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枫,张国飞,邱春明,许华瑛,夏威,王笑眉
(1 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 泌尿外科,广东 佛山 528244;2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 神经内科,广东 广州 510168)
良性前列腺增生为中老年男性最常见泌尿系疾病,随着我国老年化加剧,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以尿频、尿急、排尿补偿、尿潴留、夜尿增多等为主要临床体征,对患者健康、生活质量等造成严重影响[1]。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为临床中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微创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显著等诸多优点,在临床中适应证越来越广泛,对于部分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也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夜尿症状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常见的主观感受,表现为夜尿频次增加、夜间排尿不畅等,对患者睡眠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病情发展,可增加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发生。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不畅、夜尿症状为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但临床实践发现,部分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通过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后,夜尿症状改善仍不显著,对患者手术满意度、手术疗效造成影响[2]。本研究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后夜尿改善不良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改善患者术后夜尿症状提供预防和干预依据,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8 年3 月至2020 年1 月我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58 例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患者有排尿困难、排尿不畅、夜尿增多等症状,经体格检查、前列腺超声检查及术后组织病理诊断,明确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②所有患者均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③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经查阅后符合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前列腺癌或其他严重泌尿系疾病患者;②沟通障碍、精神病史、痴呆等不能配合实施手术、调查及研究患者;③术后未能持续进行3 个月随访患者。患者年龄47~83 岁,平均(68.9±11.5)岁;前列腺病程1~14年,平均(8.3±2.5)年。根据患者术后3 个月夜尿改善情况分为改善良好组(39 例)和改善不良组(19 例)。
1.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均由我院同一医疗小组完成手术,术后留置导尿管,术后5~7 d 拔除尿管,后对患者进行3 个月随访,根据术后3个月夜尿频次、最大尿流率、膀胱活动度改善程度评定患者的夜尿症状改善情况,将3 项指标均改善达30%及以上患者归为改善良好组,反之为改善不良组。收集所有患者病历资料,包括年龄、前列腺增生病程、术前前列腺重量、逼尿肌收缩力、膀胱残余尿量、前列腺肿瘤特异性抗原等。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 =0.05。
2.1 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后夜尿改善不良的因素包括年龄、前列腺增生病程、逼尿肌收缩力、膀胱残余尿量(P <0.05)。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结果(,n)
表1 单因素分析结果(,n)
2.2 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 =3.265,P <0.05)、膀胱残余尿量(OR =2.986,P <0.05)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后夜尿改善不良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多因素分析结果
良性前列腺增生在老年男性中发病率较高,临床统计[3]显示,65 岁以上老年男性人群中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病率可高达75%,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升高,前列腺增生所引起的症状越严重。良性前列腺增生为激素水平异常引起,以前列腺体积增大为主要病理特征,患者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尿潴留、夜尿增多等,对患者健康、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夜尿频率增高、夜尿量增多等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常见的夜尿异常表现,夜尿增多可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长此以往可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及药物治疗,多数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可改善排尿困难等症状,但少部分患者需要手术切除增生前列腺才能解除梗阻、改善症状。随着微创手术在临床中的开展,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但临床研究[5]显示,部分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夜尿症状改善不明显,为影响患者手术疗效、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夜尿改善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膀胱残余尿量为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6]指出,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夜尿发生与前列腺肥大导致梗阻、膀胱过度充盈、膀胱壁纤维化等有关,同时与膀胱、尿道平滑肌长期缺氧引起膀胱神经病变、肌肉损伤等有关。年龄越大的患者膀胱、尿道平滑肌功能越差,膀胱壁、神经损伤的程度越高,导致夜尿症状明显,术后夜尿症状改善不显著。膀胱残余尿量增加可反映膀胱梗阻、充盈程度及损伤程度,残余尿量越高表示膀胱过度充盈程度越高,对膀胱壁肌肉、神经造成的充盈性损伤程度越高,进而影响患者术后夜尿症状改善。有研究[7]指出,年龄越高、膀胱充盈程度越高者,膀胱和神经的损伤程度越高,患者前列腺增生症状表现越复杂,手术后症状改善效果越差。
综上所述,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后夜尿改善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和膀胱残余尿量,临床中针对高龄及术前膀胱残余尿量较高的患者,应积极预防和干预,以尽可能改善术后夜尿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