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化学课外探究性活动的有效性策略

2021-08-13 15:51张宁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高中化学有效性

张宁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师不能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而要突出课外探究性活动版块的优化设计,引导课堂与课外之间形成交互关系,使高中化学教学展现出实践性的特点。基于此,本文结合高中化学课外探究活动案例,分析了实际活动设计技巧,希望能为开展高中化学课外探究活动提供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外活动   有效性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化学课外探究性活动设计一直处于相对粗放化的状态,所以难以发挥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效能。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正确看待高中化学课外探究性活动设计的价值,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一、选择合适主题,设定针对性活动目标

课外探究性活动首先要具备合适的主题,教师要围绕主题优化设计各项实践性活动内容,这是引导实际课外探究性活动朝着目标性方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以“氢氧化铝在氨水中溶解性”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在中学阶段,学生就知道了氢氧化铝是一种能和酸碱产生反应的两性氢氧化物,其化学实验主要是比较可溶性铝盐类和过量弱碱氨水强碱之间的反应,由此可以发现其难以溶于过量氨水,但是可以溶于强碱。实际上,其在弱碱环境中的溶解性知识点,还牵涉沉淀溶解平衡、电离平衡及晶体晶型材料相关的问题,但是这些在课堂上都没有呈现。

基于上述学情分析,教师要设定具有针对性的活动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探究氢氧化铝在氨水环境中的溶解情况。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平衡原理知识;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物质晶体晶型对实际性质造成的影响;最后,在实际探究性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升学生的问题推理分析能力。

二、科学设定活动,构建探究活动的氛围

在界定活动主题和活动目标后,接下来教师就要优化设计实际活动过程,确保各个步骤进入井然有序的状态。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教师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强弱电介质的电离平衡知识,沉淀溶解平衡知识,并向学生提出对应的科学探究性问题。如“同浓度的弱碱和强碱之间存在怎样的差异性?”“如果氨水浓度在增加,实际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会不断提升吗?”“在此过程中,如何采取措施去实现NH4同离子效应的规避?”等。上述问题会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状态,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在实践环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教师要制备氢氧化铝,在制备完成之后,可以配置不同浓度的氨水,进行标号后,实现对应氨水pH取值的设定,然后将其记录在表格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划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方案,然后按照实际步骤进行操作,每个小组需要归结自己观察的结果,做好观察记录。

第三,结合上述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小组探究的状态。首先是进入理论角度,归纳总结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如进行氢氧化铝与氨水之间的可逆反应,由此获取对应离子方程式,收集更多的资料数据,计算不同晶型的氢氧化铝的对应结果,并将其绘制成为表格,确定实际K值后,界定实际溶解性最好的方案;接着,教师鼓励学生从热力学的角度,归结氢氧化铝溶解性与物相之间的关系,这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良好途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设计高中化学课外探究性活动时,教师必须从多个维度入手,设定合理的主题,选择针对性的目标,由此进入精细化的活动过程管理状态,增强学生之间的交互,使得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探究,这对于锻炼高中生自身的核心素养是很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王寿红.高中化学新课标实验要求分析与启示[J].化学教学,2020(2).

[2]陈博,魏冰,陈凯.化学教师实施“科学探究”活动的影响因素[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1).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规划课题《民族地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成果,課题立项号:GS[2019]GHB1865。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高中化学有效性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