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实施德育的实践研究

2021-08-16 19:50贾永其
天津教育·上 2021年7期
关键词:部编本德育研究

【摘  要】德育工作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教材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语文教材中呈现出古往今来各种领袖人物、时代典范等,利用这些人物进行榜样教育,能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本文将从引领价值取向、结合生活背景、引导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德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9-0124-03

Practical Research on Implementing Moral Education in Chinese Textbooks for Junior High Schools in Ministry Edition

(Jinanyuan School, Ganzhou District,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JIA Yongqi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teaching work. Textbooks are an important tool for teaching work. Chinese textbooks show various leaders and models of the times. Using these characters for role model education can help young people grow up healthily. This article will explain from the aspects of leading value orientation, combining life background, and guiding informed actions.

【Keywords】Ministry editio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Moral education; Research

教育部統一编写的,全国大部分地区统一使用的语文教材。语文教材中作者以各式各样的文体,来表达所见所闻所感,让我们体会到文字之美的同时,也能学习到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的思想情怀。那些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比如孔子的“为政以德”,强调以“德”“礼”治天下,不仅形成了社会的政治制度,更是引领了时代的价值取向,类似的内容在语文教材里数不胜数,大到国家,小到百姓生活,在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方面都给出了指引。

一、现代德育中的困境

(一)价值观的引领存在偏差

因为生活的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总能发现,教师、父母的价值观仿佛不能引导现代的青少年。比如,师长年代总体来说物质是非常匮乏的,他们极力寻求稳定和物质生活的满足,所以他们强调教导学生勤俭节约,珍惜今天所得之物。而现代的青少年生活在物质极为丰富的时代,他们追求更高水平的享受,更喜欢新奇和改变。而父母和社会给予了他们极好的物质条件保障,他们难以体会到物质的来之不易,物质的满足已经不能带给他们足够的幸福感,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所以就“勤俭节约”这一价值观导向,我们可以论证它的科学性,毕竟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只有感受它产生的来之不易,具有足够的情感体验,青少年才能真正认识到物质资源的来之不易,并懂得珍惜,从而在行为上有所改善。

(二)德育方法有所局限

学校的德育方法多以说服教育为主,通过大量教材内容的灌输,压制性的道德评价,让学生被动地接受道德观念。实际上,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正在觉醒,他们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正在拓展,教师的灌溉式教育虽然能让学生短暂地在认识上有所接受,但是没有好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意志,学生不会形成良好的行为,还会被贴上“品德不良”的标签。所以德育不能仅仅依靠思想品德的课堂,更重要的是要渗透在各个学科,要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要从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各方面入手,全面地进行培养和提高。

(三)缺少榜样示范

对学生来说,直观的模仿是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学习模式。即使意识上认识到行为上不能模仿,但是受到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无意识地还是会做出模仿行为。而很多青少年的身边缺少榜样行为,很多父母、师长可能存在言行不一的现象,不仅导致学生价值观混乱,而且极易习得不良行为。最重要的是学生会选择那些和自己年龄差不多、性格差不多的青少年来学习。所以,我们会经常发现,那些行为不良的学生总是成群结队的。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德育要选择好的学习榜样,更要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佩之情,这样学生自然会根据榜样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使自己未来能成为像他们一样让人羡慕的人。

二、初中语文教材里蕴含的道德价值观导向

(一)提高自身修养

每当提到中华的传统美德,我们就会想到“谦虚谨慎”“奋发图强”“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永不放弃”“自立自强”“守望相助”等词语。实际上这些词在我们初中部编教材中早已有所渗透,把这些精神带入学生的认知里。比如,在《论语》里,就会让我们知道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学思结合”“不耻下问”。这些不仅告诉我们学习方法,更是要培养我们勤奋踏实的学习态度,孜孜不倦的学习方式。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诚实守信,比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就强调信守承诺是我们中国向来所遵守的传统美德,所以丢了这个规矩,会令朋友远离。还要坚守“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诫子书》里就强调节俭生活方式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我们国家几千年来的辉煌成就都是通过勤劳努力所获取的,所以我们格外珍惜现在的生活。“骄奢淫逸”的生活,向来受到大众的抨击。

(二)人与社会共存

我们都知道没有国家的稳定,就没有人民的安居乐业,所以“热爱祖国”是我们传统美德必先倡导的。时至今天,我们依然把它放在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导向的首要位置。没有国家的保驾护航,我们没有安定的生活。而每个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守卫自己的国家,不做出卖国家利益的事情,这是必须遵守的义务。“无私奉献”凝聚成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在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取舍之时,我们要懂得牺牲和奉献。比如,在大家耳熟能详的《纪念白求恩》这一课,这是一种跨国家和民族的牺牲,让人更加地敬佩和值得学习。“守望相助”,在《驿路梨花》这一课中表现了少数民族淳朴好客,热情互助的景象,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地大物博,如果没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团结一致,守望相助,我们怎能在岁月的长河中屹立不倒。

三、从学生的知情意行各方面入手进行德育

(一)用阅读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

汉语博大精深,作者将情感溢于言表,又藏于文字之间,学生只有深入作者用文字构建的精神世界才能真正体会到他们的思想情感。阅读不是流于表面,如果像和尚念经一样念出来,文字只是代码,是没有情感的工具,那你读的就不是文章,只是文字。所以要先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才能知道作者的道德情感。

(二)关注作者生活背景,领悟德育思想

每个出名的作者,都会经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才会沉淀出这么优秀的文章。所以很多作者都有基于时代背景下,让人印象深刻的经历。他们的经历就是一个好的德育素材,而且他们本身自带榜样光环。

(三)利用榜样,重视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如果没有意志力,我们改变学生多少认知,他们都会中途放弃,那么我们之前做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很多英雄人物,虽然可能有着平凡的出生,做着平凡的工作,正因为他们的坚持才改变了时代,改变了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比如,《邓稼先》这一课,讲的是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我们都知道,邓稼先对我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我们也知道邓稼先为此付出了一生的时间,茫茫戈壁滩上,我们可以想象他的艰苦,从一无所有到建基地,造原子弹,就是在今天,条件这么优越的情况下,这么高科技而危险的工程也是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一切从零开始,等于一切未知,背负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割舍的是亲人的团聚。几十年如一日,如同人间蒸发,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如果他们当时没有坚持下来,我们中国很长时间可能都会遭遇西方列强的欺辱,但是他们真的做到了。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看到英雄人物坚持不懈,不怕挫折的精神。拥有这种精神的孩子,即使能力不足,只要他一点一点地进步,拥有水滴石穿的坚持,不久的将来,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做好德育的关键一步,从行为上严格把关

我们都知道德育的关键是做出良好行为,或许学生从道德认识上,情感上能体会到作者的道德,但是不一定在行为上能表现出来。所以在打好前面知情意的基础上,我们要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严格把关。 (下转第128页)

(上接第125页)

比如《敬业和乐业》这一课,我觉得就是对学生道德行为做了一个好的引导。梁启超先生讲述了“敬业”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仅有令人废寝忘食的敬业还不够,还要“乐以忘忧”的“乐业”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这一课也是梁启超先生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做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所以这一课很好地为学生道德行为把关,不仅为学生介绍了对待职业的态度,还有方法,也为学生积累知识运用于实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或许现代很多教师对于学生不良行为的处理方法就是惩罚,但是久而久之却发现这种方法并不奏效,学生反而以此引起教师的关注,扰乱课堂。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积极行为,一定程度上可以忽视学生的不良行为,使之发生退化。德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所以不能局限于对学生道德观念的灌输。

综上所述,德育从来不是一项单一的教学工作,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密切地组织与融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仅蕴含着优秀的文学知识,还蕴含着大量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素材。我们要从德道观念、道德情感、德道意志和道德行为上进行挖掘,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和所介绍人物的榜样行为。要让学生在享受文学氛围的同时,接受系统完善的道德教育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这是德育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的见证,教师更要懂得根据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求知。还要让学生内化榜样行为,从而懂得自我评价,自我监督。

注:本文为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74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董玮.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道德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徐雍.“部编版”初中古诗文教学德育渗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3]许松柏.“部編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国家意志解读——以“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上、下册为例[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7(12).

作者简介:贾永其(1979.10-),男,汉族,甘肃张掖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部编本德育研究
坚守与建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处理初探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