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旅游专业学生美德教育实践路径

2021-08-13 03:51谭富美
亚太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美德导游

谭富美

(1.辽宁省大连旅游学校;2.辽宁省大连女子学校)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民族精神的积淀和社会道德发展的基础,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新时代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聚焦职业教育,它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具体来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毕业生相对更早进入一线工作岗位。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其融入旅游专业教学中,首先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成就个人职业发展,使之成为真正的文化传播“民间大使”。其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关于“礼仪”“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思想,均是从事服务业必不可少的。将传统文化融入旅游专业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提升职业素养,更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新青年。因此,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旨在让学生从传统美德中受到德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

一、扎根职教一线,构建旅游专业“一贯制”传统美德教育体系

美德教育是一生的事业,职业教育阶段,我们能够做的是孕育“美德种子”,帮助学生获取在人生和职业生涯中“终身学习”的能力。

“环境能造就人”,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美德的环境,可以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可以改善性情、陶冶情操,使无形的文化美德无声渗透思想行动。学生所处的环境主要由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构成。根据职业院校特点,我们还可以提取专业教育这一维度,进行具体分析(如右图)。扎根职业教育一线德育教学实践,即学校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维度,构建旅游专业传统美德教育体系。

目标:职校美德教育一贯制

二、理实结合打造新时代最美“准导游”

基于传统美德意识培育、传统美德知识底蕴积累、传统美德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教育目标,设置以下课程思政下的沉浸式教学课程。

一是必修类。包括专业理论课堂: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基础知识、旅游地理、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中国历史、礼仪。专业实操教学:导游业务、大连导游、辽宁导游。通识课: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德育、语文、英语。素养周:每周设置三节课时的素养课,课程范围涉及中国传统文化、职业技能、心理健康调节、生活技能等。以资源共享、学生主导、线上学习形式呈现,并上传每节作业。

二是选修类。包括兴趣小组:导游兴趣小组、戏剧社、志愿者社团、读书角。赛事活动指导:文明风采大赛、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导游风采大赛、国文经典征文、诵读大赛等。

同时,进行任务驱动下的实践体验,提升综合素养。一是班级常态化活动,包括主题班会、读书交流会、美德日记、文明标兵、优秀员工评比、小小讲解员等。二是校内赛事活动,包括技能节汇演活动、“校园开放,职业体验日”、校园足球大赛、板报设计、征文等比赛与活动。三是其他类型活动,如志愿者活动、市文明风采大赛、省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等。四是校外开展2.5+0.5校企合作实习项目的职业初体验。

三、德育实施——无形无声的正迁移

(一)实施基础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少年学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性工程,是新时代的呼唤,更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教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我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立体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班级为单位,以教育为本,联动专业教学、学生赛事活动与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从学生入学开始、自班级文化开始,思政入班级入课程。

(二)实施过程

1.美德培育之土壤——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集体的灵魂和脊梁,每一位同学的小目标汇聚成班级努力的大方向,班级是学生接触的最早的类社会性群体组织,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样式,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文化载体。我们关注美德教育,就不能忽视对班级文化的研究。而班级文化,是学生入学、班级成班就开始的。班级环境布置、班级制度、班级软件配置等都属于班级文化构建范畴。

2.美德培育之课程思政下的沉浸式教学

(1)理论课堂。理论课程在职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通识课与专业课。思政可以渗透所设置的课程,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将传统文化美德与职业理论素养结合。(2)实训课。在理论基础的积累之上,结合旅游专业特色,将之转化为兴趣,内化为行为指导,具体表现在导游词选择、讲解,甚至能够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创作。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提升美德素养与职业能力奠定基础。(3)特色传统文化课上的最美“准导游”。我校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以教材内系统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能培养为途径,但不拘泥于教材与课堂,深入生活,营造博学、传统并与时俱进的班、校文化氛围。(4)特色素养周:每周设置三节课时的素养课,课程范围涉及中国传统文化、职业技能、心理健康调试、生活技能等。采用资源共享、学生主导、线上学习形式呈现,并上传每节作业。(5)各类赛事指导。结合职业教育特色、职业院校学生特点,从兴趣激励与奖励机制角度入手,通过活动、赛事的参与,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提升学生成就感、收获感、责任心、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基于以上,开设赛事指导是十分必要的。活动赛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通过这部分教育与指导所渗透的美德教育,深入学生内心与观念的效果更显著,并能塑造榜样,产生正向榜样效应。

3.美德培育之实践体验驱动下的素养提升

知易行难,要推动进头脑,形成学习效度。让学生真正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师生的学习和工作,达到知行合一,承担起建设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重任,让职校学生树立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统筹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道德规范。

4.美德培育之延展以班级为单位的自媒体资源库

三年的校园生活是孕育美德“种子”的基础,怎样将这份美好保存在毕业校友的心中、脑中,形成美德素养的延展呢?结合新时代、自媒体的发展趋势,青年学生的兴趣和习惯,将这三年间的积累汇聚成资源库,不仅可以供毕业生回顾,也能作为美德教育资源。未来可以继续充实,不只是影像,还有文字档案,将每次的经验记录保存下来。

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职生这个学生群体,其特殊性在于学生的年龄层次和社会认知,学生多在中考中失利,失去对未来的期许,面对职业学校专业及未来就业情况认识不清,入学初大都处于迷茫状态。因此,职业教育特别是德育思想教育更要求因材施教、因才授教,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成长的最佳途径。而文明行为是一种自觉行为,在中华传统美德大环境之下,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更应与传统美德教育结合,实现从专业课到通识课再到实践活动,最终到职业岗位的一贯性、体系化。

注重德育精神与文化教育双培养,发展活动育人功能,培养青少年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时代精神,将德育与文明风采活动相结合,推进校园德育。注重学生个人特长与专业特长的培养,发挥特色教育优势。我们相信,文明意识和文明精神将影响人们的行为,激励每位导游立志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最美导游,进而影响每一位游客。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美德导游
寻找火星导游
身边的传统美德
诚实是美德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