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院的战疫》的跨文化叙事研究

2021-08-16 09:44刘家良
新闻世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东盟纪录片

刘家良

【关键词】东盟;纪录片;《一个医院的战疫》;跨文化叙事

由广西广播电视台与老挝国家电视台、柬埔寨国家电视台和泰国国家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纪录片《一个医院的战疫》,于2020年7月开始在柬埔寨、泰国、老挝等国家播出,同年12月成为《对外传播》杂志评选的“2020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中唯一面向东盟的传播案例。[1]跨国合作的成功使本片实现了由最初的“借船出海”到现在的“造船出海”,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的传播,成为面向东盟跨文化传播纪录片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一个医院的战疫》以口述的方式,通过分享感人的抗疫故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广西桂林的三甲医院南溪山医院面对疫情,白衣执甲、迎难而上的战“疫”全过程,保存了关于疫情的集体记忆。而探寻本片的文本与场景形式背后的话语与意识形态,剖析影片的制作模式与多元形象的建构,有助于缝合面向东盟跨文化传播的裂缝,从而叩开向东盟跨文化传播的大门。正如马尔库塞对于艺术形式的阐述——“艺术正是借助形式,超越了现存的现实”。

一、文本叙事:口述唤醒的集体记忆

陌生人进入群体中,必须放弃一些个性,与群体的普遍性保持一致,才能实现意义的分享。[2]纪录片在跨文化传播中,通过挖掘和运用文化的共通性,寻找我国与世界共通的文化资源,以更好地获得外国观众的认同。我国与东盟都存在着人口密度大、人均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这些都导致在新冠疫情防控中遇到相似的难题。纪录片《一个医院的战疫》讲述的“公共卫生”“生死观”等是跨越地域和时空的人类共同话题。在此基础之上,平民化的叙事表达捕捉了人性的光芒,消弭了叙述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通过对纪录片解说词的文本分析发现,《一个医院的战疫》以时间为顺序,串联了36名不同岗位的一线医生的口述,用朴素的语言讲述着疫情期间每个阶段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口述的文字数量约5400字,占总体解说词的40.1%。36名一线医生犹如一颗钻石的不同抛光面,每一面都折射出不同的光彩,共同建构和唤醒了抗击疫情的集体记忆。

菲斯克认为电视文本是通过叙事来呈现意义表达。在纪录片中,叙事也是文本意义表达的方式,融入“他者”视角是纪录片全面、真实、客观的保证。《一个医院的战疫》通过旁白和一线医护人员的口述书写了完整的抗击疫情的中国方案,多人物、多角度的叙事使得纪录片在全知视角叙事的基础上更加立体多元。《一个医院的战疫》按照疫情的发展,依次讲述了疫情防治、病人的诊断与收治、医院各部门的分工、物资筹集、医院的创新、治疗中的典型案例、病人的出院等故事,同时结合医生的工作场所表达感受,营造了一种强烈的现场感,使作为叙述者的医生与观众形成了一种对话,让观众最大程度感受叙述者的情绪,及其当时的心理与工作状态,为观众带来最真实的体验与情感共鸣。

二、场景聚焦:穿梭医院的影像书写

纪录片总时长47分54秒,除去片尾和重复的部分,共46分34秒。通过对纪录片的场景进行归类,共得到10类场景主题,具体分类及数据如表1。

疫情期间,世界各国民众对于了解其他国家是如何控制疫情、如何治疗患者的意愿非常强烈,这正是促使《一个医院的战疫》诞生的原因。

由表1可知,《一个医院的战疫》主要围绕医生、医院内部和桂林城市展开。发热预检门诊和发热门诊是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第一道防线,隔离病区、手术室、仓库、药房、病房等场景是医院的后方生态核心。《一个医院的战疫》将中国城市、中国医院、中国方案真实、完整的样貌呈现在海内外观众面前。老挝国家电视台多次播出《一个医院的战疫》,为观众科普抗疫知识,展示中国医院的真实情况,为老挝抗疫汇聚了守望相助的正能量,鼓舞了该国民众战胜疫情的信心。老挝《人民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此片“将中国应对疫情的防控和救治经验,进行专业性权威性教科书式展示,对最有价值的抗疫经验进行系统解读。”《一个医院的战疫》以小见大,选取距离东盟国家相对较近的桂林南溪山医院,以时空的接近性填补跨文化认知的鸿沟,给予了观众一种亲切感。片中城市街道从空旷到热闹,车站机场从空荡到繁忙,南溪山医院从收治桂北最多病人的医院到全部治愈出院,纪录片用真实场景将中国的治疗成效娓娓道来。

三、跨越本土:携手东盟的云端前行

疫情之下,《一个医院的战疫》采用了“云策划、云讨论、云统筹”的方案,四国电视工作者通过网络完成策划后,先由中国广西广播电视台完成拍摄与制作,后由四国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共同审片。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制作者共同克服疫情困难,于中国、柬埔寨、老挝、泰国国家电视台陆续播出。老挝国家级媒体《巴特寮》在报纸和Facebook官方账号上发表评论,称“老中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两国电视工作者在疫情期间联合制播一部具有科普价值的抗疫纪录片,以实际行动践行‘老中命运共同体。”柬埔寨新闻社、新闻部官网和《柬埔寨之光》均发表相关报道,认为“《一个医院的战疫》的播出,是推进中国与东盟抗疫合作的典型案例,彰显出团结抗疫共克时艰的力量。”泰国《世界日报》发表文章,称“该片的播出,既表达了泰方对中国政府在抗击疫情中表现出的坚强领导力和人民至上理念的赞赏,也是泰中两国主流媒体在抗疫合作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成果。”

《一个医院的战疫》由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同投资、共同分享版权和市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制作人進行跨地域合作,赋予了纪录片影像书写与时空转换的“跨地性”,即鲁尔口中的文化混血。跨地性不仅包括物理时空的转换,还包括叙事空间层级,意味着多元文化的展示与交融。半个世纪之前,南溪山医院是一所抗美援越医院,在1969-1975年间,这所医院救治了5432名越南伤病员。今天这支队伍奋战在中国抗击新冠病毒的一个区域战场,不仅在自己的本土顽强阻击,并且筛选护理方面的7人骨干,参加中国政府委派的赴柬埔寨医疗专家组,走出国门,奋战在柬埔寨抗疫前线。这一细节也被柬方媒体认为体现了两国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真切情谊。中国与东盟三国云交流的联合制片,既巩固了国家之间的友谊,也进一步拉近了民众之间的距离。

四、建构对话:拆解文化的无形围墙

《一个医院的战疫》围绕“走进真实的中国医院”这一主旨,通过对话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南溪山医院抗击疫情的全过程,致力于为海内外观众展示一个具有对话性的国家形象。

对话是具有流动性的,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是对话的互动过程。《一个医院的战疫》通过口述的方式展示了南溪山医院的战“疫”全过程。南溪山医院的隔离病区一共有21位医生,59位护士,由多学科组成的救治团队累计收治23例患者,其中包括危重症及重症患者9例,排查疑似病人100余例。值得医护人员欣慰的是,南溪山医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医院2000多职工无一人感染,极大鼓舞了海内外观众战胜疫情的信心。

《一个医院的战疫》注重将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医护工作者通过对话连结。片中不仅将疫情期间南溪山医院的构造以及各科室职能全景式呈现,还公布了我国的诊疗方案。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第三版中,特别强调了中西医结合的手段,中医科的阳邵华副主任参照国家标准,结合本地的地域特点和气候情况,精心配置了中药方剂。中西医配合,最终在多方的努力下总结出新冠肺炎诊疗手册,并在每个重要的时间点以翻开书页的方式呈现出来,将中国方案分享给其他国家。

通过医生与患者的对话,实现语言“意义的联合”,促进医生与患者的相互理解。片中病房的场景时长占到了总体的12.7%,每一个病房的场景,都呈现了医生们悉心照料患者的感人瞬间。一位72岁的老人是全桂林病情最严重的病人,她在早晨醒来时说道,“晚上夜班的护士把我手握得太紧了,要不然我就自己解决自己了”。为了不让老人放弃治疗,护士们跟她像朋友、亲人一样的交谈,在老人有意识的时候,护士每天为老人放红歌。医院通过开发APP,在不同的角度放上千里眼,对应呼吸心电监护等设备,实时显示病人的心跳脉搏,病人可以通过APP中的声控功能与医生护士直接视频对话,在医生和医院的努力下,最终病人顺利出院。此类对话貫穿于《一个医院的战疫》的场景之中。

结语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经历了一年多的风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一个医院的战疫》将跨文化传播策略运用到实际创作中,以中国拍摄、中外共同剪辑的方式,携手东盟各国一道共建人类公共卫生健康共同体,实现了纪录片的“造船出海”,在疫情时期发出了强有力的主流声音,最真实、最有力、最迅速地传播正能量,反映出中国医院、中国医生的战“疫”历程。

注释:

[1]“2020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发布[J].对外传播,2020(12):81-82.

[2]冷冶夫.突围中的纪录片创作[J].中国电视,2005(11).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东盟纪录片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