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青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荷包”,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制品,在过去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孕育和发展中,有着一定的实用价值与审美情趣,并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形态与品格。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荷包因被作为女性传递情感的载体而备受青睐。那一首首婉转悠扬的[绣荷包调]不仅仅是女子抒发情感的纽带,更是孕育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历史底蕴。
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统计显示,全国各地的《绣荷包》就有141首。笔者对[绣荷包调]中小调形式以外的其他的不同风格类型体裁,做了以下梳理,见文末表1。
表1
“社火”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节庆的狂欢活动,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社会习俗,生动鲜活的表达美好生活愿景。随着民众的聚居地不同,其表演形式与内容则有地域化的差异。概括起来大致有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形式。
追溯“社火”的来历,可谓众说纷纭。有说,它与原始先民的劳动娱乐相关;有说,“社火”是源于人们对佛教诸神的祭祀和对历朝文臣武将的祭祀等。顾颉刚在其《古史辩• 第一册首序》中提道:“社是土地之神,从天子到庶民立有不等的社……乡村祭神的结会,迎神送崇的庙会,朝顶进香的香会,都是社火的变相”。宋朝诗人范成大在其作品《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的诗句中写道:“斗野丰年屡,吴台乐事并。酒垆先叠鼓,灯市蚤投琼。……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成。村田蓑笠野,街市管弦清。里巷分题句,官曹别扁名。旱船遥似泛,水儡近如生”。可见,宋代以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民间风俗有声有色,各式各样的祭祀活动开展,久之形成了色彩斑斓的“社火”社会形态。可谓:“社火娱神,香火娱人”。宋代文人在各种文学章典里,对社火也有大量的记载和描述。诗人中的代表人物陆游在《游山西村》记载,各种各样的器乐演奏相互跟随,在春天社火即将到来的时节,人们都在整理简洁的衣着,带有先辈的古朴之风。这种古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社火”已成了在节日扮演的各种杂戏的代名词,即“民间鼓乐谓之社火”。
“灯歌”通常在农闲时节,尤其在春节期间由各个村落组织的集体或个人演唱与表演。有一类以咏唱民俗风情、节气与历史故事为主的题材形式。节庆时,各个村落的灯会秧歌队相互竞唱,争胜。表演形式有秧歌、高跷跑旱船等多种载歌载舞的形式。尤其是农历新年,常常耍闹到元宵灯节后才结束。其内容常常把特定的思想感情寄寓于情节与故事当中。如北京顺义县的一首[高跷]《五更绣荷包》和湖北省应城县的《绣荷包•灯歌•高跷》与红安县《十绣•灯歌•采莲船》,以及青海的“社火”等等,其展示出当地的民俗风情与审美情趣。
这首流传在湖北省鄂东北地区应城县的[绣荷包调],一共四句乐句。歌词共分十二段,以12个月的节气为咏唱内容,唱词通俗朴实、风趣幽默,歌中的方言衬词将这一地区民众的「火辣」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如:
正月(唷火唷火)里来(唷火唷火)闹(呃)元(呃)宵(哇呀火嘿),见一位大姐绣(哇)荷包,团圈绣个花(呃)圈到(哇火嘿),(呃嘿嘿唷火火火)团圈绣个花(呃)围到(哇火嘿)。……
此曲是流传于湖北省鄂东北红安县的一首《十绣》(灯歌•采莲船),歌词以五言为主,其间杂用三言的句子,长短参差,错落有致。全曲共为十段,主要以咏唱历史传奇人物为主题,语言清新自然、趣味诙谐,有着丰富的艺术感染力,体现出当地百姓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情趣。如:
一绣广东(啊)城,城里扎大(嘞)营,绣一个曹操点三(啦)军(哪)。
二绣花市(啊)街,街上好买(呀)卖,绣一个乖姐望朗(啦)来(呀)。……
在中国的大西北,每逢过年,村民都会自发的筹办各种社火活动。社会的规模小至几十人大至上百人,形式多样,如舞狮子、锣鼓经、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凡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人山人海,人们边舞边唱,载歌载舞,气氛热烈。近来,在网络上流传的[绣荷包调]就有多个不同的版本,以演唱四季花卉与历史传奇人物为主,唱词共有十几段之多。如:
一绞那石榴花呀,二绞那牡丹花,三绞上老鼠儿拉呀拉西瓜。
四绞上芍药花,五绞上凤仙花,六绞上竹叶闹呀闹柏花。……
另一首则由民间歌手童守蓉演唱的《绣荷包》,其旋律、音型节奏都与上述基本一致。
唱词的内容完全以历史传奇故事杨家将为题材。
民歌又称为民间歌曲,是人们在其劳动、社交、礼俗、自娱等社会生活中即兴咏唱的各种歌曲。中国民歌数量之多、品味之高、风格之多样,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可比拟的。如各地民歌《绣荷包》不仅都具有浓厚的地方和民族特色,而且鲜明地反映了各族人民、各个地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民俗及风貌,反映了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及高尚的情操。本文通过对小调体裁之外的其他类型的[绣荷包调]进行梳理,及对民俗节庆中的社火[绣荷包调]进行整理,以民俗风情中多彩的《绣荷包》,透析民歌与民间习俗的深层联系,展示了中华民歌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价值所在。
注释:
①顾颉刚.《古史辩• 第一册首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页:序.
②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325页.
③《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北京卷》.北京,中国ISBN,1994年,第193-198页.
④《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上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第210页.
⑤《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上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第2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