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磊
(商水县人民医院 周口 466100)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目前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传统开腹术虽然能够有效切除病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术后有较多的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因此近些年来在基层医院得到推广使用。但是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可引起胆囊水肿,影响术野,因此过去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不在腹腔镜手术的适用范围内[2]。随着近些年来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该病临床治疗中表现出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不同术式的疗效与安全性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的老年化脓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76.4±7.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5.2±6.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常规全麻,头高脚底位,于右侧肋缘下行一切口,实施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操作,手术结束前常规放置引流管。
研究组采取腹腔镜手术,具体措施为:全麻,平卧位,常规三孔法操作,肥胖以及广泛粘连性患者可行四孔法操作。充分游离粘连组织并找到胆囊,胆囊底部插入气腹并抽吸胆汁,提起胆囊暴露Calot三角区,钝性分离Calot三角区,夹闭胆囊管后抽吸胆汁和坏死组织,然后从两侧直至壶腹部切除部分胆囊,电凝止血,确定无出血点之后放置引流管。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以及机体炎性因子水平(IL-6、hs-CRP)。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观察指标差异
两组手术前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的炎性因子水平高于手术前,研究组手术后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是急诊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的特点,常由于细菌感染、结石、胆囊管梗阻等因素引起的胆囊水肿、炎症和出血,炎症的发生容易引起周围组织粘连,从而影响了结构的辨识效果[3]。因此传统医学认为该病不适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尤其是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病,对手术的耐受度下降,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
随着现代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的适用证也不断扩大,将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纳入手术适用范围。腹腔镜手术后具有创口小,术后疼痛少,恢复快的特点,可取代传统开腹手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期康复。对于老年患者,术前可以给予积极的基础治疗措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炎症症状的基础上进行腹腔镜手术,能够进一步减小炎症对手术视野的影响。有研究[4]通过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发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康复指标以及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明显更优,这说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对老年患者造成的影响,加快疾病转归。腹腔镜具有诊断与治疗的双重效果,可以通过探查腹腔基本状况,从而了解胆囊及周围组织的具体情况,为医生的操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目前临床对于腹腔镜手术的时机尚未进行统一标准,传统开腹手术是在炎症消退之后再进行开腹治疗,但有研究[5]指出发病3d内由于水肿、充血等症状导致胆囊组织疏松,若超过3d可引起纤维粘连增加,因此建议在发病3d内进行腹腔镜手术为最佳时期。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