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播音中的情感调动

2021-08-16 09:44范洲
新闻世界 2021年8期

范洲

【关键词】新闻播音;创作路径;情感调动

客家地区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是由惠州、梅州、河源、韶关四市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自发组成的学术专业团体,是广东省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的附设组织,其至今已举办十一届客家地区播音主持作品评选。在2020年度客家地区播音主持作品评选中,笔者所在的电视评审组有参评作品40件,其中新闻播音作品24件,主持作品16件。评委以行业典范为最高标准,共评出播音一等奖2件,二等獎4件,三等奖10件;主持一等奖2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5件。从参评作品中,笔者发现有一些基层台的播音员对文本理解不充分,表现为话筒前麻木无感受,情感调动不恰切,播报目的不清晰。本文重点从情感调动与新闻播音的关系、情感调动不足的原因、情感调动不足引发的问题及解决之道四个方面论述电视新闻播音中的情感调动问题。

一、新闻播音与情感调动的关系

“情感”既有作品所体现出的情感,也有转述者(有声语言创作者)表达时所运用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情感就没有好的作品,感受和情感二者之间存在着互相引发、互相影响的关系。感受说起来就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只有做到理解与感受浑然一体、情动于衷,才能有真正的播音创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坚守岗位的每一个平凡人,用初心和责任扛起了战“疫”的重担。可某台《众志成城战疫情》特别报道主创在创作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是机械的播报状态。另一种情况是虽有情感,但是听起来不是发自内心的,不符合内容的需要,如某台的《新闻联播》主创在播报文章《多用情多用心多用力》时,仅停留在“感之于外”的阶段,甚至只是关注自己的声音、吐字、调值这些技术问题,对稿件所要传达的信息没理解、没吃透,“受之于心”便无从谈起。

笔者认为,新闻播音过程中,如果播音员对于稿件内容不感兴趣,不动感情,仅仅是把稿件逐字逐句冷冰冰地念出来,那么传播效果必然是苍白无力的。

二、情感调动不足的原因

齐越老师曾告诫一线播音员,播音有三戒:一戒自我表现;二戒随心所欲;三戒千篇一律。不知从何时起,电视新闻作品无论什么内容和类型的稿件,播出来都是“一个味、一个调”。笔者认为这种状况与情感调动不足直接相关。

播音创作的标准之一是“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语言技巧有其独立性,思想感情是语言技巧的主导,二者相互引动、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结合工作中的体会,笔者认为感情调动不甚理想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广义备稿不足——理解与感受不充分

播音工作是有效传达稿件的内容,因而要明确传达什么、对谁传达、怎样传达的问题,这时遵循创作路径的备稿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备稿时,理解是基础,感受是关键,只有在理解与感受的基础上,才能“感之于心”,才会激发出“不说不行”的播报愿望,才能调动真情实感。

各台的新闻节目包括社会、时事、农业等领域的新闻,这就要求播音员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生活体验,要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情感储备。例如,《乳源新闻》主创在播报《乳源开展2020年县人民防空专业队点验和防空疏散演练》稿件时,因为对人民防空的意义没有透彻理解,导致播报时情感的表达不够顺畅。

(二)狭义备稿匆忙——情感调动不恰切

实际工作中,通常一篇稿件从拿到到播读只有浏览一遍的时间,甚至有的赶着播出的稿件需要在无备稿的情况下直接播读。《梅州新闻联播》主创在播报《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在梅州举行》时,因是当天采发,留给播音员的备稿时间不充足,导致其理解不具体,影响了稿件应有之意的表达。

(三)思想感情中断——情感调动不充足

播音员播音时必须从受众心理、要求、愿望和情绪等出发,根据稿件内容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南雄新闻》主创在播报《徒步28公里领略美丽南雄》时,因为是自己熟悉的内容,所以很有播讲愿望,但在播报过程中,由于过度关注字音,导致播报效果差强人意。

三、情感调动不足引发的问题

(一)“保险腔”

在新闻节目中,我们常常能听到一种无清晰之意、无鲜明之情,可又貌似“亲切”的“忽高忽低”的播音腔调。不管文字是什么含义、说的什么事情,什么风格,都是一样的传达模式。这虽然可以减少播音员出错的可能性,但却令受众听不出重点。播音员必须清楚,新闻播报不仅要明确传达语句的意思,而且要考虑情感的表达,只有情感调动起来,说者才能理清头绪、表述起来十分顺畅,听者才能分清主次、有效接收。所以,在新闻播音中,不同稿件的情感体验不同。例如,《梅州新闻联播》主创在播报《10月水质“梅指数”发布》时,一看是生态环境局提供的数字,首先想到的是客观。在处理时数字背后代表的是什么,却读不出应有之义,播出来的新闻没有感情,更不够生动。

(二)注意力偏移

作为播音员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拥有一副好嗓音,但如果认为播音员只要有好的声线,就足以胜任新闻播音工作,那就本末倒置了。“好声音”是为传达内容服务的,将稿件内容准确地传达给受众是新闻播音最重要的任务。如果只注重声音的色彩,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展现嗓音魅力上,稿件的内容就会被忽视。例如《民生关注》主创在播报《小区“风水石”影响消防灭火救援遇阻》时,一味追求曲艺风格,不仅失去了新闻感,对稿件内容和情感的传达也无暇顾及。

(三)“职业化积极”

播音员、主持人良好的播音状态,主要有两方面的指标:一是积极松弛;二是真诚专注。但是有些播音员在新闻播音的时候,没有认真和热情的态度,而为了让别人感受到他的播讲愿望,刻意呈现出一种并非发自内心的积极状态,故作“热情状”、“投入状”,就是所谓的“职业化积极”。这种状态经常出现在日常播报当中,播音员往话筒旁一坐,语调高了,声音大了,“播音状”看似完美,其实是在“装”播音。

四、情感调动不足的解决之道

(一)增加知识储备

播音员接触的稿件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储备得多了,在有声语言表达时,就可以做到“感同身受,有感而发”。笔者在播读《总投资100亿美元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项目建设最新进展》这一消息时,对我国化工业的发展并不了解,在播报时处于“半醒”状态,感受不具体,情感表达不到位。这之后,笔者搜集了相关材料,收看了相关电视节目,并对稿件进行了整理和再次播读练习,再播读相关稿件时,笔者能够迅速理解稿件内容,情感调动及时准确,因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由此可见,播音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扩大知识面,才能适应新闻时效性强、备稿时间短的工作特点。

(二)增加情感储备

笔者认为,情感的体验和储备在新闻播报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加以重视。《民生关注》主创在播报《楼盘施工挖断小区水管居民含泪四处求水》时,气息较稳,语气、节奏控制恰当且情绪饱满,但不恰切,失去了新闻播报的特性,显得有些矫情、不得要领。

如何储备情感?首先,在播报之外的日常练声中,就应注重感情,从单个字词中找感受,而不是单单追求字音、声音的磨炼。其次,从不同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最后,应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如话剧、戏曲等,储备情感因子,为播报的情感抒发做准备。这样,在播报中情感的调动才能准确、恰切。

(三)话筒前状态调适

好的话筒前状态,能为播音锦上添花;不好的话筒前状态,则使播音前功尽弃。话筒前的状态好,可以使稿件内容非常自信地表达出来,有良好的状态,即使遇到较紧急的稿件,也可以播得沉稳,应付自如。笔者在有段时间进入了“怪圈”,日常播报练习甚至是备稿时都能够全神贯注,但一旦开机录音时,就会出现各种问题,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找到最佳的话筒前状态。现在,笔者会提前半小时去适应配音间的氛围,使自己尽早进入工作状态。

结语

综上,一些播音员主持人在新闻播音时停留在“模仿播报”阶段,动脑少,动情更谈不上。可无论技巧运用多么熟练,播出来的每个字音、每句话都是生硬别扭的。在多年评审工作中,笔者逐步感受到情感调动在新闻播报中的重要性不应被忽视,因为情感是有声语言表达的生命,不论是表达技巧还是各方面的修养,最终都集中体现在有声语言的情感表达之中。

(作者单位:惠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