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格局下高职学生就业教育机制研究

2021-08-15 00:51钱洪彬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院校

文/钱洪彬

高职院校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应积极采取诸如精准对接国家就业优惠政策、及时宣传并发布就业资讯、积极建立企业学员的双向选择平台、进一步扩大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等各种鼓励就业的政策措施,在企业就业指导等相关岗位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企业学员培育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正确择业观念,促进企业学员精准定向职业理想,引领企业学员求真务实、奋斗进取。要从基础抓起,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志向和国家梦想的有机融合,成长为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必须的高素质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一、大思政格局下就业教育的内涵

“大思政”是指统筹思想政治规律、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运用一切可能资源,发挥一切可能的力量,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大思政”育人格局下,就业教育机制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涵盖了思想理念、体制机制、职业教育、就业引导等多个方面。构建“大思政”教育机制需要高职院校以学生为本,创新就业教育模式、理念,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建立就业保障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就业教育全过程,突出思想引领,全员参与,整体推进,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在校学生和就业教育工作者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融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标准,使学生能够紧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需要来提升自己,逐渐树立起良好的职业理想与信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引导教育中,起着引领与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扎实的综合型技术人才的关键作用。

二、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连续不断地扩招,使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迅速从“职场精英”走向“普通大众”,逐年的累积造成了毕业生的高存量,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递增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认可度较低的情况,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向服务行业倾斜,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更是直接反映出一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成果。当前,高职学生未能准确认清就业现实,在就业时产生了焦虑心理,甚至出现了许多不良状况。

三、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目标

高职学院要逐步健全就业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首先,应着力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及人才工作管理水平,为促进就业提供质量保证,从而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建立健全考评办法,推动学院全员积极参加就业工作,并落实考评责任人,鼓励所有教职工积极参加就业管理工作。建设完善的就业基础设施,服务用人单位需要,依托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建立就业信息管理服务网络,设立毕业生就业信息查询中心,搭建校企合作信息化平台,实现学院、用人单位和学生的三方沟通,全力保障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其次,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就业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念,认清当前形势,克服消极就业心理,降低就业期望值,努力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就业机会。高职院校还应鼓励学生扩大就业地域与领域,积极引导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工作;鼓励学生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到中小企业、村镇一线就业,努力扎根基层,树立在基层也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新观念。

高职学院培养学生的主要方向,首先是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其次才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思想政治教学和就业指导的有机联系,是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教育。实施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高职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状况,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学生的职业目标,发挥学生的素质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认识到了解职业状况的必要性,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客观需要与主观需要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择业观,有利于学生真实掌握社会和企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和用工需求,也有利于学生增强才干、提高能力,实现高职就业教育成果和学生高质量就业的良性互动,最终促进企业、学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就业指导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首先,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高职学生从事的主要行业是生产、建设和服务业,都是一线岗位。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对高职学生来说,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品格、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教育工程。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应与职业指导有机融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高职学生在确定职业规划时了解职场环境,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

其次,高职院校应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是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然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高校还必须以观念的更新推动实践的创新,在引导学生长期参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理性认识,再上升到实践,通过这样的循环往复,让学生逐渐形成完善的世界观,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一个人的职业道德首先体现在职业信念与职业态度两方面,往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职场中做出的职业选择与达到的职业发展高度。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诚信、公平正义、敬业爱岗等。

最后,高职院校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机制,就业指导相关工作人员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先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能助推高校实现大部分学生高质量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五、大思政格局下建立健全高职学生就业教育机制的路径

(一)构建“五位一体”就业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

当前,高职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存在着结构性就业失衡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机制和就业体系不够完善。努力探索建立社会、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家庭“五位一体”的就业指导体系,能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毕业生就业难的心理焦虑,同时也能帮助高职院校开辟一条符合院校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就业指导之路,对提高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成效、高质量就业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首先,构建“五位一体”就业体系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提前进行就业市场需求调研与预测,合理调整每年各个专业招生人数,与区域经济和企业接轨,整合教育资源,避免不同企业与不同专业技术型人才需求不匹配,造成学生结构性失业。政府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与资金优惠,降低毕业生求职成本,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指导与服务,鼓励学生到基础、中西部地区就业,加大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力度,从而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其次,构建“五位一体”的就业体系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接轨,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实时动态地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情况,准确把握就业市场就业趋势。高职院校如果没有岗位需求的敏锐度,就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出企业真正急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也不能解决高职学生结构性就业失衡的问题,更无法实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人才支撑。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主动迎合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要,深入对接行业企业,建立不同专业对应企业的用人需求、工作内容和岗位技能要求标准动态数据库,积极有效地推进“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共同研发校本教材等形式,精准掌握各专业就业能力需求,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再次,构建“五位一体”就业体系需要灵活面对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变化,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就业挑战。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的变动性、不确定性、复杂性的日益增加,给高职学生带来了前所未见的风险和挑战。一方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造成国内经济相对低迷,就业形势自然更加严峻。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快速升级,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科技的产业化,也给高职学生的职业的发展乃至生存带来了挑战。高职院校应帮助高校毕业生更深入地了解职业世界与就业形势,更好地提升核心技能,努力实现自身与就业环境的更有效匹配。

最后,构建“五位一体”就业体系还需要建立“学校—教师—家庭—毕业生”就业指导网格化体系,加强与毕业生沟通联系,逐一摸清毕业生思想状况,准确掌握每一名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和特征情况。针对建档立卡户、身体残疾、就业困难等重点群体开展“一对一”就业跟踪指导服务,确保帮扶工作真正落地落实和见效。

(二)搭建完善的“四元契合”就业教育方略

实施大学生自我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四元契合”的就业教育方略,能进一步健全高职学生就业教育机制。首先,在就业教育背景下,实施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要教会学生面对复杂的就业环境,学会选择与批判,不盲目地投递就业简历,而是经过初步筛选,融入自身职业发展方向、职业理想后,再选择就业去向。其次,实施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兴趣等方面。高职院校不仅要让学生具备精湛的职业技能,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学生职业兴趣,通过宣传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技能学习精神。再次,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高职院校每年提前做好就业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工作,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案与计划的制定与时俱进,创新及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措施等。最后,实施社会实践教育,帮助学生参加职业体验、假期专业岗位实习、社区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专业实践能力,更能帮助学生提升组织管理、团队合作等相关能力。

(三)完善“三体联动”的就业教育保障制度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所在,学校内部自我监控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为保障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健全就业机制、激励机制、教师队伍建设“三体联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以此适应行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在职业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需要,进而缩小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第一,高职院校应努力健全就业机制。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仍停留在每年的就业讲座以及企业招聘会等方面,很少注重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如大部分职业岗位都需要的办公能力、沟通能力、职业适应能力、职业发展规划能力等,造成了高职学生初次进入工作岗位时在能力上高不成低不就,影响职业发展。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全面深入合作,着力构建在该公司合作模式下的“前就业机制”:一方面,公司将把优质的人员派遣至院校围绕当前的行业发展、岗位工作内容实际情况与能力需求等方面开展教学,提高学员的初次就业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还应选拔优秀的教师、就业指导工作技术人员等深入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第一线,对企业的职工开展与专业基础知识、职业道德素养等相关内容进训,提升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在企业学习的良好环境氛围,从而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工作,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2]。

第二,高职院校应完善就业教育激励机制。就业激励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注重通过组织一系列实践活动、竞赛活动,评选“校园就业之星”宣传就业典型、邀请优秀校友做报告等方式激励引导学生的成才愿望,对学生形成事业追求,激发自身内驱力和内动力均具有巨大作用。

第三,高校应积极构建一支高素质就业指导师资队伍。首先,高等学校要设置专门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统一主管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培养和管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干部,从而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奠定了组织架构,有助于学校统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就业教育工作的统一任务。其次,高职院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机构的建构,进一步健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与就业教育有机融合的管理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理论与实践指导课程,选编符合每个高职院校实际的就业指导教材,将学生高质量就业率作为衡量就业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最后,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对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者的培养,邀请指导专家开展就业培训,重点提高其在大思政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能力。

高职院校努力探索建立社会、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家庭“五位一体”的就业指导体系,实施大学生自我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四元契合”的就业教育方略,构建健全就业机制、激励机制、教师队伍建设“三体联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不仅使大学生就业发展教育工作体系更加完善,而且还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与功能:一是服务功能。高校就业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就业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提供各种服务,消除繁琐程序,提高服务质量。二是指导功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让学生入学一开始就着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尽早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职业发展观念,努力提升自己综合能力。三是咨询功能。建设全国信息化就业指导和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及其领导机关,要对新时代就业教育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新状况、新问题及时开展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问题的实际检验研究,创新就业指导工作,从而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与水平。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院校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