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诚
[摘 要]家庭教育已成为国家战略。《习近平同志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的出版,标志着新时代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性重大变革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这些论述为指导新时代家校共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键词]家庭;家教;家风;指导思想;根本遵循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基础。习近平同志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论述,为认识我国家庭教育变革的时代特征、属性、任务和发展方向,为指导新时代家校共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结合家庭教育变革的指导思想问题,发表几点学习《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的体会。
一、家庭教育从边缘走向国家战略,
需要全面变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进入新时代,正在从大国向强国目标奋进,坚持以人为本,激发教育创新活力,关键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将家庭教育从边缘提升到国家战略,是家庭教育的历史性变革。要把握这一变革的方向,明确性质、目标和任务,需要科学的指导思想。
1.推进家庭教育变革是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重大举措
我国学校教育已从单项改革走向整体综合发展,从点的突破转向高质量体系建设。2019年以来,党和国家为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所出台的系列提升整体教育质量的重大改革政策都提到了家庭教育。当前,我国教育生態系统发育不成熟,其中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系统的严重缺失,教育价值分裂,是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绕不开的难题。
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教科书。现在,校外活动场所不足,教育载体缺乏,有效活动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出现‘断档‘脱节现象,没有形成育人全链条。要健全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开发配置的政策体系。[1]”补齐家庭教育短板,加强家庭教育子系统建设;规范社会培训机构,推动形成“育人全链条”,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我国新时代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重大举措。切实注重家庭家风家教建设,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必须以习近平家庭教育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
2.推进家庭教育变革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当今世界科技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党的十九大以来,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党中央针对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明确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教育必须肩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
我国是世界上教育人口数量最庞大的国家,但拔尖人才如此奇缺是极不正常的。其关键原因是教育价值观的分裂,片面追求升学率绑架了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要解决人才培养模式价值单一化、窄化的难题,不仅要改革升学考试制度,更要跳出狭隘的个人利益和学校利益,从国家利益的高度革新育人模式,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开放创新的教育生态。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弘扬科学精神,“在家庭工作中找准立德树人的切入点”[2]。
二、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中的
重要思想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根据习近平同志自2012年11月15日至2020年12月28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答问等60多篇主要文献,编写了《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并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新中国70多年来,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站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政治高度,系统论述家庭、家风和家教的重要著作。出版发行这一重要著作,是新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新时代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性重大变革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该书涉及内容丰富,共计107段论述,分为七个部分:一是“努力使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二是“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三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四是“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五是“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六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七是“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这七部分内容,涵盖了家庭、家风、家教三个方面,其中前三个部分主要论述家庭;第四、五部分主要论述家风;第六、七部分主要论述家教。
习近平同志始终把抓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新时代党中央的一项长期工作。家庭、家教、家风,这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国家之本,每一个家庭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风是家文化的重要表征,家风与社会文明、党风和政风息息相关,是育人的软环境;家庭教育是所有家庭成员包括家长和孩子之间进行的相互影响,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促进家庭、家风建设。认识这三者的辩证关系,是正确理解习近平家庭教育论述精神实质的前提。
三、家为国之本,
家庭教育要为家庭、家风建设服务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3]”
习近平同志指出:“家庭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4]”
他指出:“我反复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因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新变化。”什么变化?一是家庭结构变化,城乡家庭规模日益变小,家庭成员流动频繁,留守儿童、空巢家庭问题日益突出;二是在生活物质条件改善之后,人民群众热切期盼高质量的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老人能得到更贴心的照料。说到底,“三个注重”是党中央针对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的新问题新需求,坚持以人民发展为中心,以家庭为本位的务实举措。他特别强调要“把推进家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5]”
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做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6]。这是当今我们认识新时代家庭教育变革原因的前提,也是明确家庭教育性質与任务的前提。家庭教育要“紧密结合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7]”。
四、立足中国家文化特质,
为家风建设推进家庭教育变革
书中还摘编了习近平同志对我国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民族特点的重要论述,对我们认识中国家文化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搞好家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
1.中国家文化具有家国一体的本质特征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奉行“天下之本在家”的治国原则,“正家,而天下定矣”。中华民族自古就牢固树立了“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的义利观,所以中国家文化基因富有浓厚的家国情怀特色,爱家和爱国永远是统一的。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家风,是家庭教育变革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发扬优良传统,承担历史使命,把党和国家确定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作新时代的追梦人[8]”,“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四亿多家庭、十三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9]。
2.中国家文化根植于农耕文明,具有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特点
从宅院村落到农业景观,从节庆活动到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都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
传承和弘扬中国家文化注重生态伦理的传统,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促进家庭和谐幸福,是家庭教育变革的必修课。对于中国家文化,习近平同志指出:“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10]”
3.中国家文化有重亲情、重真情、尚大义的特点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这源自我国古代家庭(家族)宗法制度注重亲子血缘关系的伦理文化传统。中国家文化的这一特质,为儒家政治伦理哲学的建立和以“明人伦”为目的的家庭教育创造了条件。古代中国注重家庭、家风和家教,通过家教培养个体在家庭关系中的角色意识以及责任与义务。温情脉脉的人伦关系扩散在社会人际关系中,构成了中国人情社会的特点。
注重亲情和过好“亲情关”是领导干部家庭教育的主课。习近平同志强调“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同时,他十分清晰这种文化的缺点,故引用古语“不为爱亲危及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反复告诫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和高级将领要过好“亲情关”。“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1]”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12]”
习近平同志将搞好家庭教育、促进家风建设作为党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他说:“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却会败坏社会风气,贻害无穷。从近年查处的案件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13]”为了警醒全党同志注重家风、廉洁自律、管好家人,他列举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全国道德模范甘祖昌将军夫人龚全珍以及自己的成长案例,以具体的事例告诫中央政治局的同志:“都要明史知理,不能颠倒了公私、混淆了是非,模糊了义利、放纵了亲情,要带头树好廉洁自律的风向标,推动形成清正廉洁的党风[14]”。
习近平同志强调,反腐倡廉,要从家庭教育入手,要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根据“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15],他在中央军委“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提出“家”“冢”二字的警醒:“它们很像,区别就在于那个‘点摆在什么位置。这就像家庭建设一样,对家属子女要求高一点才能成为幸福之家,低一点就可能葬送一个好家庭。[16]”
4.中国家文化的女性角色至关重要
中国母亲的特殊地位备受尊重,这归因于母亲在家庭、家风、家教建设方面的特殊作用,母亲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一直赞美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这些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7]”妇联要“做好家庭工作,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小家庭的和谐共建大社会的和谐,形成家家幸福安康的生动局面。[18]”
俗话说:一个好母亲旺三代,一个坏母亲毁三代。为发挥妇女在家庭、家风、家教中的特殊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广大妇女要自觉肩负起尊老爱幼、教育子女的责任,在家庭美德建设中发挥作用。[19]”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对妇女的影响,他要求全国妇联:“要教育广大妇女发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千万不要去追求奢华享受,千万不要去追求不义之财,自觉抵制腐朽的生活方式,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追求积极向上、文明高尚的生活,促进形成良好社会风尚。[20]”
五、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
近年来,因受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和旧模式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属性、家校共育的责任与分工等问题含糊不清,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说法。诸如“家校教育界限模糊论”“儿童中心论”“读书中心论”“心理健康论”“习惯养成论”“亲子教育论”“学校补充论”,凡此等等说法下的实际操作,绝大多数还是以校外补课、心理辅导、课外阅读、知识说教、亲子活动为主。
传统家庭教育模式,包括观念、经验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家庭教育变革。家庭教育属性如何界定?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是谁?如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本书都作了深刻阐述。
1.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
习近平同志说:“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子以义方。[21]”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旨在促进人生发展,不是为了学科考试得满分,而是为了人生发展得满分,这和学校教育存在本质区别。
2.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是父母
习近平同志指出:“养不教,父之过。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22]”要认识到家长特别是父母是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孩子好不好,关键在父母是否尽到了教育责任。
关于家庭教育的对象、方法、内容,他明确指出:“广大家长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23]”简而言之,家庭教育对象是所有家庭成员;方法即父母言传身教于生活点滴之中,育品德是根本。其内容有二:一是涵育家国情怀,二是培养合格公民。
3.家庭教育变革要推动形成家庭文明新风尚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教育不仅要传承文明,更要促进精神建设。每个人都生活在家庭中,家庭教育變革重在促进所有人“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24]”
习近平同志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谁都不是旁观者,谁都不能置身事外。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5]”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负起领导责任,切实把家庭文明建设摆到议事日程。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风家教建设,严格家风家教,为全党做出表率;要健全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开发配置的政策体系;要加强家校合作,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风尚。[26]”
参考文献
[1-2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