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蜀炎
“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1919年,李大钊在发表中国第一篇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同时,又写下了铿锵有力的《牺牲》。
这当然不是巧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揭示着这样一个“铁的必然性”——唯有“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的无畏牺牲,才能让一个民族迈出风雨兼程的脚步,才是一个政党历经磨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密码。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检索百年前的各种报刊不难发现,苦难与苦闷,是那一段泛黄的历史底稿中最常见的词汇。风雨如磐的民族苦难,成为了先锋队的集结号。
负弩前驱,这是古人留下的充满了激情与铁血的成语,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准确刻画——负弩者,携带武器;前驱者,斩关夺隘、剑及履及、奋勇向前……
史学家简洁而明晰的论断:“历史,就是人。”一切难关险境都在锻造着创造历史的人。
80多年前的夜色迷雾中,8万6千多名红军在月光下悄然趟过于都河撤离瑞金时,并不知道将去向何方?不知道哪里是尽头?当然,更不知道队伍里最终能够到达目的地的兄弟,不过十之一二……
他们不是迁徙的候鸟,而如逐日的夸父。虽然他们不知道将会遇到怎样的险关困境,但他们却用脚步创造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辉煌,宣告了这样一个真理——革命理想高于天。
当年的法国《人道报》对这些英雄好汉有过这样的激情评论:“英勇的中国同志的民族精神,突然像一道新的万里长城耸立起来。” 长城,是一种披坚执锐的身姿,是一种经山历海的存在,更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历史逻辑——山河属于不屈不挠的屹立者。
1933年7月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颁布了我军最早的《军人誓词》,第一条就写得分明:“为工农的解放而斗争到底。”何谓“斗争到底”?那就是即便倒下,身躯也要作为醒目而耀眼的路标,始终指向胜利,“不胜不休”。
一个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而星空的仰望者从不畏惧在披荆斩棘中洒血前行。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28年的英勇奋斗中,为革命事业牺牲就义的同志留下姓名的,尚不到十分之一。秉承忠诚的血脉,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这样的队伍,构成了一个民族改天换地历史叙事中最有价值的导读。
土地,给了像土地一样淳朴的农民;蓝天,给了像蓝天一样纯洁的孩子;红旗,为鲜血染红红旗的先烈飘扬……
可是,战斗从未止息。新中国百废待兴,兴,意味着一次次闯难关。
面对一片凋零的民族工业和落后的农耕业,加之帝国主义强聒不止的威胁,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向中国、向世界发出史诗般激越的宣言:“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拔剑何峥嵘,侠骨磨青天。”几十年时空叠影间,在新中国光荣的征程上,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人民面对内外挑战、风雨兼程、勇往直前,续写着史诗般的胜利。
一部百年激荡史,无数英勇奋斗人。这就是一个政党的红旗谱,一个民族的胆剑篇、一支军队的热血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