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梅
明代文人赵南星编撰的故事集《笑赞》中,有妙文一则,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原文不过百十字,即抄录于此:
一秀才数尽,去见阎王。阎王偶放一屁,秀才即献妙文一篇曰:“高竦金臀,弘宣宝气。依稀乎丝竹之音;仿佛乎麝兰之味。臣立下风,不胜馨香之至。”閻王大喜,增寿十年,即时放回阳间……
阅毕此文,笔者着实有点儿想不通:堂堂一位秀才,读过圣贤之书,咋会干出此等没羞没臊、斯文扫地的事儿呢?
再者想不通的是:阎王爷岂能青红不分、香臭不辨,轻易地就做了拍马溜须者的“俘虏”呢?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秀才拍阎王的马屁,阎王要“嘉奖”马屁精,姑且属“人之常情”;可阎王为啥不掏自己的腰包,却动用手中执掌的权力,给一个“数尽”的人“增寿十年”?这岂不是拿原则做交易,“私事公办”?
芸芸众生中,像秀才一样拍马溜须者、如阎王一般吃拍吃溜者,尚有人在。究阿谀之风数千年不灭之根源,恐怕“阎王”们该负主要责任。不是吗?倘若他们不吃吹吹拍拍那一套,且公开宣布对马屁精严加惩处,“打入十八层地狱”,“秀才”们岂敢再言谬论呢?
有人断言,凡吃拍吃溜的人,便一定是“拍马溜须爱好者”。笔者管见,此话并不全对。《一笑》里有段记载,就很能说明问题,发人深思。有京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则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老师反对学生给别人“戴高帽”,自己何以被学生“戴”上了一顶“高帽”呢?此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记得果戈理的戏剧《钦差大臣》中曾有人冲着观众大喊:“你们笑什么?笑你们自己!”至此,笔者方知其中深意。生活中某些热衷于吹吹拍拍的人,以及个别被吹吹拍拍弄得飘飘然、昏昏然,多少担负了些职务的领导,在读到“秀才妙文”而捧腹大笑时,不知心头是何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