情绪,通过报道肯定正面情绪,理性劝导公众以事实为依据。涉及宗族、外交、领土完整等报道时,党报驻地记者更要加倍谨慎,切不可出现错误的舆论引导。有了较高的政治站位,党报驻地记者就会牢牢地把握住舆论导向。

第二,要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这里所说的判断力有两种,一是对新闻价值大小的判断力,二是对新闻事实真假的判断力。党报驻地记者要面对的是所负责地区的新闻报道,驻地记者需要具有极强的新闻敏感性,善于从一些小事情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善于从小切口反映大主题;要具有敏锐的新闻真假判断能力,准确鉴别出新闻的真假,以免报道虚假新闻,错误地引导舆论。

第三,要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党报驻地记者站驻地人员有限,工作性质对记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驻地记者工作在基层一线,接触面广,既要采写稿件又要负责与各采访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打交道”,这就需要记者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这样才能不断获取好新闻,发现好新闻,写出好新闻,推动社会进步。

第四,要具有严于律己的职业道德。因为肩负着正确引导舆论的责任,党报驻地记者的新闻职业道德操守就更为重要,不写虚假新闻、不在通讯员稿件上挂名、不抄袭同行新闻等,都是党报驻地记者必须要遵守的基本职业道德。

第五,要具有健康的身心。党报驻地记者常年奔走在基层一线,工作繁重,若没有健康的身体,是难以保持良好工作状态的。另外,心理素质也非常重要,报社工作压力极大,若驻地记者没有良好的心态,没有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就难以支撑起驻地报道这一艰巨的工作。因此,要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时刻牢记“记者成才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要经得起挫折”这句话。

三、关于如何做好一名党报驻地记者的思考

(一)不断实践,努力提升业务素质

党报驻地记者自身的业务能力是影响其报道质量的关键因素,业务素质主要包括社会活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观察事物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要做到上述四点,首先,要深入基层。驻地记者作为新闻工作者一定要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要深入实际到基层群众中去,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才能准确且快速抓住群众与政府都关心的焦点问题、热点话题、难点问题,采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文章。其次,要做足功课。驻地记者要想在工作地方立足,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因此,不管是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典型事件的报道中,还是在日常工作的报道中,都必须要做足功课,打有准备之仗。再次,要学会学习。作为全媒体时代下的驻地记者,要明白如何学习。当前很多人认为网络这么发达,任何信息都可以在網络上搜索,不需要学习记忆。但是新闻记者却不能如此,利用网络查询新闻信息和将新闻信息融入脑海中是不一样的。如何将所学习的知识融入到工作中?如何在工作中创造业绩?这都需要党报驻地记者在学习中下功夫,同时还要坚持有效阅读,所谓有效阅读是指分析好的新闻报道的可借鉴之处与需改进之处,并将自己的分析记录下来。另外,对于一些持续性报道要实时跟踪,学习他人的报道方法与技巧,体会新闻报道规律。在对比学习中,提升自身的采写能力,提高业务素质。

(二)加强学习,做到心中有大局

对党报驻地记者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大局意识,要做到和做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学会研判时事舆论热点,遴选多样报道主题。要按照当地要求和报纸宣传工作需要对当地的新闻进行采写与报道。常言道,新闻记者要“吃透两头”,这对党报驻地记者尤为重要。“两头”就是指上头和下头,上头是党与政府,下头是基层群众。吃透两头就是要对党与政府的方针政策、基层群众的心中所想有充分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具备新闻敏感,才能报道更具价值的新闻。

党报作为党的“喉舌”,党报记者首先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这样才知道要报道什么内容,不可报道什么内容。其次要形成大局意识,做到心中有大局,这样才能采写出既有指导意义又有可读性的让受众满意的新闻作品。党报驻地记者在培养大局观这方面具有极大优势,驻地记者没有被工作分工所限制,政治、经济、民生等都是他们的报道对象,再加上与各基层单位的接触,多领域采写,都有利于拓宽眼界。最后,加强对当地政府与党委所提出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并将此当做新闻工作开展的指导依据,有利于大局观的逐渐形成。

(三)走进基层,做好民生报道

在驻地新闻工作中,最好的新闻源就是基层群众,在基层中有很多鲜活、值得社会大众所关注的新闻题材,如何将这些新闻生动、形象地抵达受众,是驻地记者需要深入探讨与解决的问题。其实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驻地记者要脚下沾满泥土,将目光对准群众,善于发现新闻事实,选择独家新闻视角,用他们的语言和喜闻乐見的形式将新闻事件报道出来。

贵州日报报刊社的驻地记者很多都是在贫困县,“脱贫攻坚”战役,就是社会大众关注、群众希望被报道的新闻。“分红啦、分红啦,我家又涨了200元……”“涨价啦,今年的新品种蔬菜涨价了,我今年的收入增多了。”这些都是以群众的视角开展的报道,在这些报道的背后,是驻地记者深入村落,走进贫困村民的家中,与村民认真交流,将目光对准他们的采访工作。驻地记者对那些被誉为沾满泥土、带有露珠的新闻作品感触最深。

基层是新闻的主要源头之一,只要肯深入基层,一定可以拿到第一手新闻,并在这些新闻中发现亮点,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全面报道,同时使自己的作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在当前网络信息发达的全媒体时代下,党报驻地记者更要深入基层,践行“四力”,用眼观察、用心倾听、用脑思考,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独家新闻。

(四)与当地政府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

党报驻地记者虽然不受当地政府的直接领导,但是也要有“贴近”意识,做好本职工作深层次报道当地新闻。具体有“三贴近”:

第一,工作关系的“贴近”。党报驻地记者要准确认识到自己的位置与职责,自觉接受当地政府的领导。具体来说,在驻地期间,记者要定期拜访市一级的各位领导,了解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然后再进行新闻报道。对于县一级的各位领导也是如此,主动拜访,了解他们对当地内容的宣传要求与相关建议。通过建立这种工作关系,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使得记者的工作开展获得更多支持。

第二,宣传报道内容的“贴近”。党报驻地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要将当地工作的典型案例报道出来,与地方政府工作相贴近。如果驻地记者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对当地政府所开展的主要工作没有重视与关注,那么长时间下去会影响报社在当地的影响力。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贵州日报报刊社的驻地记者对当地所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大力报道,将成功脱贫的村子当做典型进行报道,讲述他们脱贫的方法、经验与心得,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第三,情感上的“贴近”。党报驻地记者要与基层群众建立良好感情,想其所想,思其所思。

但得注意的是,党报驻地记者在与当地政府和群众相贴近的时候,要本着“多帮忙,不添乱”的原则处理报道的方式与方法。笔者在多年的驻地实践经验中认为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是对于部门工作中出现的小失误但没有造成实质性影响的事件,可以采用“传递信息到当地负责人”的方式进行处理。就像在脱贫攻坚的基层报道中,发现部分村子并没有按照规定公示享有低保的人员,村民对这一行为颇有意见。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先向乡县的相关部门进行通报。

二是对于一系列突发重大新闻事件、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新闻事件,驻地记者要快速到现场了解真实、具体的情况,然后通过网络发布新闻,正确引导舆论,避免社会舆论在不实报道中“走偏”。

总的来说,在全媒体时代,党报驻地记者不管是在个人能力方面,还是在专业素质方面,都需要进行全面提升。针对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驻地经验,探讨了党报驻地记者如何在全媒体时代下做好本职工作,以期为党报驻地记者在工作实践中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亿服."全媒体"时代党报驻站记者素质提升路径探讨[J].新闻传播,2013,000(004):152-152.

[2]解广军.全媒体时代党报记者素质提升的路径[J].传播力研究,2019,067(19):253.

[3]张大鹏.把握三大关系,当好驻站记者——一名党报老驻站记者经验谈[J].中国记者,2013(11):104-105.

[4]李丹丹.浅析融媒体时代党报记者如何转型与突围[J].赤子,2018,000(028):63.

[5]申慧萍.全媒体时代党报记者应增强五种意识[J].中国地市报人,2015(07):44-45.

[6]李仲勋.“融媒时代”,驻站记者需提升“四种力”[J].城市党报研究,2018,(06):54-56.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猜你喜欢
全媒体时代党报
地方党报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研究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新闻阅评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