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2020年第324号公告公布了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大黄鱼“甬岱1号”、团头鲂“浦江2号”等14个水产新品种。为促进这些新品种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高养殖效率,本刊将分期宣传这些品种的繁殖及养殖技术。
1.培(选)育新品种的意义
团头鲂是我国重要的草食性淡水经济鱼类,除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外的所有省份均有养殖,目前年产量约80×104t。团头鲂现有品种2个:“浦江1号”和“华海1号”,主要针对生长、存活率。团头鲂不耐低氧,对养殖水体的溶氧变化比较敏感,在生产上迫切需要更多优质、高效、耐低氧能力强的良种。
2.主要目标
自2006年起,在鄱阳湖野生群体的基础上,以生长为目标,采用不同溶氧环境下的群体选育技术,开展了团头鲂新品种培育相关的研究工作。
1.亲本来源
以2006年从江西省鄱阳湖采捕的1498尾团头鲂为基础群体。
2.技术路线
详见图1。
图1 团头鲂“浦江2号”选育技术路线
3.培(选)育过程
2006年,经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和耐低氧性能分析,决定以遗传多样性丰富、耐低氧能力强的鄱阳湖野生团头鲂为选育基础群体。
2007年5月,从江西省鄱阳湖采捕的1498尾野生团头鲂中,选择体重靠前、微卫星分析亲缘关系远的50尾雌鱼和50尾雄鱼为繁殖亲本,通过群体繁殖建立育种基础群体(F0代)。待鱼苗平游后,放5×104尾鱼苗在1个3亩土池中进行发塘,在30日龄(6cm~7cm)时,用合适孔径的分级筛分选出体重靠前的3000尾个体,放于3亩土池中继续养殖,当年12月从中选留体重靠前的1500尾为后备亲本,一龄阶段的选择压力为3%。
2008年,当年年底在1490尾二龄成鱼中,挑选体重靠前的个体,利用8对多态性高的微卫星引物进行遗传鉴定,选留106尾(雌50尾、雄56尾)体重靠前、亲缘关系较远的成鱼作为下一代选育的繁殖亲本,选择压力为7%。
2009年5月,群体繁殖获得F1代,待鱼苗平游后,放养水花12×104尾,在2个4.5亩土池中进行发塘,在30日龄(6cm~7cm)时,用合适孔径的分级筛分选出体重靠前的6000尾个体,放于土池中继续养殖,当年12月从中选留体重靠前的1200尾为后备亲本,一龄阶段的选择压力为1%。
2010年,开展二龄阶段的群体选育。以生长为目标,当年年底,在1110尾二龄成鱼中挑选体重靠前的个体,利用8对多态性高的微卫星引物进行亲缘关系分析,淘汰亲缘关系近的个体,最后选留体重靠前、亲缘关系较远的100尾(雌50尾、雄50尾)作为下一代群体选育的亲本,选择压力为9%。
2011年5月,群体繁殖获得F2代,并开展一龄阶段的群体选育。当年放养水花34.5×104尾于土池发塘,在30日龄(5cm~6cm)时,用合适孔径的分级筛分选出体重靠前的10000尾个体,放于土池中继续养殖,当年12月从中选留体重靠前的3456尾为后备亲本,一龄阶段的选择压力约为1%。
2012年,选育F2代转运到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团头鲂遗传育种中心,继续二龄阶段群体选育。在进行生长性状选育过程中辅以低氧胁迫,溶解氧(DO)值设置的下限为团头鲂窒息点(约0.8mg/L~1.0mg/L,根据温度稍有差异),持续时间为2h,频次为2次(7月和9月各一次)(表1)。以F2代选留的3456尾二龄成鱼为基础,通过降低池塘(4.5亩)水位和气温剧升(2012年7月,DO值约1.0mg/L)或剧降(2012年9月,DO值约0.8mg/L)造成的低氧胁迫,淘汰缺氧死亡的二龄成鱼2426尾,存活1030尾,选择压力为29.8%。当年年底,从缺氧存活的1030尾二龄成鱼中,进行微卫星遗传分析,从中选择98尾(雌50尾,雄48尾)体重靠前的、亲缘关系较远的F2代成鱼为繁殖亲本,选择压力为9.5%。二龄阶段的累计选择压力为2.8%。
表1 团头鲂选育二代低氧胁迫存活情况
2013年5月,建立F3代并开展一龄阶段低氧胁迫下的群体选育。以选留的50尾雌鱼和48尾雄鱼作为亲本,建立24个F3群体(2♀×2♂群体22个、2♀×3♂群体2个)。各群体3000尾~3500尾个体中分别选留最大的400尾,在专门的可控制水中溶氧的室内养殖车间中进行低氧胁迫养殖。DO值的下限为团头鲂窒息点上约1.5mg/L,该DO值以上团头鲂能够摄食生长,胁迫周期为6个月,受试群体的起始规格为4cm~5cm(1.5g)。经综合比较各群体个体在低氧胁迫下的生长指标,最终选留生长速度快的774尾为后备亲本,分别归属于24个家系。一龄阶段的选择压力约为1%。
2014年,开展二龄阶段的群体选育。当年年底在720尾二龄成鱼中,进行微卫星遗传分析,从中选留体重靠前、亲缘关系较远的142尾(雌92尾、雄50尾)F3代个体为繁殖亲本,选择压力约为20%。
2015年5月,建立F4代并开展一龄阶段低氧胁迫下的群体选育。以选留的耐低氧F3代92尾雌鱼和50尾雄鱼作为亲本,建立24个F4群体(4♀×2♂群体22个、2♀×3♂群体2个)。各群体约10000尾个体中分别选留最大的800尾,在专门的可控制水中溶氧的室内养殖车间中进行低氧胁迫养殖。DO值的下限为团头鲂窒息点上1.5mg/L,该DO值以上团头鲂能够摄食生长,胁迫周期为6个月,受试群体的起始规格为3cm~4cm(1.2g)。
经综合比较各群体个体在低氧胁迫下的生长指标,最终选留生长速度快的6500尾为后备亲本,一龄阶段的选择压力约为2.7%。
2016年,开展二龄阶段的群体选育。当年年底在存活的6080尾亲本中,进行微卫星遗传分析,从中选留个体大、亲缘关系较远的760尾雌鱼和760尾雄鱼,建立F4代亲本群体,选择压力约为25%。暂命名为团头鲂“浦江2号”。
2017年5月,进行了多批次的扩繁工作,获得了F5代优质苗种0.42亿尾。
2017年~2018年,进行连续两年的生产性对比试验及中试养殖试验。
1.品种特性
(1)生长速度:一龄鱼种阶段的生长速度比“浦江1号”提高了18.6%以上,二龄成鱼阶段提高了18.1%以上,体重变异系数均小于10%,成鱼规格整齐。
(2)品种优点:在提高生长性能的同时,耐低氧能力强,可作为优良养殖新品种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如池塘或工厂化设施)加以利用。
(3)主要缺点:由于采用群体选育,有效繁殖群体的数量应该在50组亲本以上,主要是为了避免盲目留种造成近亲交配。
2.中试情况
(1)中试选点情况
2017年~2018年,在江苏、安徽主养区共4个试验点进行生长性能评估。试验区域包括2个主要养殖区域,即江苏主养区和安徽主养区。在一龄、二龄成鱼阶段模拟主产区的生产方式开展池塘养殖试验。对照品种为团头鲂“浦江1号”,产自江苏滆湖国家级团头鲂良种场。
(2)试验方法
一龄阶段生长试验:5月中旬,选取2口试验土池(1.5亩,水深1.2m)分别放养团头鲂“浦江2号”和对照“浦江1号”鱼苗,按每亩10000尾的密度发塘。泼洒豆浆培育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开口饵料,并投喂小球藻和轮虫,第14d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21d左右开始投喂豆粕粉、小麦粉、破碎配合饲料、适口膨化饲料。经1.5个月的养殖,体重达到10g左右,2个群体随机各选取2250尾,分别剪鳍进行标记,进行同塘(1.5亩,平均每亩3000尾)生长对比试验,设3个重复。投喂32%蛋白含量的饲料,每日2次,投饲率为3%~5%;每日巡塘2次,看水色,看鱼情。记录鱼发病和死亡等情况,180d后收获,每个池塘随机取样100尾鱼测量。
二龄阶段生长试验:选取10口20亩的试验鱼池,平均水深2.5m,分别放养团头鲂“浦江2号”和对照“浦江1号”鱼种,按每亩2000尾的密度分池培育,进行二龄成鱼阶段的池塘生长对比试验。投喂28%蛋白含量的饲料,每日2次,投饲率为3%~5%。每日巡塘2次,看水色,看鱼情,记录鱼发病和死亡等情况。试验结束时,每个池塘随机取样100尾鱼,测量体重,设3组重复。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软件处理,采用ANOVA-LSD方法进行差异性分析。
(3)试验结果
根据2个主要养殖区域共4个试验点连续的生产试验,对比结果见表2,团头鲂“浦江2号”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速度获得显著提升,一龄鱼种阶段的生长速度比“浦江1号”提高了18.6%以上,二龄成鱼阶段提高了18.1%以上,体重变异系数均小于10%,成鱼规格整齐。
表2 团头鲂“浦江2号”生产试验对比结果
1.亲鱼来源
团头鲂“浦江2号”由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团头鲂遗传育种中心或指定良种培育单位提供。团头鲂“浦江2号”亲鱼在三龄(2+)时便可达到性成熟,但雌鱼卵子量并不充沛,同一亲本的卵子质量也存在一定差异。大量繁殖时一般选用四(3+)~五(4+)龄的亲鱼为宜,六龄(5+)后繁殖能力开始下降,鱼苗畸形率提高。成熟度好的雌性亲鱼每年可产卵7×104颗/kg~10×104颗/kg。用于繁殖的亲鱼雌鱼应在1.5kg/尾以上,雄鱼应在1.5kg/尾以上,双亲间的年龄与体重应相近。
2.培育方法
(1)养殖环境
靠近水源,排灌方便,没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亲本饲养池面积1500m2~3000m2,水深2.0m~3.0m,池底平坦,沙壤土或壤土,淤泥厚度小于20cm,池塘通风向阳,池水透明度(30±5)cm。
(2)亲鱼喂养
雌、雄亲鱼的放养比例约为1:1~1:1.2。团头鲂“浦江2号”可在池塘条件下养殖,而且达到性成熟。成熟亲鱼越冬后可放于土池或水泥池养殖直至5月份初进行繁殖。亲鱼需由专池饲养,做好电子标记或其它体外标记,并建立亲鱼电子档案,严禁混入其它团头鲂品种或商品鱼。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池水水色和透明度变化,观察亲鱼活动情况,严防缺氧浮头。
清明节后,以配合饲料(蛋白含量30%)为主,搭配以青饲料。3月下旬可适当增加青饲料的投喂量。4月中旬可停止投喂配合饲料,全部投喂青饲料如黑麦草等。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一般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1次。
1.亲鱼鉴别
雌雄的鉴别见表3。
表3 团头鲂“浦江2号”的雌性和雄性特征比较
2.繁殖时间
每年5月上中旬,池塘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8℃以上时,即可催产亲鱼,水温在20℃~26℃时为适宜繁殖时期,22℃~24℃时最佳。
3.孵化技术
(1)催产
一针注射法:性腺发育良好的雌鱼按照LRH-A 5μg+HCG 800IU/kg~1000IU/kg注射,雄鱼剂量减半。在水温25℃时,晚上20:00~22:00注射激素,次日清晨即可产卵。
两针注射法:雌鱼的第一针通常用上述一针注射法的1/10剂量或只用LRH-A 3μg/kg~5μg/kg,称为“催熟针”,间隔6h~10h(因成熟度的好坏,水温的高低而异)注射第二针,药物和剂量同上述一针注射法。一般性腺发育稍差的采用两针注射法。对雄鱼来说,只在雌鱼最后一次注射时注射,注射量为雌鱼所用剂量的一半。
(2)效应时间
效应时间除了受性腺成熟度、激素效价的影响外,还与水温高低有密切的关系,见表4。
表4 水温与效应时间的关系
(3)受精和孵化
人工授精:人工挤取精、卵,混合后,用羽毛搅拌1min~2min,然后将受精卵倒入制备好的滑石粉水混合液中脱粘(用0.5kg滑石粉或细粘土加5kg水再加25g食盐的配制),搅拌3min后脱粘完成,经滤洗后倒入孵化桶中流水孵化。
自然受精:将雌雄鱼按1:1~1:1.2比例放入产卵池或环道中(面积50m2~100m2,水深1.5m~1.8m),挂入经过消毒的棕榈丝、网片等产卵巢,在流水刺激下使其自然产卵,受精卵粘到产卵巢上后进行微流水孵化。
(4)受精率计算
团头鲂“浦江2号”受精卵为粘性卵,其卵膜由一层粘性的次级卵膜与初级卵膜相连,故透明度较差。每个受精卵近圆球形,卵质分布均匀,外包以卵膜。受精卵直径为0.96mm,卵膜吸水膨胀到顶点直径最大为1.39mm。成熟的未受精卵遇水亦膨胀及不正常的分裂,但分裂面、分裂球大小不规则,分裂速度较慢,直至原肠早期前解体。故鱼苗生产中须在原肠中期计算受精率。鉴别鱼卵是否受精的方法可凭手感,通常受精卵有较强的弹性,肉眼观察可见其中央有透明的晶体,如呈白色即为死卵。
?
1.养殖环境
靠近水源,排灌方便,没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池塘通风向阳,池水透明度(30±5)cm。鱼池要求见表5。
2.鱼苗、鱼种质量要求
(1)鱼苗、鱼种来源
从团头鲂“浦江2号”研制单位农业部团头鲂遗传育种中心或指定良种场、苗种场引进鱼苗、鱼种。鱼苗、鱼种应检疫合格。
(2)鱼苗质量
肉眼观察95%以上的鱼苗卵黄囊基本消失、鳔充气,主动摄食,体表色泽光亮,体质健壮。集群游动,行动活泼,个体离水蹦跳有力。规格整齐,大小一致,同一规格鱼苗合格率不低于95%。可数指标:畸形率小于0.2%,伤病率小于0.2%。
(3)鱼种质量
鱼苗发育至全身鳞片披齐、鳍条长全,外观已具有成鱼基本特征,鱼体无损伤。体表鲜亮、光滑有粘液,色泽正常,游动活泼。规格整齐,大小一致,同一规格鱼种合格率不低于95%。畸形率与损失率小于0.2%。伤残率小于0.2%。
3.苗种培育
(1)苗种培育池消毒
放苗前1周~2周,排除大部分水体,水位保持在10cm左右,每亩用50kg~80kg生石灰全池泼洒,也可用10kg漂白粉化水泼洒,消灭野杂鱼、虾、敌害生物和病菌等。
鱼苗、鱼种投放前5d~7d,施绿肥200kg/亩~400kg/亩,有机肥需经发酵腐熟,并用1%~2%石灰消毒。或施堆放发酵过的鸡、猪粪100kg/亩~200kg/亩。鱼池施肥后6d~7d,轮虫繁殖达到高峰期,此时鱼苗即可下塘。如果水温低,可推迟2d~3d下池。鱼苗放养时,塘口水深平均为40cm~60cm左右。
(2)鱼苗放养
投放水花时选择早上,避开阳光强烈的中午,将苗袋轻放入池水中15min~30min,轻轻晃动,使运输苗袋水温与池塘水温相一致,慢慢放入水花,如遇有风浪应选择上风离岸2m~4m处放苗。每亩放养10×104尾。
(3)饲养管理
鱼苗入池后,第1周投喂豆浆,泼洒豆浆要少量多次,均匀泼洒,投饵要做到“三遍两满塘”(即每天泼浆3次,其中2次全塘泼洒,1次围绕鱼池四周泼洒),豆浆现磨现泼,不可搁置太久,每天每亩水面取黄豆3kg~4kg,浸泡20h左右磨成豆浆投喂。5d后,除泼洒豆浆外,还需逐渐添加粉状配合饲料于豆浆中。第二周开始投喂配合饲料等,每万尾鱼每天投喂0.25kg~0.30kg。以后根据鱼苗生长和水温变化情况每3d~5d增加投喂量,增加量为上一阶段的30%~50%。3cm以下苗种投喂粗蛋白含量高于35%的粉料,3cmm以上苗种投喂粗蛋白含量32%以上的幼鱼小颗粒配合饲料。
(4)水质管理
培育期间,每周注水一次,使池水深在最后培育阶段达到1m。
(5)捕捞分塘
鱼苗经20d~25d培育,长到3cm以上时,要及时分池,以降低饲养密度,促进夏花生长,提高夏花出池规格。夏花出池前需进行2d~3d拉网锻炼,拉网前要停食1d,操作时动作要轻,速度要慢。
4.成鱼饲养
(1)鱼种放养时间
当水温达到并稳定在18℃以上时即可放养。放养前用2%~4%食盐浸浴5min。
(2)放养规格、密度
每亩放养夏花鱼苗(3cm~4cm左右)3000尾,或10cm以上鱼种1500尾。
(3)饲养管理
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饲料粗蛋白含量在28%~32%为宜,日投饲量为鱼体体重的2%~3%,日投喂3次~4次,并按照总体重2%~3%配合投喂青饲料,投喂要求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每15d~20d注水1次,使池水保持在2m以上,每2亩需配1.5kW的增氧机一台,每天午夜开机1次,每次5h~6h,高温、下雨或变温季节,每次增加1h~2h,晴天中午开机1h~2h。
(4)起捕
按鱼体出池规格要求确定起捕时间。一般选择在冬季,当水温下降至15℃时,可拉网起捕。
5.越冬管理
(1)越冬方式
在北方地区,一般选择原池越冬,越冬时需将水深控制在2.5m~3.5m,冰下深度要求大于2m。当水温降低到0℃时,可能会使团头鲂冻伤,此时可对水体加温或注入深井水,使水温控制在1℃以上。也可选择在温室内越冬。南方地区一般不存在越冬问题。
(2)越冬池
越冬可采用土池或水泥池,越冬池的形状圆形或方形皆可,温室内越冬池面积以50m2~100m2为宜,深1.5m左右。室外越冬池面积以1000m2~2000m2为宜,水深2.5m以上。鱼进入越冬池前,越冬池应清污,用30%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
(3)越冬时间
秋季室外水温降至10℃前将鱼移至越冬池,春季室外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0℃以上后,可将鱼移出越冬池。
(4)越冬鱼选择
体格健壮,体态匀称,规格整齐,无伤无病。越冬鱼的密度应控制在1300kg/亩~1800kg/亩。
1.细菌性疾病
(1)细菌性出血病
病原体: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
主要症状:鱼体体表,外观暗黑,带微红色。上下颌、鳃盖、鳍基部、鱼体两侧和眼睛周围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肠道充血,腹腔内有淡黄色积液,肝脏、脾脏等肿大。感染力强,死亡率高。
流行季节:每年5月~10月,水温在25℃~30℃时最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池塘在投放鱼种之前,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消毒。②发病池塘全池泼洒0.3mg/L~0.5mg/L二氧化氯消毒。③选用优质饲料,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等免疫增强剂,适量投饵,增加鱼体自身抗病能力。
(2)细菌性肠炎
病原体:点状产气单胞菌。
主要症状:病鱼肛门红肿,肠道充满黄色积液,肠道内基本无食物,肠粘膜细胞往往溃烂脱落,有些鱼体内脏肿大,颜色淡黄。
流行季节:每年6月~9月,水温20℃~30℃时易患此病,一般不会大规模发病。
防治方法:①0.5mg/L~1mg/L漂白粉全池遍洒,或用生石灰全池遍洒,水深1.5m,每亩用15kg,一般每月泼洒1次~2次。②病鱼的治疗可在每100kg饲料中添加大蒜5kg,每天投喂2次,连续投喂3d。或每100kg鱼体重投喂磺胺胍5g~8g,每天1次,连续投喂6d。
(3)打印病
病原体:点状产气单胞菌。
主要症状:病鱼通常在肛门附近的两侧或尾柄部位,皮肤、肌肉开始发炎,出现红斑,有时似脓疱状。随着病情发展,该部位的鳞片脱落,肌肉逐渐腐烂,形成边缘充血发红、呈圆形或椭圆形病灶,类似于红色印记。病鱼身体瘦弱,游泳迟钝。发病严重时,可陆续出现死亡。
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节和冬季较为严重。
防治方法:①经常适量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②在拉网和运输时操作要细心,避免鱼体受到伤害。③池塘在放鱼前用生石灰或二氧化氯彻底清塘。④发病季节用浓度为0.3mg/L~0.5mg/L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2.霉菌病
(1)鳃霉病
病原体:鳃霉。
主要症状:病鱼鳃瓣失去正常鲜红色,而呈粉红色或苍白色。菌丝不断向鳃组织里生长,破坏鳃组织,堵塞血管,使鱼的呼吸功能受到阻塞。
流行季节:夏秋两季最为流行。
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水质恶化。用混合堆肥代替直接下池沤制的大草肥和粪肥,培育优质鱼苗鱼种。用生石灰清塘,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有极好的效果。
(2)水霉病
病原体:水霉。
主要症状: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黏附,使组织坏死,游泳失衡,食欲减退,瘦弱而死。
流行季节:以早春和晚冬温度低时最为流行。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7 5 k g/亩~1 0 0 k g/亩清塘可有效减少此病发生。拉网起捕捞、运输时要小心,勿使鱼受伤。发病鱼体可以用4/10000~5/10000浓度的食盐水浸泡。
3.寄生虫病
(1)车轮虫病
病原体:车轮虫。
主要症状:主要危害团头鲂夏花和一龄鱼种,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可引起寄生处黏液增多,鱼苗、鱼种游动缓慢,因呼吸困难而死。
流行季节:5月~8月最为流行。
防治方法: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配成混合溶液泼浇,硫酸铜用量0.5g/m3。使用时水体测量准确,硫酸铜含量98%以上,否则影响治疗效果。用药后开增氧机2h以上。
(2)指环虫病
病原体:指环虫。
主要症状:团头鲂主要感染为鳃片指环虫。少量寄生时引起组织损伤,鳃毛细血管充血。大量寄生时引起鳃丝肿胀、贫血、鳃上有大量黏液影响呼吸,鱼摄食下降。
流行季节:初夏和秋末,水温20℃~25℃时易流行。
防治方法:①鱼种投放前用生石灰75kg/亩~100kg/亩彻底清塘。②鱼种放养前用20g/m3高锰酸钾水溶液或5g/m3的晶体敌百虫面碱合剂(5:3)浸泡15min~25min,杀死鱼种身上的指环虫。③发病后用90%晶体敌百虫0.3mg/L~0.5mg/L全池泼洒。
(3)锚头鳋病
病原体:锚头鳋。
主要症状:病鱼的鳃及体表寄生锚头鳋,伴随点状出血。
流行季节:5月~10月,水温在15℃~30℃均有发生。
防治方法:用9 0%晶体敌百虫0.3mg/L~0.5mg/L全池泼洒,再用0.5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每周1次,连用3次。用药后开增氧机2h以上。
(4)绦虫病
病原体:九江头槽绦虫。
主要症状:病鱼日渐消瘦,生长停滞,肠道内有绦虫。
流行季节:一般在育苗初期开始流行。
防治方法:①鱼种投放前用生石灰75kg/亩~100kg/亩彻底清塘,杀死绦虫卵和剑水蚤等中间宿主。②用90%晶体敌百虫0.3mg/L~0.5mg/L全池泼洒。③利用吡喹酮等药物拌饵投喂,吡喹酮含量1‰,连续2d,治疗效果较好。
1.上海海洋大学
地址和邮编: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999号,201306
联系人:邹曙明
电话:021-61900345
2.上海淀原水产良种场
地址和邮编:上海市青浦区莲钱路25号,201722
联系人:张杰
电话:13482205065
1.上海海洋大学
地址和邮编: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999号,201306
联系人:邹曙明
电话:0 2 1-6 1 9 0 0 3 4 5;15692165265;13122306587
2.上海淀原水产良种场
地址和邮编:上海市青浦区莲钱路25号,201722
联系人:郑国栋
电话:13122306587
3.江苏滆湖团头鲂良种场
地址和邮编: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坊前村,213100
联系人:杨连飞
电话:13685267985
4.安徽国营凤台县良种场
地址和邮编: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城关镇,232101
联系人:李斌
电话:13805441523
邹曙明、郑国栋、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