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作环境中档案管理利用实践

2021-08-13 02:33李华梅
兰台内外 2021年20期
关键词:档案管理内容信息

李华梅

摘 要:新时期,国家地质勘察工作逐渐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地质事业繁荣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地质科普理念和认知的拓展。根据实际环境的了解与规划,调整好地质档案工作的内容,并且根据产业资源进行梳理与调控。完整地利用资源整合实现良好的工作效果,并且保持档案管理的有序性与时效性。本文从实际地质工作中进行探索,分析地质档案的区域性以及周期特点,了解分类、归档等方面的地质档案管理方法,从实际工作以及环境中提炼工作的有效措施和地质档案管理的策略,从而实现有效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地质工作;地质领域;档案管理

一、地质档案的主要特点

1. 区域性

地质档案工作对于地质工作的影响非常重大。工作通常根据一定的地域性和具体的环境进行普查以及研究。在一定区域范畴中了解地质活动的状态并且有效地提升活动规律的可行性。在地质档案管理中,鲜明的区域性特征应该强调活动的依据,并且根据地域的特征进行信息和资源的整合。了解整理的过程,在整理中形成统计的规范,并且形成地域性需求的相互关联。地质档案作为重要的地质信息媒介,应该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活动情况和地理信息进行管控与信息的整合,调整地质工作以及工作需求,保证地质档案的区域化特征。

2. 成套性

地质档案涵盖地质项目的完整信息,并且进行系统规范与严格的资料信息收集。一般情况下,地质档案中以汇总报告为依据,达到地质工作要求并且根据环境因素进行材料管理,保持原始记录的完整性。水文等多种现实材料的整合与归纳,针对成果图、实物地质材料等形成完整的系统存储。从整体分析,整套的信息内容以地质报告为中心,构建整体的系统内容以及前后链接,保持文件的一致性与准确性。这种档案的主要特征,能够实现地质档案科技关联效率,并且形成完整的信息整理,减少信息丢失以及错误漏洞差异。

3.多样性

在管理工作中,可以根据有关的法律内容实现档案管理的多样化。依据相关的《原始地质资料归档目录》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规定内容,了解地质档案底稿和底图的类别。从多元化测绘资料分类,了解地质观察的分类,勘察过程中现场的检查以及试验的分类,勘探工程进行调控,包含采样测试鉴定以及采油类别,完善仪器在工作中的记录标准,并且保持动态资料的校对,依据影响资料内容,覆盖综合资源配对以及技术应用。从整体分析,地质档案的类别很多,主要以地质信息以及工作需求进行划分与归档。多样性的档案特点能够提升地质信息处理的宽度,保证复杂的地质工作针对合理资源的利用能够实现有效的地质信息获取。

4.周期长

地质档案的周期性较长,应用了工作中的覆盖性以及工作实验的可行性分析,保持了工作环境以野外地勘、物质勘察与测绘等工作内容。涵盖地质工作的流程以及环节众多复杂,以至于工作的周期相对较长。包括地质探矿中涵盖地质调查、普查以及勘探的多个阶段,地质工作汇集了编制地质内容,工作延展到一定区域的野外勘测内容,再进行后续工作的整理,进行编制地质成果以及报告进行整理审批,多种程序的流程与验证会达到二三年或者更长,加大了地质档案管理难度。

二、地质档案管理的方法

地质档案管理形成了一定的方法与措施。工作中需要了解档案管理特性,并且根据有效的措施以及地质档案资源整理,完善整个工作的规范与技术水平提升。

1.科学分类

地质档案的管理中需要有效的科学分类并且完成相关的内容。根据工作档案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工作安排。地质档案分类是管理工作的基础,依据管理的内容进行归档、分析,明确类目的有效管理,并且在整理中保持资料的完整与统一。根据 《原始地质资料归档目录》等,可将地质档案分为基础地理、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质资源、遥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类等九个二级类目。根据地质档案管理需要,可在二级类目下再划分若干三级类目等。保持一定的统一性与合理性,根据具体的工作要求以及地质项目的细化内容形成有效的級别处理和项目分类的安排,保持良好的科学分类与档案的安置。

2. 规范流转

地质工作中安排与衔接相对复杂。工作内容多,工作地点以及单位链接整体。保持档案资料的单位安置,并且根据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与特征进行完善与调控。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涉及的工作范围较广,关于生产、资料收集以及不同的单位之间的衔接都需要很多操控与整理。其环节多、流转复杂,针对整体目标以及作业之间的关联都需要进行层次划分以及不同地质档案间的梳理。针对生产单位资料以及电子文件的查验而调控,移交以及地质档案管理的可控性与数据整理,最终实现电子文件验收和归档。针对地质档案管理进行有效的目标预测以及联系的结构探索,保持整体制作以及监测的一致性与合理性。规划完善、提升流转能够有效实现地质档案管理的任务与目标。

3.及时归档

地质档案管理中尽量保持了及时归档的原则。在工作中针对档案管理的方向和要点形成编制的有效规划以及系统的延伸。根据地质工作内容、档案归属的原则,保持了管理的核心与重要内容,从档案编制环节以及地质档案电子优化,纸质地质档案编号包括“地质类”“水文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与勘探”“年度”“工程号”“案卷号”等基本结构组成,确保纸质地质档案分类及排序的科学性和规律性。电子地质档案编号包括“地质类”“水文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与勘探”“年度”“工程号”“光盘号”等基本结构组成。针对档案管理的内容,保持及时归档,并且调控地质档案的一致性原则,完成及时归档与策略的输出。

4.高效建库

数字时代,应用地质档案管理需要构建高效的数据库和信息资源搭配。地质档案具有大量数据信息,其具有多元化与异构特征,应该实现档案专项数据信息整合,构建信息库,完成集中化数字化管理。要按照 《档案法》 《保密法》 《原始地质资料归档目录》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 等若干规定,结合地质工作实际,将地质档案原始数据信息、基础数据信息和成果数据信息等录入到具体的专题数据库中。基于地质档案工作的需求以及特征,需要结合档案数据信息以及做好编码属性,并着实地进行研究与深化处理,保持信息数据的代码、长度以及名称的准确,实现数据项目编制,完成地质档案需要的信息整理,并形成稳定长期的建库资源。以此,完成现实中档案管理以及保密性的措施,实现档案数据的高效利用与信息存储。

猜你喜欢
档案管理内容信息
关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探析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卫生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档案管理现代化中档案管理原理的运用分析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