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华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介入手术室 (江苏 无锡 214000)
内容提要:目的:探究分析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6月,74例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于本院就诊治疗。随机分组,37例常规组患者治疗方案为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植入,37例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直接冠脉支架植入,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状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长及X射线照射时间短于常规组,造影剂使用剂量少于常规组,支架植入成功率高于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长,缩短X射线的照射时间,能够明显降低造影剂使用剂量,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更小,手术安全性更高,支架植入成功率也明显高于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植入。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危急重症,其发病机制原理为心肌持续性缺血,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异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多种严重病症,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极易导致患者死亡[1]。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治疗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主要应用治疗方案之一。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分析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详情如下。
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6月,74例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于本院就诊治疗。纳入患者标准均参照急性心肌梗死诊断[2]标准进行,所有患者均于病发12h内接受治疗,排除认知功能异常患者,排除沟通功能缺陷患者。随机分组,37例常规组患者治疗方案为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植入,37例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直接冠脉支架植入。其中常规组男女比例为19/18;年龄54~79岁,平均(66.38±5.43)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0/17;年龄55~80岁,平均(66.72±5.71)岁。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伦理标准委员会批准该研究进行,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且同意参与。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口服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药物,其剂量标准分别为300~600mg以及300mg,并进行冠脉造影。
常规组患者治疗方案为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植入。
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直接冠脉支架植入,将雷帕霉素作为涂层药物,利用制导管将支架安置于冠状动脉狭窄处,将支架扩张后以内推的方式向患者冠脉注射替罗非班药物,推注剂量标准为10μg/kg,随后以静脉滴注的方式为患者持续滴注替罗非班,滴注剂量标准为每分钟0.15μg/kg,持续滴注时间为3d,并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应用时间控制在3~5d内,术后患者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每日服药剂量为100mg,术后1年内每日需服用75mg氯吡格雷药物。
统计分析常规组与研究组手术进行情况,评估指标包括手术时长、造影剂使用剂量、X射线照射时间以及支架植入成功率。统计分析常规组与研究组不良反应率,包括无复流、支架内血栓以及心脏不良。
对常规组与研究组手术进行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率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不良反应率及支架植入成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手术时长、造影剂使用剂量、X射线照射时间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研究组手术时长及X射线照射时间短于常规组,造影剂使用剂量少于常规组,支架植入成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常规组与研究组手术进行情况
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常规组与研究组不良反应率[n(%)]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主要途径之一为再灌注治疗,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植入以及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治疗均属于再灌注治疗方案[3]。这两种治疗方案的作用原理均是通过扩张植入支架来改善患者血管狭窄、阻塞情况[4]。
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植入需通过球囊预扩张撑开血管,该操作存在导致患者血管斑块破裂的风险,还可能会激活患者凝血系统,因此在支架植入过程中需尽量减少球囊扩张操作的执行次数,以提高患者手术安全[5]。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治疗有效避免了球囊扩张操作可能带来的并发症状风险,能够更好地对患者手术安全进行保障,支架表面的雷帕霉素药物涂层能够对平滑肌细胞的移行及增殖起到有效抑制作用,对支架植入操作的进行有利,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支架植入成功率,能够明显降低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刺激反应,进而得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6]。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手术时长及X射线照射时间短于常规组,造影剂使用剂量少于常规组,支架植入成功率高于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治疗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影响明显低于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植入治疗,具有更高的手术安全性,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手术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