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留练 吴常红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的德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引入时政微视频,对顺利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在课程中引入时政微视频的必要性及优势,并提出相应策略,以切实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实效。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视频;发展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时政微视频是指借助主流媒体平台传播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微视频,具有更新速度快、体积小、内容丰富等特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入时政微视频,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家国情怀具体化、可视化,从而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培育发展核心素养。
一、在课堂教学中
引入时政微视频的必要性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1],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初中道德与法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关心国家发展、做负责任的公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是其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入时政微視频,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情况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对落实学科育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判断意识,引导学生做一名拥护党的领导,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初中学段要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3]。时政微视频内容以时政新闻为切入点,旨在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政治主题鲜明,对宣传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时政题材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时政微视频,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家国情怀,争当“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要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5]。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虽然部分教师已改变过去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由于初中思政课在中考时以“开卷”的形式进行考核,因此相关课程仍未得到充分的重视[6],导致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低,教学效率有待提高。而时政微视频内容丰富,且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同时相比于文字材料,视频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因此,在教学中引入时政微视频,可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时政信息通过可视化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质量的思政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时政微视频引入思政课堂教学,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利用时政资源的体现;是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表现;是坚持教学改革理念,优化教学策略的实践;是新时代提高初中思政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二、在课堂教学中
引入时政微视频的作用
时政微视频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时政热点快速传播给大众,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引入时政微视频,可以起到代替教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正(政)能量,传递中国好声音”的效果,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有利于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政课堂既枯燥又乏味,缺乏生机与活力;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和表面,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新课程改革强调关注学生发展、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建立者,而不只是知识的灌输者,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式、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时政微视频应用于初中思政课堂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和旁观者,而是成为积极探索的教学主体,从而不断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理念。
2.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
旧版的初中思政课程主要以理论为基础,相关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深刻理解和掌握具有一定的困难。此外,在以“成绩为王”的传统教学评价机制和理念的影响下,“重成绩轻动手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观念依然存在。虽然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排已有很大变化,但相比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教材的编制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此外,“满堂灌”“填鸭式”等落后的教学模式也早已无法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素质发展。互联网的普遍运用使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时政微视频注重“以小见大、多元视角、翔实记录、精准传递时政深意,重磅奏响时政主流乐章和时代最强音”[7],具有受众广、感染力强的特点,是初中思政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优质教育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引入时政微视频,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将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可有效弥补教材的缺陷和不足,丰富初中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对保持思政课程的科学性、前瞻性、价值导向性具有重大意义。
3.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思政课是德育课程,其内容主要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教材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限制,以及少部分教师仍在照本宣科,只注重让学生掌握考试技巧、死记硬背,使学生感觉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枯燥乏味的科目,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兴趣。
时政微视频既生动形象、又容易获取,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新颖性、精炼性、时效性等特点。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各种重大政治热点问题,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思政课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初中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需求,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在课堂教学中
引入时政微视频的策略
时政微视频以“学习强国”“央视客户端”等各种多媒体平台为载体,传播新颖而丰富的知识内容,能在短时间内向受众传递时代正能量,得到了大众的普遍欢迎。为了在课堂上有效引入时政微视频,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时政教育资源,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引入时机。
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8]。青少年的教育,最重要的是用正确的思想价值进行引导,突出政治性、强化情感认同,使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具备“政治强、思维新、视野广”的基本素养。时政微视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准确把握时政信息,通过人民日报、央视客户端、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传播正能量,在思政课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师要关注时政热点,发现与教学相关的时政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充足、恰當的素材。另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合理采用小组探究、情景演示、课堂辩论等教学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布置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关注和收集时政微视频,鼓励学生积极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事政治,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2.要有广阔视野和精选时政素材的能力
时政微视频和传统新闻报道方式不同,文字、图片、视频等都可以是时政微视频的构成要素[9]。作为主流媒体的重要发声形式,时政微视频在关注重大时政题材、聚焦热点时政事件及展现先进人物故事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0]。同时其作为新型的传播方式,在微小架构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知识,在新时代思政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功能。
但要充分利用其教育价值,离不开教师本身对时政的敏感性。社会经济以及多媒体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模式的变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新模式。思政教师要有广阔的视野和精选时政素材的能力,要及时关注时政热点,善于思考并利用现代多媒体平台及时主动收集、筛选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教育性的时政微视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精选出最贴切教学内容的时政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基于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引入时机
高质量的思政课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依标施教,突出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合理设计引入时机,做到课前“引人入胜”、课中“精导妙引”、课后“回味无穷”,环环相扣,相得益彰。
首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入的效果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初中时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求知欲,对世界奥秘的探索具有浓厚的兴趣[11]。教师要利用时政微视频的新颖性、精炼性、时效性等特点,设计合理的、引人入胜的课前导入,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重要基础。
其次,当学生难以掌握教材中的抽象知识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就目标难以实现。将时政热点新闻和书本上生硬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可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更加直观深刻[14]。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巧妙设计,精心指导,优化教学模式,借助时政微视频对教学知识点进行讲解,突破重难点,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最后,在课堂结尾阶段,教师可精选时政微视频进行总结和升华,在帮助学生梳理、内化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进一步的思考。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外作业,从而使学生在完成课外任务的过程中培养搜集和整理信息、运用知识探究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政治认同,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检察日报,2016-12-09.
[2]吴晶,胡浩. 一堂特殊而难忘的思政课[N]. 人民日报,2019-03-19(004).
[3][5]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J].中小学德育,2017(9):4-9.
[4]侯良健.时政微视频的创作理念与主题表现[J].中国编辑,2019(11):72-76.
[6]柴唯. 时事政治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9.
[7]史伟,王晓东.从《V观》看央视时政微视频报道新特点[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8):36-38.
[8]《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http://www.qstheory.cn/dt/2020-08/31/c_1126434510.htm
[9]侯月,周帅.媒体时政报道的创新发展——以央视时政微视频的实践为例[J].出版广角,2019(21):61-63.
[10]杨明珠.时政微视频:主流媒体时政报道的创新探索[J].出版广角,2019(8):65-67.
[11]刘慧. 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12]敬菊秀.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48.
(责任编辑 姚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