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联网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2021-08-16 01:49谢剑萍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效率互联网

谢剑萍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满堂灌”的现状,论述利用互联网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新活力的优势,以互联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阅读情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等,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阅读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132-02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按照课前设计的教案“满堂灌”,以标准化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既定的框架里,用统一的模板、固定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学习不同的文本。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忽略了传授学生阅读方法和知识技能。长此以往,学生被动参与,形成懒惰心理,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交互式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教育教学当中。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集声音、画面直观性、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以灵活色彩鲜明的图画、动听优美的音乐、动画等方式,将文本描绘的大量抽象的信息呈现出来,适应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够为学生营造视听结合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让学生学习更加轻松,由被动学习知识逐步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利用互联网,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文本去理解文本和感悟文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互联网利用声音、画面、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想学、乐学。利用互联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听课文录音,引起学生对课文的热爱;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快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等,这样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在中年级段,由于学生阅读基础较薄弱,阅读素材积累少,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解读文本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时,由于故事发生的时间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学生很难引起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制作多媒体课件,将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边听边感受声音、看到画面、想象故事情节,强化了阅读感受,理解了司马光救人的举动,对司马光产生敬佩之情。又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只狡猾的狐狸形象。逼真具体、形象生动的教学设计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通过观看栩栩如生的画面直观感受狐狸油嘴滑舌的模样,接着播放狐狸和乌鸦三次不同的对话,使狐狸的狡猾与乌鸦的善良形成鲜明对比,淋漓尽致地展现狐狸的阴谋诡计,学生自然而然对文本学习产生了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利用互联网进行阅读教学,结合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音源、画面、故事等,借助互联网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唤起学生阅读教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全身心参与阅读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二、巧用互联网,创设阅读情境

情境体验能唤起人的共识、带给人直观的感受。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生活经验少,他們在阅读较难理解的文章时,无法切身感受文章语言深刻的内涵。因此,教师要注意在创设情境下功夫,巧妙运用互联网让学生在学中感悟、在感悟中学。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多种多样,一般以听声音、看过程、明道理为主要形式,既有个别体验、有整体体验,又有直接体验、间接体验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利用互联网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形、色、动感的画面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体验大自然的风之声、水之曲、动物之歌。学生都听到过风声、水声、动物的叫声,如何才能在课堂中回归大自然的情境中,将三种声音汇聚成美妙的音符呢?对此,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利用互联网与教学一体机的有效融合,让学生聆听微风、狂风的不同声音,从而体会呢喃细语、呼啦呼啦等词语代表的不同风力;用课件呈现小溪流水的场景和波涛汹涌的海水画面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找出“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潺潺、哗啦啦”等描写不同水声的象声词;播放大自然中各种动物鸣叫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动物歌声之美妙,感受不同动物的鸣叫声,学生自发学习、模仿其他动物的声音,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悦。

再如,教学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制作微视频,呈现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随后,学生结合教师设计的情境,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诸葛亮在军事紧急情况下受到周瑜的刻意刁难,最终神机谋算成功借箭的智慧。学生有了互联网微视频的直观引领,主动沉浸在情境角色当中,充分体会到了诸葛亮不愧是个神机妙算的传奇人物,进而充分理解了文章内涵。

巧用互联网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有效时间的利用率,不仅让学生对文本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

三、活用互联网,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传统阅读教学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无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而互联网为师生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扩大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学生积累大量阅读材料,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储存,能有效地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强化记忆。为此,教师要灵活运用互联网把阅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自信心。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办法。在学习一篇新课之前,教师借助互联网强大的平台功能,建立起班级阅读QQ群、微信群,并提前在班级阅读群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指导学生需要注意做好哪些预习工作。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这一篇课文之前,教师在班级阅读群传送阅读任务清单,布置学生搜集关于故宫的资料,可以是图片、文字介绍或者视频等形式,以资料包的形式打包传输分享到阅读群。教师做好筛选和整理工作并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对故宫形成初步的了解与认知。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朗诵全文并录音发送至阅读群内,朗诵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是对文本的解读选择背景音乐,学生互相欣赏录音,学习他人优秀的朗读方法。这种开放性的阅读方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他们在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交互性的网络平台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帮助学生解决自主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出指导,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此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在预习环节搜集的资料通过互联网展示出来。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视频、图画分享给同学,展现了自我学习的成果,收获了学习的成就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激励其积极地参与阅读学习活动。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推荐与本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群进行品读、鉴赏和背诵。后续的阅读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使文学作品渗透到学生的内心,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督促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总之,将互联网运用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累大量的阅读素材,促进其知识网络化、立体化,多角度地进行学习探索,培养自主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小学阅读教学效率互联网
论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
基于文体的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漫谈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