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义珑
南安军①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②,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③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④。
★【注释】
①南安军:南安,今江西大余。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在广东被俘北行,次年出大庾岭。军,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②梅花南北路:梅花,大庾岭上多梅花,又称梅岭。南北路,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西大余县。③饿死:文天祥在途中曾绝食数天,决心饿死殉国。④采薇:用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的故事,表明誓不投降的决心。
★【背景】
公元1279年(祥兴二年),南宋崖山被元軍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在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时写此诗。
★【鉴赏】
梅关的故事总是被文人墨客续写。44岁那一年,曾官拜宋末右丞相的文天祥被元兵押送燕京,取道梅岭,至南安军,被锁舟中。舟外江面,漫天凄雨。而浮现在他脑海里的却始终是梅关傲雪的红梅,如同他爱国报国的赤胆忠心。于是,这首名作便诞生了,这与他的名垂千古的《过零丁洋》一脉相承,充满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气概。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写出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显示出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无尽的悲伤袭上诗人的心头。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行程的孤单,分外沉痛。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诗人站在岭上,遥望南安军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这一句暗用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和丁令威的“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诗人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诗人常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这句诗用了伯夷、叔齐的故事:商朝亡国后,宗室伯夷、叔齐二人,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野菜充饥,终于饿死在山上。
这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于质朴之中见深厚之性情,可以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
一箫一剑平生意
——读文天祥《南安军》
五月的梅岭
下苦雨 刮凄风
舟 锁江中
在孤单和摇曳之间泅渡
浅浅地划开波痕
犹如割开一道道的伤口
像是朵朵红梅开过
像是积雪深掩
一条河流
流过心头
从此断了归途
所有的世界,不再有春天来过
回家,家没有了方向
青砖灰瓦 斑驳门楣
古老的灶台
再也无法传承宋时的烟火
从来未留意春秋不见
更不相信曾经不分离的誓言
变成一春一秋
变成另外的城郭
是烈马 就战死疆场
一壶浊酒 大口喝下
喷出至死不渝的文字
洒满天涯
泪尽北枝花
——《一萧一剑平生意》创作手记
梅岭不仅以梅花称奇,更以梅关古驿道闻名于世。悠悠千年的梅关古驿道是一条鹅卵石铺成的石头路面,弯弯曲曲伸向梅岭山顶,穿过顶端山坳约4.5米。梅关古驿道是古代中国江南唯一的一条“国道”,是中原地区同东南沿海相沟通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人都要经过这里,而今仍然保存着原始风貌。在中国古代,从北方向南方走,出大庾岭(梅岭)后仿佛就是蛮荒之地,这条路也是古代被贬官员的流放途径,多少文人在此写下了去国离乡的伤心诗篇。然而此时文天祥身为俘囚沿着相反的方向朝着故乡行走,却有着更惨痛的亡国之恨。
“五月的梅岭/下苦雨 刮凄风/舟 锁江中/在孤单和摇曳之间泅渡/浅浅地划开波痕/犹如割开一道道的伤口/像是朵朵红梅开过/像是积雪深掩/一条河流/流过心头/从此断了归途/所有的世界,不再有春天来过”。这些诗句还原了当时的环境和诗人的心情。
梅关古驿道上一路梅花一路诗。“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三国时期校尉陆凯率军征讨海南,经过梅关古道正值梅花盛开,折梅吟下了《赠范晔》,这是中国第一首梅花诗。而此时的文天祥却在梅岭喋血哭喊:“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回家,家没有了方向 /青砖灰瓦 斑驳门楣/古老的灶台/再也无法传承宋时的烟火/从来未留意春秋不见/更不相信曾经不分离的誓言/变成一春一秋/变成另外的城郭”。家乡近在眼前,成为囚徒而归故里,还不如不归!山河依旧,城郭沦丧,一切都无可挽回。
有人说,文天祥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士大夫,是孟子舍生取义的最大实践者。国之既倾,己运多舛,但心存高洁,壮志不移。“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唱出了他的爱国之志,风雨梅花见证了他的一片丹心。“是烈马 就战死疆场/一壶浊酒 大口喝下/喷出至死不渝的文字/洒满天涯”,表达了我对诗人的无限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