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巍
退休了的李大爷(化名)最近有了一项新的爱好———养鱼。为此他还特意买了一个大鱼缸,养了各种五颜六色的鱼,有些鱼还有锋利的牙齿。看着这些宝贝鱼们,李大爷每天喂食、清理各种摆弄,玩得不亦樂乎。
可是有一天,李大爷在喂鱼时,手指不小心被鱼咬伤了。伤口不大,李大爷简单地冲洗了伤口之后就继续忙了,也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家里人吃晚饭时听说了这件事后,非常紧张,也顾不上吃饭了,马上催促李大爷去打狂犬疫苗。
李大爷就纳闷了,他知道被小猫小狗咬伤了可能会得狂犬病需要打疫苗,这被鱼咬了,也要打疫苗吗?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症状。一旦出现狂犬病症状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
人感染狂犬病的途径主要有以下3种:
●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
●黏膜、破损的皮肤或者开放性伤口被患狂犬病的动物舔舐或者被狂犬病病毒污染。
●通过移植了狂犬病病人的器官或组织而感染。
目前,临床工作中很难及时确认伤口或黏膜是否被狂犬病病毒污染,因此是否开展暴露后处理需要基于当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理论上讲,所有哺乳动物都有患狂犬病的风险,而我国属于狂犬病高风险地区,因此我们将致伤动物分为传播狂犬病高风险、低风险和无风险三类,根据此判断伤后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及处理措施。
高风险:犬科动物如狗、狼、狐狸等;猫科动物如猫、豹子、狮子、老虎、蝙蝠(接触即为高风险)等;被高风险动物致伤后必须进行暴露后处理。
低风险:牛、羊、马、猪等家畜;兔、鼠等啮齿动物。被低风险动物致伤后是否进行暴露后处理,应根据当地流行情况,一般无需进行。若当地发现有低风险动物不明原因死亡,或发现低风险动物有狂犬病的情况,或极度焦虑者,建议按暴露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