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滨
1926年,任弼时和陈琮英结婚。1931年3月,任弼时受命去中央苏区工作,陈琮英因怀孕临产在即无法前行。任弼时决定不问男女,给孩子取名“远志”。1931年3月5日,任弼时离开上海。“父亲离开上海7天后,我便出生了。由于向忠发的招供,我才出生百天,就和母亲一起被抓进了龙华监狱。”
任远志回忆说:“我妈妈从国民党监狱里出来,到了上海,出来以后就告诉我舅妈(赵一曼——编者注),说我没办法的时候就掐远志,远志腿上什么的都青一块紫一块。结果我舅妈就说,哎呀,我这个侄女真了不起,从小就参加对敌斗争,就参加了革命,她说算是母女闹公堂。”但是没有等到任远志长大,舅妈赵一曼就牺牲了。赵一曼当年留下来的粗瓷大碗一直陈列在任远志工作单位军事博物馆,后来,任远志的丈夫白世藻撰写了怀念赵一曼的文章《一个粗瓷大碗》。
陈琮英出狱不久,接到周恩来电报,让她立即离开上海,去中央苏区工作。“母亲当机立断把我送回湖南老家,托付给54岁的奶奶照看。”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前,任远志和妹妹远征才被接到延安。“国共两党快开战了,很危险。王震叔叔派人把我们接出来,去延安。”
爸爸任弼时与“爹爹”朱德
15岁的任远志第一次见到父亲。她记得那天是1946年7月11日。“人家告诉我说,你只要看见延安谁最白、最小、最瘦、最矮,那就是你的妈妈。后来,我说我父亲什么样子?他说你父亲啊,戴一个黑边眼镜,留一点儿胡子,另外还拄一个拐杖,那个就是你的爸爸。”
当天,任弼时去接从新疆监狱里出来的叔叔阿姨了,只有陈琮英一个人来接女儿。在回去的路上,任远志见到了父亲,当时延安只有一條新市场大街,有一辆吉普开了过来。母亲就指着从车上下来的人对远志说:“你快去,那就是你爸爸,你快叫他去吧。”
远志激动地使劲跑,跑过去很高兴地看着爸爸。任弼时在女儿脸上亲了一下,他用手抚摸着远志的头说:“大女儿,你回来了。”
“父亲把我抱上车,车上坐满了人,印象中有三排座,前面坐着朱老总和康克清妈妈,中间坐着父母和我,李伯昭夫妇坐在后面。我一直盯着父亲看,鼓起勇气突然喊出‘爹爹(即爸爸)时,父亲却看也不看我,坐在一旁的朱老总倒爽朗地答应了。我鼓着嘴问:‘你不是我爹爹,你怎么答应?当时,满车的人都乐了。那时延安的小孩子都把朱老总叫‘爹爹。”
“我就是叫不出爸爸来,我就搂着爸爸,我就流眼泪了,这是一种幸福的眼泪,我心里在想,这下我不是孤儿了,我也有爸爸,也有妈妈了。”任远志流着泪回忆了与父亲相见的一幕:一个没有父亲15年的女孩子,从野孩子到有了父母双亲的幸福孩子,怎么会不刻骨铭心记得这一切呢?
任弼时已是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工作任务繁重,即使是一起在家,父女俩相处时间也极少。任远志到延安才住了一个多月,父亲便把她送到了延安中学。
那时延安的中小学,生活很艰苦,学校的伙食很差,大多是小米饭和煮白菜、萝卜。“过年节时才能改善伙食,也只是膻味十足的羊肉煮萝卜或白菜。冬天气温低时,等不到我们动筷子,菜碗里的羊油就结成白花花的一层。对我这个不能吃肉的人来说,简直是无法生活,只好在白米饭里加点辣椒面,放点盐用开水泡着吃。”任远志回忆说,“每星期日回家,父亲也都让我和战士们一样吃大灶,妹妹学校的伙食标准是中灶,她回去可以吃中灶。当然父亲也心疼我,也想给我增加点营养,于是想出了个解决的好办法,就是把父母小灶上打来的饭菜,妹妹中灶上打来的饭菜和我大灶上打来的饭菜放在一起,这样,我就可以吃到小灶和中灶的饭菜了。其实,当时像我爸爸那样的中央首长吃的小灶也是苦瓜、辣椒、炒青菜,最好的是菜里加点肉片罢了。”
父亲逝世30余年后,任远志去拜访老前辈时,他们回忆说:“你爸爸严格要求你们,一家五口吃三种灶传为佳话,我们在教育战士时,经常举这个例子。”
在延安中学时,有一次任远志生病了,好几天吃不下饭,同学刘少奇之子刘允若只好向食堂要来点白面和盐,用罐头筒做成的缸子煮点面糊糊给任远志当病号饭。“学校把我生病的消息通知了爸爸妈妈,我本以为他们会派人来接我回去治病,可是几天过去了,并没有人来接,直到周末按惯例父亲才派人来接我回家。”一见面,任弼时见远志真的病了,人也瘦了一圈,心疼地说:“我还以为你不习惯陕北的生活,吃不了苦闹情绪呢!我希望你在学校锻炼得更好些,才没派人去接你,不怪爸爸吧?”
延安实行“供给制”,一切都由公家发,包括衣服、被褥、牙膏、牙刷等。任远志回忆说,有一次日用品用完了,我和妹妹跟着陈心良叔叔来到仓库,趁叔叔给我们拿牙膏的时候,我妹妹好奇地参观起仓库来了。虽然当时的延安物资匮乏,但中央机关的仓库内还是有些纸、笔、本一类的东西,这在我们的眼中已算是琳琅满目了。一摞红皮小本深深地吸引了她,当时学生用的练习本都是麻纸做的,哪里见过这样漂亮的本子,陈叔叔违反一次制度给了妹妹一本。妹妹带回家后,就用小手帕包好收了起来,但毕竟她才10岁,没事时,常常拿出来看看。有一次被弟弟发现了,就向她要,两人正争得不可开交时,被父亲发现了,对妹妹说:“小女儿,这种本子可不是给小孩子用的,快去还给陈叔叔,不是按规定发给你们的东西,什么也不许要。”
短短的时间让任远志对父亲有了极深的感情。
没有见面的时候,任弼时给女儿写了很多信,这些信都被任远志珍藏着。“我爸爸是一个特别多才多艺的人,他书画都特好,原来在武汉做地下工作的时候就开了一个画室隐藏身份。”在任远志展示的父亲写给他的书信上,笔画工整,字迹秀美,溢满了对女儿的爱。
“平时爸爸就老问我们的学习,他特别关心学习,总说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以后为人民服务。”在延安时任远志和周总理、毛主席住得很近,“毛伯伯他们也总是跟我说要好好学习,他们都关心这个。”
除了写信,任弼时会给任远志讲行军故事,讲舅妈赵一曼和英雄刘胡兰的故事,还讲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父亲还教育我们与敌人斗争时应如何坚守党的秘密,并讲述了允若的母亲是怎样在南京被反动派杀害的。允若哭了,我们也流下了眼泪。爸爸抚摸着我们的头,安慰教育我们说:不要哭,要懂得憎恨,要化悲痛为力量!”
延安的“大女儿”
1946年7月国共谈判破裂后,胡宗南进攻延安。“我们8月底入学后基本上没有好好上课,大部分时间用于造地雷、坚壁清野,男同学到山上采石头,在石头上挖洞,女同学四处找硝。转战陕北期间,上课时只能在树上挂一块小黑板,同学们盘脚坐在山坡上听课,晚上就趴在地上围着油灯学习。”
1947年3月,胡宗南部号称调集23万大军,进攻延安。任弼时和毛泽东、周恩来被迫转战陕北。4月13日,党中央在陕北安塞的王家湾暂住下来。“在王家湾,党中央的领袖们一同住在老乡薛如谢家的一孔窑洞里。窑洞分为3间,毛主席住在左边,周恩来和陆定一住在中间,我和远征随父亲住在右边。”
任弼时一手拉着远征,一手搀着远志走进他的窑洞里。正对门的炕,是周恩来、陆定一共用的办公室和宿舍,左边是毛泽东的办公室兼卧室,右边的炕是任弼时的办公室和床。“在爸爸的炕头有个很深的洞,这是老乡存粮食的地方,这时变成了我和妹妹的宿舍。当爸爸指着这个炕洞对我们说:这就是你们的床。”任远志和妹妹异口同声问:“这么深的洞,下去上不来,怎么睡呀?”任弼时说:“这个村子很小,我们来的人又多,你们就凑合睡在这里吧,爸爸每天拉你们出来就是喽!”任远志和妹妹就在寬刚够躺下、而长却不足以将腿完全伸直的炕洞里安顿下来。
任远志有一次看见被子脏了,自己去河沟里洗。然而,4月的陕北仍然寒冷,洗完被子,任远志就受凉后发起了高烧。部队医药奇缺,只能用凉水毛巾冷敷降温。
这次生病,父亲、毛伯伯和周伯伯的关心让任远志牢记了一辈子。深夜,任弼时坐在小炕桌上聚精会神地批改文件,起草电报。一会儿,他拧一条冷毛巾轻轻敷在远志的额头上,过一会儿,再换一条。“不时用面颊贴贴我的额头,看我退烧没有,接着继续工作。”
周恩来也过来帮着照看:“好些了吗?大女儿,还有哪里难受?”他一边跟任弼时谈工作,一边换冷毛巾为远志降温,“接连几夜都是这样”。
白天,毛泽东常踱到窑洞,用家乡话问远志:“大女儿,好些了吗?还烧不烧?以后水太冷就不要到河里洗被子了,脏就脏点儿吧。现在是战争时期,等条件好些咱们再去讲卫生嘛!”他对警卫员说:“去问问咱们的医生,还有没有退烧药,拿来给咱们的大女儿吃!”
任远志说,自从和父亲见面之日起,所有的伯伯们都叫她“大女儿”。
王家湾蚊子和臭虫特别多。每到晚上,任远志和妹妹远征就用缴获的洋蜡,顺着窗子缝烧得臭虫噼啪响,任弼时说她们在“炒芝麻”。周恩来看见也逗她们:“大女儿,今晚还要给我们‘炒芝麻。”
“父亲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四个人经常工作到深夜,他们只有一件军大衣,常常是你给我盖上,我再给他披上。那段日子,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大家之间的相互关心,整个部队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1947年6月初,中共党中央准备转移。任远志和任远征也要随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东渡黄河到晋绥根据地。
“我真舍不得离开父亲和伯伯们。我决定请毛伯伯在我心爱的小本子上为我题词。”毛泽东坐在帆布椅上,摸着远志的头说:“大女儿,要过河了,给你题什么字呢?”思索片刻,他挥笔写下“光明在前”的题词。“父亲也为我写下‘努力学习的题词。”
任远志说,记得父亲当笑话讲给她一件事。有一段时间,中央机关住在王家湾,任弼时和周恩来的窑洞是里外间。清晨任弼时起得早,常去营房和马号附近转转,为了让周恩来多睡一会儿而不受惊动,他不走过道,小心翼翼地打开自己窑洞的小窗,从窗口跳出去。
一天早上,他又从窗口跳出去了。周恩来醒来,看看窑洞门没开,以为任弼时还在休息,便轻手轻脚地穿衣下炕。突然,要咳嗽了,怎么办,周恩来紧皱眉头,用手紧捂着嘴巴,急忙走出门去,直到距窑洞十几米处才低低咳出声来。不想咳罢抬头,正见任弼时远远走回,两人相对一愣,即默然会意。“回想起这件小事,我只觉得父亲和周恩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一事当前先替别人打算的人。”
任远志说:“父亲一直都很忙,他平时就看看文件,处理事情。有时候会跟我们打打扑克,打输了他还耍赖,然后我们就不干,不理他。”
父亲的早逝
1949年后,任弼时全家都搬到了北京,住在景山东街临街的房子中。从农村搬到城市,住上了有电灯的房子。“刚进城时,我们还穿着自己做的布鞋。有几次,妈妈让我和远征妹把破旧衣服拿出来打袼褙做鞋底,爸爸走过来参与,拿起这件看看说“领子破了可以缝一缝”,拿起那件看看说“袖子破了可以补一补”。最后对她们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1950年10月27日,任弼时去世,年仅46岁。任远志1952年参加工作,先是在国家轻工业部任部长秘书,1965年第二次参军,后来到了军事博物馆工作。
2019年5月,任远志回了一趟湖南老家,将画作《金鱼图》捐赠给了任弼时纪念馆。这幅画的背景是毛泽东给在玉泉山静养的任弼时送来的一缸金鱼,并附函:“弼时同志:送上红鱼一群,以供观览。敬祝健康!毛泽东。”同年,在北京家中,任远志又将彭德怀元帅赠送的结婚礼物——一台录放机以及母亲陈琮英送的嫁妆一床被单捐赠给任弼时纪念馆。
这一切,都像在了却心愿。2021年1月13日,任远志在北京离世,享年90岁。
(作者系文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