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虎强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做好高年级的小初衔接教育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点。但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模式来看,部分教师存在忽视小初衔接的情况,这会让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出现明显的不适应,这不仅会影响学生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还会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带来阻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知识学习,提升他们的学习适应性,做好小初衔接教育模式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做好语言上的引导,鼓励学生关注重点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实现小初衔接,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就必须做好对他们的有效引导,让他们能够感受学习的快乐,并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让他们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去完成关联性知识的学习。语言作为师生交流的基础方式,可以将教师的观念、意图直接传递给学生。因此,做好语言上的引导,能让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产生基本认知,这可以让学生做好对初中数学学习方式变化、学习难度提升的预先设想,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例如,在进行“简单方程”“统计与概率”“圆”等知识的教学时,我会经常说“这个知识点是重点,你们在后续的初中数学课堂中也会学习到,为了避免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困难,你们一定要把基础学扎实”“方程有很多种,如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所谓‘元就是未知数x,‘元越多的方程越有意思,你们以后会学到”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对以后的学习也产生认知和兴趣,并对重点知识的认知予以强化,由此来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去进行学习,为数学学科的小初衔接做好铺垫,也为学生以后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做好思维上的互动,提升学生理解效果
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他们之所以会出现进入初中学习阶段的不适应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做好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在数学知识难度提升、教师教育模式转变的状态下,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严重的不适应性。从结果上看,该教学问题是出在初中教育阶段,但问题的根本是小学数学教师没有做好小初衔接,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适应性。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状态,教师就要在高年级教学阶段,做好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让他们在有效完成基础数学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思维能力方面的锻炼,为之后的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在进行《简易方程》一课的教学时,我除了做好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之外,还提出了“如果在方程中有两个未知数,该怎么求解”的问题,这让学生有些摸不着头脑,在他们看来,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计算已经很难了,如果再增加一个未知数,他们想不出该如何计算。于是我进行二元一次方程“x+y=12”的举例,学生发现这种方程中,“x”和“y”可以等于多数,例如有的学生认为“x=5;y=7”,有的学生则认为“x=2;y=10”,还有的学生认为“x=6;y=6”,我对他们的答案表示认可,并对他们活跃的思维进行了夸奖。在此基础上,我告诉他们,在以后的初中学习中,会出现“方程组”,就是几个方程为一组,而这一组的方程中的未知数是相同的,其存在就是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计算。于是我举出了“x+y=12 x-y=6”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计算。这让学生犯了难,虽然最后有学生猜出了答案为“x=9;y=3”,但他们并不具备运算能力,而是完全靠自己的思维猜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我会先鼓励他们,告诉他们答案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10分的习题你只能得到2分,甚至1分都得不到。因为初中数学教育强调逻辑关系,对解题过程更为看重,所以想要获得满分,就必须将自己的解题步骤写出来,而且初中老师往往是根据步骤来算分的。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获得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还能提前了解初中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教育。
三、做好训练上的设计,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做好训练上的设计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实现小初衔接的重要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为他们提供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训练内容,让他们获得思维上的锻炼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模式。虽然,素质教育引导我们不要揠苗助长,但对于小初衔接的关键时期,适当的训练设计能够带给学生帮助,所以其并非本质意义上的揠苗助长,教师应当对此有正确的认知,并做好尺度的把握。例如在完成《可能性》一课的学习后,我就在训练阶段为学生设计了“摸球游戏”的训练,随着训练的深入,我会增加摸球的数量,让学生可以在训练过程中获得思维引导,明白可能性会随着选择的增多而减少,为他们以后的概率知识学习做好思维方面的引导和铺垫。
总而言之,做好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分析,不仅可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够为学生的认知水平进步与发展带来支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进一步做好对学生的认知启发,让他们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去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并获得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关联性知识的展示,让学生能够对初中知识有一个基础性认知,由此达到小初衔接的教育目的,为义务阶段的数学学科教育教学工作进步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