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华宇 付裕儒 王思瑶
摘要:匀强电场具有均匀性、矢量性、规律性等特点,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建立起与电势的关系,即等势面法。同时,电场强度具有力的性质,学生可以进行功能方面的分析。基于与重力场的规律相同等特点,可以采取类比法进行问题的解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 匀强电场 等势面 做功 类比法
高中物理匀强电场包括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的求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以及通过匀强电场的性质确定电势和电势能等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时,学生要抓住匀强电场的性质,通过匀强电场性质,挖掘电势在匀强电场中的变化规律,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牛顿第二定律,发掘匀强电场粒子运动的变化规律。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等势面法,二是电场力做功法,三是类比法。
一、方法说明
1.“等势面”法
因为匀强电场是有大小、有方向的矢量,匀强电场上任意一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完全一致。电场强度的大小可以通过电压与电场线方向的距离的比值来计算,电势差即两点之间的电势之差,在题目中一般都能找到,但因为题目中一般没有指明电场线的方向,所以找到电场线是解题的关键,而电场强度和等势面是垂直的。电场线是间隔相等的平行线,等势面也是间隔相等的平行线,且与电场线垂直,在电场中找到电势相同的两个点,将它们连成一线,即为等势面。过等势面做垂线就是电场线的方向,那么即可得出有效距离。
2.电场力做功法
通过电场力做功,可以得出粒子运动中做功的量,通过电场力做功的公式求出电势差。在求电势差的过程中,可以找到与做功量的关系,间接地确定电势的高低,在匀强电场中,任意一条直线,无论是否在电场线的方向,电势的降落快慢都是均匀的。通过相应的距离变化找出电势,通过两个电势相同的点来确定等势面,做等势面的垂线来确定电场线方向的有效距离。
3.类比法
匀强电场中带电粒子的偏转问题,匀强电场中的电场力是恒力,一个带有一定初速度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的偏转,一定是匀变速运动,如果电场力和初速度方向垂直,那么粒子将做类平抛运动,如果不垂直将做斜抛运动,而高一下学期学习的曲线运动与带电粒子的偏转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实例分析
如图1所示,匀强电场中的三点A、B、C构成一个边长为0.1m的等边三角形。已知电场线的方向平行于△ABC所在平面,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00V、60V和20V,则此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E=______V/m。若将电量为1.0×10-10C的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W=______ J。
1.“等势面”法
因为匀强电场是有大小、有方向的矢量,所以匀强电场上的任意一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完全一致。电场中任意一条直线,无论是否在电场线的方向上,电势的降落快慢都是均匀的,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00V、60V、20V,AC之间的电势差为80V。根据分析AC的中点D,电势为60V,连接BD,即为一个等势面,过等势面BD做垂线,垂线即为电场线,场强E=80V/0.1m=800V/m。
2.电场力做功法
通过电场力做功,可以得出粒子运动过程中做功的量,求电势差的过程可以找到做功量的关系,间接确定电势的高低,通过电场力做功的公式求出电势差,W=Uq,仅需要找到AB之间的电势差100V-60V=40V,即可得出答案。
图2所示的匀强电场中,一个带正电的液滴从P点由静止释放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带电体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B.该带电体动能一定增加
C.电场力对该带电体可能不做功
D.该带电体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类比法
匀强电场中带电粒子的偏转问题,匀强电场中的电场力是恒力,一个静止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的偏转一定是匀变速运动,又因为静止时粒子运动的方向就是所受合力的方向,而该粒子的合外力是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电场力的方向水平向右,合外力的方向斜向右下,运动的方向就是合外力的方向。
如图3所示,在真空中足够大的绝缘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m=0.2kg、电荷量为 q=+2.0×10-6 C的小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小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从t=0时刻开始,空间上加一个如图4所示的电场。(取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g取10 m/s2)求:①4s内小物块的位移大小;②4s内电场力对小物块所做的功。
解析:(1)0~2s内小物块:加速度a1==2m/s2,位移x1=a1t21=4m;2s末速度为v2=
a1t1=4m/s;2~4s内小物块:加速度a2==-2m/s2,v4=
v2+a2t2=0,即4s末小物块处于静止状态,位移x2=v2t2+a2t22=4m;4 s内的位移x=x1+x2=8m。
(2)设电场力对小物块所做的功为W,由动能定理:W-μmgx=0,解得W=1.6 J。
综上所述,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快速准确地解决电场力的问题,但是具体运用哪种方法要看具体的情况,有效的分析和推理能让学生产生勤于思考的优良品质,进一步地理解和認识物理问题,培养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费金有,巢月.例析物理习题中研究对象的选取[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11).
[2]张琳琳.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
[3]于海波.城乡教师流动改革的多维审视与路向选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
(作者单位:曹华宇 付裕儒 吉林师范大学;王思瑶 吉林省长春日章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