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丽 高娟霞 买海霞
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常见并发症,主要包含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由于血栓脱落,进入到肺动脉或是其分支中,直接影响呼吸以及肺部循环系统,严重情况下,直接威胁生命安全[1-2]。临床针对该并发症的风险模型评估主要是以Caprini为主,可分析患者当前凝血功能状态,对于各项指标临界或超过生理风险时,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领域方面率先改善稳定病情,避免进一步加重病情。本研究将该风险模型应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取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
纳入条件:通过临床影像学得到诊断;住院时间>3 d;无精神疾病或是传染病;认知功能良好,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排除条件:既往存在深静脉血栓;既往存在周边血管性疾病或是血栓病史;既往行血栓手术治疗;中途退出或是配合度较差。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98例骨科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男21例,女28例;年龄31~68岁,平均51.34±5.31岁。观察组男20例,女29例;年龄30~69岁,平均50.76±5.9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其家属清楚该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术前访视及健康教育,对症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
1.2.2 观察组 应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具体如下:
(1)早期筛查:引导患者家属帮忙填写《深静脉血栓早期筛查》,具体包含:患者年龄、体质量、病史、过敏史、家族遗传史等。
(2)评估评分机制:确定好风险评估模型,共33个危险项目:年龄、实验室检查、手术等级、体重、病史、卧床时间等,各项条目是以1~5来评估等级,按照评估结果将深静脉血栓危险程度依照4个等级区分:0~1分属于低风险,2分中风险,3~4分为高风险,>5分处于极度高风险。针对高度危险患者判定为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患者,统一根据护士的评估为标准。评估频次:入院或转科时首次评估,>3分的患者每周1次;≥4分的患者,每3 d 1次。
(3)成立预防深静脉血栓小组:由护士长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组成预防管理小组,护士长带领其他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采取情景模拟互换练习,相互加强角色记忆,最后由小组成员相互点评,分析各自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对患者应采取分层次、有重点监护。
(4)逐级护理:①<2分:加强科室之间的沟通,嘱咐患者家属做好预防工作;与临床护士做好交接工作,接班护士清楚患者四肢的活动程度,降低或减少受压位置持续受压,必要时增强护理措施。②3~4分:科室内要加强管理,提高预警;增加机械预防措施,可采取充气加压装置干预,按照患者肢体承受能力调整压力;行动不便的患者,由护士来辅助完成体位变换,给予保温毯增加温度,避免下肢因为其他因素而出现血液循环慢等不良情况[3]。③>4分:给予预见性护理,观察并测量双下肢疼痛、肿胀程度,皮温,评估可能发生血栓以及出血的风险,按照医生的建议应用抗凝药物作为辅助治疗[4]。④>5分:通过风险模型评估小组开会分析,增强防护措施,避免因为肢体活动或是按摩力度等对四肢造成伤害,降低大幅度翻身的次数,避免血栓脱落,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1)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DVT和血液呈高凝状态的发生率。
(2)功能锻炼依从性:采用自制的功能锻炼依从性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锻炼依从性维度、检测复查维度、主动寻求建议依从性、术后注意事项依从性4个维度,各维度评分0~25分,功能康复锻炼配合度与评分呈正相关性。
应用SPSS 2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DVT和血液高凝状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出院时,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复查维度依从性、主动寻求建议依从性、术后注意事项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比较(分)
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主要包含高凝状态、血管壁周边损伤、血液循环缓慢等,而骨科疾病主要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造成失血过多,可累积多脏器功能衰竭,提高患者血液粘稠度,对血管壁的损伤也会增加,再加上骨折之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若栓子脱落还可引发生命危险[5]。
本研究将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作为预见性护理的指导依据,借助风险预警监控术中存在发生深静脉血栓风险的患者,对患者加强预见性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手术患者由于高应激状态可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小板聚集,释放大量血小板活化物质,由于术中长期卧床、制动,加之麻醉作用下,肌肉处于全麻状态,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收缩能力降低,血液易出现滞缓,最终形成血栓[6-7]。本研究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其中包括避免下肢穿刺,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损伤,搭配间歇式充气加压和术中按摩的物理干预,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保持血液流动正常,预防血液凝滞。抬高下肢,可有效减少腘静脉压力,加快血液回流速度[8-9]。结果显示,观察组DVT和血液呈高凝状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于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干预,可降低患者DVT和血液呈高凝状态的发生率,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