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继 伟
(太康县人民医院 周口 47540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引起的一类急性自限性疾病,典型症状为发热、咽颊炎、淋巴结肿大的三联征,在小儿群体该病具有较高发病率,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1]。针对儿童IM通常是采取静脉滴注更昔洛韦的治疗方式,但是这种治疗方式具有疗程长及副作用明显的缺点,很多家长不愿接受[2]。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本院在对儿童IM的治疗上,应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6月收治的84例IM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均无用药禁忌;(3)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的患者;(2)合并其他病毒感染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6±0.4)岁。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2±0.6)岁。比较两组患儿在年龄与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本次研究已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予以患者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041,规格1ml)治疗,主要是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按体重每8小时5mg/kg,用药时将药物混合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少100ml,静脉滴注时间1h以上,共计治疗7d。研究组则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60058,规格10μg)治疗,每次2μg/kg,2次/d,主要将药物加入4ml生理盐水并经压缩泵雾化吸入,共计治疗7d。
评价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显效:患儿退热、症状明显缓解,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小于5%;有效:患儿退热,症状有所改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5%~10%;无效:症状无改善或者加重,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3]。
观察两组患儿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主要统计退热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及肝酶恢复正常时间等指标。
临床疗效上,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n(%)]
研究组的患儿在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上均较对照组更短,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针对儿童IM的治疗,常规采取静脉滴注更昔洛韦的方式,该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可竞争性的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掺入病毒、宿主细胞DNA中,终止病毒DNA的延长及抑制病毒复制。然而更昔洛韦会对宿主DNA聚合酶产生影响,这会导致人类全血细胞减少,继而导致出血及感染发生,这使得这一药物用药安全性不高[4]。近年来在对儿童IM的治疗上,提倡采取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各项症状的缓解时间上明显要比对照组更短,提示采取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儿童IM的效果显著。重组人干扰素α-2b属于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介导细胞抗病毒能力及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细胞毒作用,遏制病毒侵袭及感染,因此重组人干扰素α-2b具备抗病毒、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这可以有效避免毒副作用出现,使患儿可更好的耐受治疗,促进症状的早日缓解。
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IM需要予以患儿及时的治疗,在疾病治疗上多是采取更昔洛韦这一药物,该药物对疾病治疗虽说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却容易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针对这一情况临床中积极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重组干扰素α-2b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案,目前该药物被广泛的应用到小儿IM的治疗中,重组干扰素α-2b具有免疫调节及抑制病毒复制的双重作用,这使得用药效果满意。但是在重组干扰素α-2b用药上包括肌肉注射与雾化吸入两种,关于何种给药方式更加适用于临床治疗小儿IM鲜见报告。本研究结果揭示,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则提示重组干扰素α-2b采取雾化吸入的给药的方式具有安全可靠的效果。分析原因主要是雾化吸入方式在用药后的清除速度较缓慢,在用药12h血药浓度仍旧可维持较高水平,而肌肉注射给药在12h后血药浓度会明显降低,此外缓慢的药效也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这使得患者容易耐受[5]。
综上所述,针对儿童IM,临床治疗中采取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治疗方法,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症状及体征的早日缓解,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