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坤
1921年三四月间,在陈独秀的主持下,广东共产党组织成立,取名“广东共产党”,先由陈独秀任书记,后谭平山继任。确定以《广东群报》为党的机关报,并着手重建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通过青年团作外围组织,吸收了刘尔崧、阮啸仙、杨匏安等人入团、入党。
谭平山是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人物。北方李大钊,南方(华南)杨匏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作出重大贡献,被称为“北李南杨”。
谭平山: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
谭平山10岁开始读私塾,1898年考入明城县东洲书院,在这里受到了严格的教育。1904年夏天,在东洲书院毕业后,谭平山考入肇庆广肇罗实中学读书。两年后,做了一辈子裁缝的父亲患了重病。他在临终前叮嘱长子谭干祥:一定要供平山继续读书,以“守成创业,振发家声”。这样,谭平山在长兄谭干祥支持下,靠借贷和抵押家产继续求学,并于1908年考入广东高等学府——两广优级师范。这时,孙中山已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之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广东大加传播,对谭平山产生很大影响,他开始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走出了“守成创业,振发家声”的思想境界,并于1909年加入同盟会,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秘密反清活动。
1910年,谭平山从两广优级师范毕业后到雷州中学担任数学教员,后任校长。雷州是粤西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孙中山派其哥哥孙眉秘密潜伏湛江领导革命活动,当时雷州中学毕业的学生不少成了广东南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骨干成员。1915年年底至1916年春,革命党人领导了广东护国运动,在肇庆建立了两广都督府,与北京政权对峙。1916年夏秋,北京袁世凯政府和广东龙济光政府先后覆灭,国家开始了黎元洪执政时代。但国家局势越来越糟糕,派系林立,军阀混战,桂系军阀在广东出卖利权,残暴统治。三民主义能否救中国,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这是那个时期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带着这些问题,1917年谭平山考入北京大学,选择到文科哲学部门学习,正是出于寻找真理的考虑。在北大,谭平山对三民主义救中国的理想开始动摇,并转向研究并信仰马克思主义。1918年秋,谭平山加入了在陈独秀支持下发起组织的学术组织新潮社。
1919年1月,《新潮》杂志创刊。3月,谭平山在《新潮》发表《“德谟克拉西”之四面观》一文。文章高度评价马克思的《资本论》,还列出《共产党宣言》的十大要领,结合国际联盟规约,一一进行分析,并介绍了国家社会主义、讲坛的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政治派别的政策主张。这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资本论》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的文章之一。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谭平山的政治理念悄然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还体现在:1919年1月,谭平山在北京大学参加了哲学研究会和新闻研究会。2月19日,他与毛泽东等一起,出席新闻研究会改组大会,选举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为会长。4月,他又从日本《太阳杂志》上翻译了《劳动问题之解决》一文,热情介绍国际劳工运动。5月,五四运动爆发,谭平山投入到爱国反帝运动的洪流中。5月3日晚,他参加了北京大学法科礼堂召开的部署五四运动的大会;5月4日,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集会和游行示威,还参加了当天痛打章宗祥、怒斥陆宗舆,火烧赵家楼曹汝霖住宅的斗争,被北京反动军警逮捕关押。由于蔡元培等奔走营救、全市学生的坚决斗争和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次日谭平山等32名被捕人员被释放出狱。
通过参加五四运动,谭平山看到人民的伟大力量。他说五四运动使他“知道群众运动,不是一部分和一阶级的事体,必要得国民中多数的同情。表同情者人数越多,那群众运动的效果就越大”。从此,谭平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3月,他说:“到底我对于政治持那种主义呢?……对于马克斯的‘社会主义——‘历史的社会主义‘实际的社会主义,因和我国的国势情形,有些不同,故对于他学说的内容,也要从实际上略有变更,方能适应于我国。”既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又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到1920年结束北大学习生涯,谭平山完成了从三民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较早研究和探索“中国政党”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谭平山就开始研究中国政党问题,提出今后组织政党的方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准备。谭平山较早地关注政党问题,与他个人的经历有关。他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3年转入国民党,在国民党里战斗了10年,亲身经历这个资产阶级政党的一次次失败。国民党为什么失败,成为谭平山经常陷入思索的问题之一,特别需要从理论上回答这个问题。
1920年3月,谭平山写出《中国政党问题及今后组织政党的方针——根本的革新政治之第一步》一文,对中国政党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论述。
谭平山回顾中国政党的历史,从同盟会、统一党、民社党,到“南北共和统一会”,党派林立,互相争斗,或统一,或合并,或无形消灭,或自行解散,最终都失败了。谭平山站在无产阶级政党的立场来分析我国旧日政党失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今后组织政党的十项方针。这些方针,在此后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践中都得到运用,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把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写在党的旗帜上,体现的是谭平山所说的“以一定的主义做结合中心”;《纲领》共15条,从最终目标和革命手段,从入党条件到党的机构的建立,从加强监督到党员参加政府的规定,从交纳党费到财务管理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体现的是“政纲当明白具体列出”的思想;《纲领》规定:“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同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及其他类似党派的一切联系”,体现的是“政党不可依赖不正当的势力”;《纲领》规定“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体现的是“政党当与国内平民为友”;《纲领》规定“联合第三國际”,体现的是“政党当与世界平民为友”。
在政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谭平山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中。创建共产党的前提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志同道合的同志,奠定建党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1920年3月,谭平山、谭植棠等在上海创办《政衡》杂志,提出的办刊宗旨是“政治——主根本革新,社会——主根本改造,各种问题——主根本解决”。在创刊号上,仅谭平山一人就发表了5篇文章。这一时期,谭平山开始注意探讨解决各种社会问题。1920年4月,谭平山发表了《我之改造农村的主张》,提出改造社会必须向实际上改造、向根本上改造努力,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着想。改造的第一步办法就是从实际调查入手。
1920年7月,谭平山和谭植棠等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回到广州,分别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公立政法学校和省立甲种工业专科学校任教。这三所学校是广州响应五四运动和积极开展活动的重要据点。8月,上海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组织。为加快建党步伐,陈独秀与各地联络,推进建立地方的共产党组织。当年,陈独秀在北京大学担任文科学长时,谭平山与谭植棠都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与陈独秀有着师生之谊。陈独秀给他们写信,要他们在广州组建广东“共产党”。谭平山等人接到陈独秀的信后,积极响应,第一步先于1920年8月组织了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12月,陈独秀应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邀请,到广州任广东省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经过认真酝酿,1921年3月,广东共产党组织进行了彻底改组,取名“广州共产党”,由陈独秀担任书记。陈独秀离开广州到上海就任中共中央局书记后,1921年8月由谭平山任书记。
此后,谭平山还三次参与组织革命政党。
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3年10月,孙中山为筹备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谭平山以中共广东区委书记、中共中央驻粤代表、老同盟会会员和老国民党党员的身份,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21日上午,谭平山向大会作了《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这次改组使国民党由此获得新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改组后,谭平山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執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部长。鉴于谭平山在国民党内的重要地位,中共中央任命谭平山为中共在国民党的党团书记。
大革命失败后,谭平山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主张“实行民族的社会革命,向着社会主义的路上走”。他认为国民党叛变革命后,“中国革命就是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并极力主张开展土地革命。1928年夏,谭平山与章伯钧在上海成立“中华革命党”。1930年5月,邓演达从欧洲回国。8月9日,谭平山与邓演达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在中华革命党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选举邓演达为总干事。后来,该党又多次易名,最终于1947年2月在该党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上宣布易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1943年2月,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支持下,谭平山与王昆仑、陈铭枢、杨杰等国民党中的爱国民主人士在重庆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同志座谈会。8月,参加座谈会的人士经过交换意见,决定以座谈会为基础,筹组一个正式组织。后经多次商讨,正式定名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从1944年上半年起开展活动。1945年10月28日,在重庆宣告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1949年,民联成为参加新政协的民主党派之一,谭平山作为该组织的负责人出席了新政协筹备会议。1949年11月,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决定将民革、民联、民促和国民党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统一为一个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联、民促宣告结束。
杨匏安:“我们最服膺马克斯主义”
杨匏安的家乡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北山村(今属珠海市),是南宋文天祥、陆秀夫领兵抗元的古战场。文天祥兵败被俘,宁死不屈,经过南屏附近的伶仃洋海面时,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对杨匏安影响很深。杨匏安幼年丧父,母亲是个受过旧式教育的妇女,爱好诗词书法,写得一手好字。杨匏安从三四岁起就在母亲的辅导下诵读诗词古文,这为他后来接受学校教育打下基础。后来,他在《诗选自序》中说:少年时“谬以诗古文辞见称朋旧”。可见他在学校邻里间,早就小有名气了。小学毕业后,尽管家里生活已很困难,他的母亲却不忍心渐露文学天赋的杨匏安失去求学机会,不惜变卖家中仅有的三亩多地,托亲戚带他到广州求学。后来,杨匏安考入两广高等学堂的附设中学。在那里,杨匏安进步很快,不仅在文史方面打下坚实基础,而且接触了张之洞的洋务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思想,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和刘师复的无政府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但这并没有使杨匏安找到前进的方向,反而使他感到郁闷和彷徨。于是,他回到家乡,当了恭都小学的一名教员。就在这一年,他怀着对未来光明的向往,与堂叔杨章甫等随同华侨商人乘舟东渡,到了日本横滨。杨匏安在横滨的生活是十分清苦的,衣物典尽,连出国时带去的书籍也卖完,打零工、干粗活、受歧视、饿肚子,是那些日子中常有的事。但就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他也没有放松过学习。最初一段时间,他自学日文专心一意、刻苦认真,几个月后就能读能写,并开始从事翻译。他经常跑书店,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埋头钻研有关政治、经济、哲学、美学和文艺等方面的日文书籍,认真探究西方各种流派的新学说和社会思潮。他后来在国内发表过大量译作,就是靠这期间勤攻苦读打下的基础。
标志着杨匏安的世界观发生根本转变的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从1919年7月12日起,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发表《世界学说》系列文章,系统介绍西方各种流派的哲学观点和社会学说。在《马克斯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中,杨匏安高度评价:“自马克斯氏出,从来之社会主义,于理论及实际上,皆顿失其光辉,所著《资本论》一书,劳动者奉为经典。”在这篇文章中,杨匏安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都作了论述。以这篇文章的发表为标志,杨匏安已从一个小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开始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
1920年后,杨匏安投入到火热的实践中去,先后到南武中学和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任教。他参与到推广国语、教授注音字母名义的活动中,并在工人、市民群众中开展革命活动。这进一步加深了杨匏安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坚定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毕生信仰。1922年2月,他在《〈青年周刊〉宣言》中明确宣布:“我们认定旧式的农业社会制度,是过去的,无可维持的;现在新起的工商业社会制度,是不合理的,应当改造的;所以社会革命四个大字,就是我们先行的旗帜。我们最服膺马克斯主义!”
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提出建党思想
杨匏安是与李大钊同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之一。1919年下半年他应聘《广东中华新报》记者。在半年时间内他撰写发表了40多篇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0年,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杨匏安成为第一批团员。1920年年底,陈独秀应邀担任广东省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他来到广州后,很快找到杨匏安及其堂叔杨章甫。由于陈独秀不会讲广州话,他外出讲演都是由杨章甫帮助翻译。1921年春,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党的“一大”召开后,中共广东支部正式成立,杨匏安经谭平山介绍加入组织,成为广东地区的第一批党员之一。杨匏安入党后,他居住的堂叔杨章甫家成为党的活动据点,党的许多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的。他和堂叔杨章甫还在祠堂办起了注音字母训练班。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了党的诞生。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提出实行社会革命,确立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但这一时期广东的思想界还很混乱,党团员中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新村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思想仍有市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广东党团组织十分重视向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杨匏安带着高昂的热情投入这一项工作。
1922年,杨匏安在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青年周刊》发表《马克斯主义浅说》一文。杨匏安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实现救亡图存,必须靠马克思主义。他在《〈青年周刊〉宣言》一文中指出,马克思“革命的无产阶级学说,就是指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的实际道路”。这一论断的提出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党的“一大”把馬克思主义作为建党原则,并把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如“进行社会革命”“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写进党的纲领,但并没有使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式表述。杨匏安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指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的实际道路”的观点,向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式表述大大前进了一步。杨匏安还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要重视军事工作,走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以及提出了要联合农民的重要思想。
党的“二大”召开后不久,广东军阀陈炯明公开撕掉同情社会主义的伪装,公开背叛孙中山,迫害革命分子。广东的中共党团刊物横遭封闭,党团组织不得不转入地下活动,广东区团委书记阮啸仙被迫转移,杨匏安代理区团委书记。这一时期,杨匏安由杨殷介绍,担任粤汉铁路局广州分局编辑主任。他利用这一合法身份,深入到铁路工人中活动。杨匏安十分注意从工人中发现积极分子,培养工运骨干。他和杨殷一起,发动广州石井兵工厂工人结成一个秘密团体——“十人团”,通过“十人团”向工人进行宣传教育,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引导他们组织工会,开展斗争。他们相继培养和吸收了陆枝、李甫、李连等铁路工人入党。 1922年年底,杨匏安又出面在黄沙海傍街开设北江商运局,承运客货,利用滇军押运。这既掩护了党在粤汉路工人中的活动,也为党筹措了一笔经费。经过他们深入细致的工作,广州铁路系统的工人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后来,广东逐步建立了广三、广九和粤汉三铁路的党团支部,杨匏安、杨章甫先后任支部书记,为日后发动铁路工人配合国民革命军东征和讨伐杨希闵、刘震寰,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对孙中山的敬仰转向投身国共合作
孙中山的家乡香山县东镇翠亨村距杨匏安的家乡北山村只有几十里。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在这一带广为流传,对杨匏安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目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次次失败,一方面,杨匏安心情低沉,找不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怎样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另一方面,杨匏安逐渐明白,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不能救中国。
1923年6月,党的“三大”在广州召开,正式决定国共合作。其后,党中央决定委派谭平山参加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以谭平山、杨匏安两人为我党在国民党中的党团书记,以统一出席国民党会议的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的思想和意见。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在人事酝酿时,共产党员提出不当国民党的部长,只担任相当于副部长的各部秘书。孙中山十分赞赏这种革命精神,但是最终还是提议林祖涵(林伯渠)、谭平山担任中央部长。他认为,要挽救“正在堕落中死亡”的国民党,就要注入新血液;吸收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就是为“加强和恢复它的血液的流动”。国民党“一大”后,杨匏安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后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理部长。1925年11月后,杨匏安还兼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常委和组织部部长职务。
从1923年10月到1926年年底,杨匏安为国民党的改组和重建做了大量工作。他把重建国民党的各级组织作为改组工作的目标,积极遴选人员到全国各省市县,协助筹备国民党改组工作,推进全国国民党党部的建设。在这过程中,杨匏安始终没有忘记共产党人的使命。因此,他利用国民党这个平台,积极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开展工作,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努力扩大党的政治影响。1924年11月,中共中央通知:黄埔军校招生时,应考的中共党员先到杨匏安处报到,再由杨匏安介绍给周恩来。为加强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杨匏安将古大存等一批共产党员选调给周恩来,在东征军中担任政治宣传员。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在广州被刺杀。为追查凶手和幕后策划者,杨匏安参加了国民政府组织的廖仲恺案检查委员会,杨匏安亲自指挥侦缉行动,捉到了几名嫌犯。廖仲恺案的真相被查明,国民党右派集团的阴谋被揭露,其嚣张气焰受到沉重打击。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杨匏安等做了大量工作,使到会的256名代表中,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占了绝对优势。他与谭平山、林伯渠一同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会委员。杨匏安与谭平山、林伯渠组成秘书处,负责处理国民党中央日常工作。
杨匏安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所作的贡献,使他成为在国共两党都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任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时期的廉洁思想
在中共早期领导人中,杨匏安反对腐败、廉洁为官的理论和实践在全党是首屈一指的。周恩来曾评价他:“为官清廉,一丝不苟,称得上是模范!”
杨匏安的廉洁思想萌芽于青少年时期。那时,杨匏安在广州念书,为了供他继续学业,家里把田地卖尽。本来杨家祖尝有一部分助学款,但被管理公尝的叔祖把持着,欺负杨匏安家孤儿寡母,怎么也不肯给他上学的费用。杨匏安只得辍学回乡。这件事在杨匏安的内心种下了追求公平正义、反对贪腐的思想根子。1914年,18岁的杨匏安任教于前山恭都小学。当时的学校和政府机关一样腐败。恭都小学校长刘希明原是同盟会会员,曾参加过辛亥革命,但在捞到一官半职后,与那些军阀官僚同流合污。他在学校里贪污学款,拖欠教师工薪,引起师生们的强烈不满。尽管他是杨匏安的姑公,但杨匏安还是挺身而出,与两名教师一起,当众揭露刘希明的贪污行为。刘希明通过“贿通局长”,打击报复杨匏安等人,以“图谋不轨”的罪名,把杨匏安和另一名教师关进监狱。这次事件,使杨匏安进一步认识到,要造成一个清明的政府,才能使官員保持清廉。这也是他此后立志社会革命,建设一个新中国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清廉需要从国家根本制度上建构。国共合作后,杨匏安在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和中央组织部、广东省党部组织部等部门的重要领导岗位时,始终不忘加强廉政建设。1926年12月,在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第二次全省代表大会上,杨匏安不仅梳理了当时国民党广东省各级党部在廉政方面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且指明了监督不力将会导致纪律废弛的严重危害,提出了查办贪官污吏的政策举措。
严格党的纪律,才能从根本上清除腐败。大革命时期,杨匏安担任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他严肃查处革命队伍内的一些不良分子、违法乱纪分子,对于利用职权营私舞弊,损害、破坏党和民众利益的干部,决不宽容。他与杨殷在石井兵工厂组建“十人团”时,就发动工人揭发厂长贪污渎职行为,取得工运的大发展。
为官的人必须为人师表,这是杨匏安人生的真实写照。1918年,杨匏安担任私立学校时敏中学国文课老师兼教务主任,经常要靠典当借贷来维持一家的生计。但他安贫乐道,穷不改志,淡泊自甘,保持操守。当时,广州警察局的一位同乡官僚请他去当秘书,这在当时是一个肥差,许多人趋之若鹜、求之不得,但杨匏安宁可清贫度日,不愿同流合污,予以拒绝。杨匏安在诗《钓》中写道:“单襦皂帽萧条甚,老却天涯管幼安。”以东汉末年鄙弃荣华富贵、不愿做官的管宁(幼安)自喻,借以表达自己在恶浊的社会环境中,绝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而宁愿安贫乐道、淡泊自甘,誓不为五斗米折腰。
杨匏安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内部都有很高的地位,因而有些亲朋好友常上门送礼,央求一官半职。但杨匏安坚持原则,用人唯贤,廉洁奉公,从来不徇私情。他不请客送礼,也不收受礼品,过中秋节时,有人给杨匏安家送来几盒月饼,杨匏安发现后,坚持要家人把月饼退回去。他还郑重地告诫家人:“我们不能做贪小便宜、不干不净的事情。”据杨匏安的儿子杨明回忆:有一次,省港罢工委员会在杨家祠发放一笔捐款,事后草袋(那时装银毫都用草袋)里剩下一个两毛钱的银币,被我们捡到了。父亲发现后严肃地说:“这是公家的钱,一分一文都不能要”,要我们把钱送回去。1926年5月,蒋介石提出所谓《整理党务案》,全面排斥共产党人。蒋介石当上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后,让陈果夫接任杨匏安的组织部秘书职务。蒋介石曾想通过陈果夫来拉拢、分化杨匏安。陈果夫为了拉拢杨匏安,就肆意给事务组两个姓杨的工作人员提升职务,而杨匏安认为此两人不应该在此时升级,即加以干预、阻止。陈果夫认为命令已公布,拒绝收回成命。不久,那两个姓杨的工作人员就辞职了。1930年,杨匏安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兼农民部副部长时,已患上肺病,生活极为艰难,7个孩子中有2个在贫病交加中夭折,全家生活困顿到极点。以致杨匏安在被捕时,国民党反动派从他身上只搜到5元纸币一张、2元纸币两张、眼镜1副,而这9元纸币乃是他一家数口仅有的生活费。
大革命失败后,杨匏安奉组织之命赴南洋。到达新加坡时,他曾赋诗《寄小梅》:“去国六千里,心随云水长。逃生来绝域,问禁入危邦。归意能无动?公忠不可忘。相思凭梦寄,月色满桄榔。”当时,他被国民党通缉,流亡他乡,处境异常艰难,仍然坚守“公忠不可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的事业最终必定胜利的信念矢志不移,无怨无悔来到这“绝域”“危邦”。正是由于杨匏安对革命的重要贡献和他在廉政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1927年在党的五大首次成立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杨匏安当选为委员、副主席。
1931年7月,因叛徒出卖,杨匏安等16人在上海被捕。在狱中,杨匏安忠贞不屈。蒋介石连写两封劝降信,都被他撕毁。蒋介石又直接打电话到狱中劝降,也被他摔掉话筒。杨匏安坚决地说:“我从参加革命起,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死可以,变节不行!”“杀了一个杨匏安,杀不尽千千万万个杨匏安!”蒋介石恼羞成怒,决定杀掉杨匏安。牺牲前夕,杨匏安给亲属留下小纸条:告诫亲属不可接受不认识的人送来的钱和物,不可卖掉家中的缝纫机,暗示亲人不要给党组织增加负担,要靠劳动自食其力。8月4日,杨匏安在上海英勇就义。就义前,他留下著名的《示狱友》一诗:“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诗中杨匏安引用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一是汉朝名士张俭。他上书弹劾宦官侯览家属仗势在当地作恶,触怒侯览。侯览诬陷张俭与同郡24人共为部党。朝廷下令通缉,张俭被迫流亡。张俭望门投止,许多人为收留他而家破人亡。直到党锢解禁,张俭才回到家乡,后被举荐为敦朴,公车特征,以其为少府。二是南北朝时的褚渊。褚渊曾被宋明帝所信任,明帝曾说:“褚渊迟行缓步,便得宰相矣。”明帝死前托他与袁粲同理国事,不料褚渊竟出卖袁粲,助齐篡宋。杨匏安以这两个历史人物为鉴,意在告诉人们:忠奸终会被人看清。这既告诫狱友们要以褚渊为耻,务必保持革命气节;也通过张俭弹劾腐败反被诬陷这个历史故事,说明自己当初因状告校长蒙冤入狱,最后走上革命道路,是正确的选择。周恩来在得知杨匏安的《示狱友》后,深为感动。杨匏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