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嵌入、绿色技术创新与创业企业碳减排

2021-08-12 18:23周键刘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1年6期
关键词:创业企业

周键 刘阳

摘要 “双创”的蓬勃发展以及“建设美丽中国”时代背景下,创业企业成为承担社会环保责任、实现碳减排目标、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主体,如何提升创业企业的碳减排担当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基于制度理论和嵌入理论,结合中国第10次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库中的2 703家创业企业调研数据,在将制度嵌入划分为政治嵌入、市场嵌入和行业嵌入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三种类型的制度嵌入对创业企业碳减排担当的影响,并同时分析企业内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对创业企业碳减排担当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制度嵌入中的政治嵌入、市场嵌入和行业嵌入均有助于提升创业企业在投资方面的碳减排担当,且创业企业家的政治身份嵌入比政党身份嵌入具有更强的提升效应,市场嵌入比政治嵌入和行业嵌入具有更强的提升效应。②制度嵌入中的市场嵌入和行业嵌入有助于提升创业企业在费用方面的碳減排担当,且市场嵌入比行业嵌入具有更强的提升效应。③创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有助于提升创业企业的碳减排担当。研究结论在理论上丰富和拓展了碳减排担当领域的研究情境,凸显了碳减排制度多主体参与的特征,且为探讨企业的碳减排责任问题提供了整合性的研究框架。在实践上对于理解中国情境下创业企业碳减排担当的影响因素,打开外部制度嵌入以及内部绿色技术创新对创业企业碳减排担当作用机理“黑箱”,探索提升创业企业碳减排责任和担当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 碳减排;制度嵌入;绿色技术创新;创业企业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21)06-0090-12  DOI:10.12062/cpre.20201214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业企业逐渐成为提升经济活力、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也成了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碳减排目标和推动环境治理的重要主体。由于创业企业存在着“新创弱性”的特点[1],现有创业领域的研究侧重于探索如何在有限资源条件下提升创业机会开发效率与企业存活率等问题,对创业企业的碳减排方面的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却鲜有涉及[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作为环境治理和碳减排的主体之一,创业企业不能因其资源匮乏等“新创弱性”而成为企业碳减排担当的“法外之地”。现有部分研究发现,创业企业碳减排责任的履行与企业的成长并非互斥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创业企业进行关系网络的拓展与优化,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绩效表现[3]。因此,探索如何提升创业企业碳减排担当问题不仅关系到创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支撑作用。

现有关于企业碳减排担当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碳减排行为、环境行为与绿色行为等方面。Homburg和Stolberg[4]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认为企业碳减排行为可以被理解为企业为平衡各利益相关方的权益,而对自身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对各利益相关方的合理诉求做出反应的行为过程;Sarkar[5]从业务管理的角度定义了企业碳减排行为,认为其是企业在管理“业务-环境”界面过程中部署的系列政策;企业绿色行为的研究者则从生产运营的角度,认为将绿色思想应贯穿到企业从产品采购到制造销售的全过程中,并在此过程中采取积极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6]。作者从创业企业的可观测性角度出发,以前述企业碳减排环保/绿色相关研究典型定义作为出发点,将创业企业碳减排担当划分为强制性碳减排担当与自愿性碳减排担当,其中强制性碳减排担当指的是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必须履行的碳减排行为,例如含碳废气排放规制,自愿性碳减排担当指的是企业主动履行的碳减排行为。

以往关于企业碳减排担当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以制度理论作为研究切入点探索制度环境要素的影响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例如,Chang等[7]发现不同环保规制强度下企业的环境绩效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范子英和赵仁杰[8]探索了司法制度环境对污染治理的影响,发现法制强化有助于改善环保治理;吴建南等[9]则发现政府的环保约谈对部分区域的碳减排等环境问题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一方面,以政府为代表的主体只是制度环境的构成部分之一,制度环境中还应该包括市场和中间组织在内的主体,这些参与主体对企业碳减排行为也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10];另一方面,企业的碳减排担当不仅需要以制度环境为代表的“外部规制”,更需要企业自身的“内部规制”。例如张娟等[11]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是环境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别地,创业企业由于组织合法性不足[12],更需要通过碳减排担当获取到社会认可,但“新创弱性”所带来的资源短缺使得创业企业无法同成熟企业一样进行同等投入,因而创业企业的碳减排担当尤为值得关注。为弥补上述研究缺口,本研究将借鉴制度理论和嵌入理论,在创业情境下探索制度嵌入和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碳减排担当的作用机理,以期从理论上丰富创业情境下企业碳减排担当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外部制度嵌入和内部绿色技术创新对创业企业碳减排担当的刻画,从实践上为创业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承担碳减排责任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制度被认为是企业需要遵守的系列准则,也是影响创业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碳减排担当等行为的重要宏观环境[13]。现有研究发现,由于制度的复杂性以及多元性,运用制度逻辑理论更适合于解释企业行为的异质性,基于此,Greenwood等[14]在划分政府、市场、污染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利益主体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制度环境的分析框架,认为异质性的制度环境导致了差异化的企业碳减排行为,特定的制度嵌入情境是影响企业碳减排担当的关键要素。作为新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创业企业嵌入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中,如张玉利和杜国臣[15]所述,政府和社会公众期待着创业企业能够积极履行碳减排等环保责任,出现了环保责任从成熟企业向创业企业前移的趋势。可以发现,创业企业的制度嵌入具有特殊意义,企业需要通过制度嵌入来获取政府、市场、行业协会、社会公众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与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因而本研究借鉴杨学儒等[10]的做法,从政府、市场与行业三个方面考虑创业企业的制度嵌入水平。

1.1 政治嵌入与创业企业碳减排担当

企业的政治嵌入指的是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统称[16],创业企业的独特属性使得目前中国大多数创业企业的政治嵌入主要通过创业者完成,创业者的政治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因而可以用于反映企业的政治嵌入情况[17]。

现有研究普遍发现,创业者的政治身份有助于帮助创业企业克服“新创弱性”,获取新创组织合法性,接触到更多稀缺资源与获取融资便利,缓解融资约束[18]。作为获取政治资源的回报,创业企业必然会通过积极配合政府行动、响应政府号召等方式帮助政府部门提升政绩水平。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其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指标占比高达90%,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已成為各级政府的核心关注点。一方面,通过政治嵌入获取市场机遇与稀缺资源的创业企业出于“回报”目的,会积极主动采取增加碳减排投入等方式帮助政府完成考核任务;另一方面,创业者的政治身份迫使企业接受更多的社会监督,其违规成本显著高于非嵌入企业,因而创业企业会表现出更优的碳减排担当。此外,Scherer和Palazzo[19]研究发现,当面临碳减排等环保考核压力时,政府相关部门会优先考虑“身边人”,即优先选取政治嵌入程度高的企业进行动员,促使具备政治身份的创业者优先在其企业中实行碳减排措施。综上,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a:创业企业的政治嵌入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碳减排投资。

H1b:创业企业的政治嵌入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碳减排费用。

1.2 市场嵌入与创业企业碳减排担当

企业的市场嵌入指的是企业在市场中的参与状态以及企业受市场规制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企业在市场中的嵌入状态对企业的碳减排绩效和社会责任均具有显著影响[20],且嵌入程度差异会对企业资源获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获利产生影响。杨学儒等[10]研究认为,由于目前国内与环保及社会责任相关的市场制度尚未完善,应用国内市场嵌入进行研究会引发结果偏差,因而在研究市场嵌入的作用机理时,更优的做法是考察国外健全市场制度下的嵌入状况及其作用后果。因此,选取创业企业的国际市场嵌入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对创业企业碳减排担当的影响。

创业企业主要通过出口产品或服务等嵌入到国际市场中,这种国际化的市场嵌入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企业的碳减排担当:首先,国际市场中的产品或服务会受到更加严格的碳减排等环保方面的检验和认证,为使自身产品或服务得到主流市场认可,符合碳减排市场规制,创业企业需要不断增加碳减排方面的投资和费用;其次,嵌入到国际市场的产品或服务一旦出现碳减排等环保方面的问题,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及随之带来的不利后果迫使创业企业进行更高程度的碳减排投入,以避免因环境方面的问题使企业遭受损失;再次,Marquis和Battilana[21]发现国际企业的绿色供应链具有传递效应,即绿色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碳减排行为要求具有一致性,这在客观上提升了链内企业的环保透明度,并能够帮助链内企业获取环保溢价,因而市场嵌入程度深的创业企业更愿意在碳减排方面进行投入。综上,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2a:创业企业的市场嵌入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碳减排投资。

H2b:创业企业的市场嵌入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碳减排费用。

1.3 行业嵌入与创业企业碳减排担当

企业的行业嵌入指的是企业在行业协会等中间组织中的参与状态以及受影响的程度。在我国特殊的新兴市场经济环境下,行业协会是一种符合“会员逻辑”和“影响逻辑”的特殊半官方组织,并通过资源的整合以及社会网络的构建和联结能力承载着部分管理职能[22],在高碳减排任务考核的政府压力下,行业协会成为引导会内企业承担碳减排责任的重要主体,通过对入会企业特别是新入会企业在碳减排投入方面进行干预以帮助政府完成考核任务并获取相应的资源回报。

在对创业企业的碳减排投入干预方面,行业嵌入主要发挥着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遵循着“会员逻辑”,行业协会等中间组织为入会企业提供会员服务,并要求入会企业遵循行业内共同碳减排准则[23],杨学儒等[10]研究认为在企业的碳减排等环保规制方面,行业协会拥有专业化的优势,能够比政府部门制定出更加细致可实施的行业碳减排规则,创业企业通过行业嵌入可以直接获取到可操作性的行业碳减排标准,客观上减少了创业企业的探索成本;其次,遵循着“影响逻辑”,具有半官方性质的行业协会拥有着对政府相关部门决策的影响能力,会为维护会内企业共同利益而对政府施加影响,在碳减排担当方面,行业协会等中间组织会要求会内企业严格遵守相关碳减排规制,并借此积极参与相关碳减排标准的制定,即可以通过“环保渗透”的方式争取最优的碳减排政策并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因而会内创业企业在双重逻辑的成本及利益驱动下,会主动承担碳减排责任并增加碳减排方面的投入。综上,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3a:创业企业的行业嵌入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碳减排投资。

H3b:创业企业的行业嵌入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碳减排费用。

1.4 绿色技术创新与创业企业碳减排担当

企业的碳减排担当不仅需要以制度环境为代表的“外部规制”,更需要企业自身的“内部规制”,作为一种具备新颖与价值性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环境改善的创新行为,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成为承担碳减排责任,改善环境的关键性内在条件。现有研究主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视角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展开研究,广义视角的研究者认为,凡是对企业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升级以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创新行为,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都可以视为绿色技术创新[24-25];而狭义视角的研究者认为,绿色技术创新仅代表了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在环境技术、环境工艺方面的创新[26]。本研究认为,创业情境下的企业由于资源的约束性,难以从软硬件多方面进行绿色创新,因而狭义视角的定义更适合创业企业。

现有研究发现,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主要通过三种影响效应对碳减排行为产生影响:首先,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提升效应,Ooba等[27]发现可以通过提升企业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方式,推动企业的碳减排,是一种企业履行碳减排担当的有效手段;其次,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锁定效应,能够将企业的环境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最后,绿色技术创新同其他类型的创新一致,具有溢出效应,绿色创新的溢出不仅有助于加快碳减排等绿色知识的传播[28],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绿色产品或服务溢价,帮助创业企业取得绿色优势,因而创业企业会表现出更高的碳减排热情。综上,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4a:创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碳减排投资。

H4b:创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碳减排费用。

2 研究数据与方法

2.1 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自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以及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组成的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于2012年3—6月完成的第10次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库,该数据调研方式选取按万分之五比例抽样的形式,从截至2011年年底的全国967.7万户私营企业中抽取调查对象,共计划调查4 800家私营企业,由全国工商联和原国家工商总局各完成一半。其中全国工商联将在各省份按比例抽取调查对象,原国家工商总局将在各省份的工作联系点上抽取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实际发放调查问卷6 000份,回收到有效问卷5 073份,有效回收率为84.5%。

选择创业企业家为研究对

象,借鉴Shrader等[29]、Cardon和Kirk[30]的研究建议,认为初创期的八年对创业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此阶段中新的机会识别、新的创建问题等較为凸显,与成熟企业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基于此,作者根据数据库中私营企业的登记注册时间,选取2003年及以后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剔除了未填答登记注册年份的企业(共250家)以及相关信息填写不完整的样本企业,最终得到符合研究需求的样本企业2 703家。表1给出了研究样本的行业分布情况。

2.2 变量定义与测量

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来源与数据处理如表2所示。

2.2.1 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为碳减排担当。现有研究中关于创业企业的碳减排担当尚未有成熟的测量指标体系,部分学者研究认为,企业的碳减排行为与环保绩效方面的指标具有强相关性,因而可考虑从环保绩效方面进行度量。现有关于环保绩效方面的测量指标多从米尼400社会指数(KLD指数)[31]、企业污染排放量[32]和企业环保投资规模(EPI)[33]等方面进行度量,Hillman和Keim[34]认为多米尼400指数具有特定适用情境,对特定区域和行业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探索验证。企业的碳减排担当不仅体现为减少碳排放,更体现为减少碳排放所投入的费用,基于此,本文借鉴杨学儒等[10]的研究成果,从创业企业在碳减排方面的投入对碳减排担当进行测量,从创业企业的碳减排投资(PIV)和碳减排费用(PLF)两个方面进行度量,其中碳减排投资和碳减排费用均选取企业投入金额的自然对数。

2.2.2 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为制度嵌入和绿色技术创新。

在制度嵌入的度量方面,考虑到中国创业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与中国特殊制度环境,拟从政府、市场和行业三方面度量制度嵌入水平[10]。对于政治嵌入的度量借鉴了有关民营企业家社会身份[35]以及政治关联[36]等方面的研究,采用创业企业家的政党身份和政治身份两个指标。对于市场嵌入的测量借鉴了有关民营企业全球市场嵌入的研究[10],选取对象企业2011年向全球市场中出口的产品总额来表示,为减小分布差异性,选取其自然对数作为最终值代入回归模型中。对于行业嵌入的测量选取了有关创业企业家与行业内主要组织和管理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企业的管理者在行业的组织和管理结构中担任一定的职位,则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具备更好的洞察能力[37],基于此,选取了与政府和行业联系密切的全国工商联作为测量点。

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测量,现有研究中多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度量,一是选取与绿色相关的企业的专利申请受理量进行衡量[38-39],另外一种是在考虑创新效率的基础上,从成本角度兼顾企业工艺导向和产品导向的双重目标,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c (super-slack based model)模型进行衡量[40]。研究中兼顾两种衡量方式,从创业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与工艺改造方面的投资方面进行度量,同时为减小分布差异性,选取投资额的自然对数作为终值进行计算。

2.2.3 控制变量

根据现有研究的通行做法,选取了创业者个体、创业企业以及创业环境三个层面的相关变量进行了控制,以保证本研究主要结论及假设验证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轻研究误差。在创业者个体层面,选取了创业企业家的性别、年龄以及人力资本进行控制,在创业企业层面,选取了企业年龄、企业规模、企业销售利润率以及企业投资利润比进行控制,在创业情境方面,选取了创业便利程度以及信用环境进行控制。

创业研究领域,由于创业企业还不具备类似于成熟企业的完善治理结构,创业者个体的特质和认知对企业有着更重要的影响力[41],现有研究发现,以创业者性别和年龄为代表的人口统计特质使得创业企业在战略决策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42],而创业者人力资本则可以帮助创业企业积累经验,并进一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成长[43]。因而选取了创业企业家的性别、年龄以及人力资本作为个体层面的变量进行控制。创业企业层面,参照杨学儒等[10]以及许金花等[44]的研究,选取了企业年龄、规模、销售利润率以及投资利润比进行了控制。在创业情境方面,创业的制度要素已成为影响企业创新以及环保治理决策的重要外部情境[45],研究中选取创业环境中的企业创办便利程度和市场信用环境作为制度情境要素进行了控制

2.3 模型设定

为验证本文的研究假设,设计了如下的计量模型。

PIV=α1+α2 PAT+α3 PLO+α4 INE+α5 IDE+

α6 GTI+

αi ControlGENDER,IAGE,EDU,FAGE,FSIZ,ROS,

IPR,ENE,CRE+ε(1)

PLF=α'1+α'2PAT+α'3PLO+α'4INE+

α'5IDE+α'6GTI+

α'iControlGENDER,IAGE,EDU,FAGE,FSIZ,ROS,IPR,ENE,CRE+ε(2)

模型(1)和模型(2)分别考察了制度嵌入与绿色技术创新对创业企业碳减排投资和碳减排费用的影响。模型(1)中α1为常数项,α2表示政党身份对碳减排投资的影响,α3表示政治身份对碳减排投资的影响,α4表示市场嵌入对碳减排投资的影响,α5表示行业嵌入对碳减排投资的影响,α6表示绿色技术创新对碳减排投资的影响,αi表示本文控制变量对碳减排投资的影响。相对应地,模型(2)中α'1为常数项,α'2表示政党身份对碳减排费用的影响,α'3表示政治身份对碳减排费用的影响,α'4表示市场嵌入对碳减排费用的影响,α'5表示行业嵌入对碳减排费用的影响,α'6表示绿色技术创新对碳减排费用的影响,α'i表示控制变量对碳减排费用的影响。

3 实证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表3给出了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由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样本创业企业2011年碳减排投资(PIV)的均值为2.11,中位数为1.79,标准差为1.96;创业企业碳减排费用(PLF)的均值为0.65,中位數为0.69,标准差为1.62,两个碳减排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有一定的差值,说明虽然经过了取自然对数的处理方法,样本企业的碳减排行为仍存在着较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创业企业在两个碳减排指标方面的缺失率较高,表明创业企业在碳减排方面的环保责任与环保意识仍然任重道远,这与创业企业成长阶段注重成长的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46]。在制度嵌入方面,样本企业中向境外出口产品最多达3.8亿美元,但仍有大量企业未开展境外业务;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样本企业中新增投资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造的最多达2亿元人民币,仍有多家企业没有此方面的投入,说明样本创业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差异显著,且整体而言投入水平较低。

控制变量方面,截至2012年,创业企业家最大年龄为84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为43岁,且以男性企业家居多,占比达到80.9%,这与创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在创业情境方面,创办企业的便利程度以及信用环境的均值分别为2.33和2.38,均未过半,且标准差分别达到了1.01和0.87,这表明了国内的创业企业还面临着比较严苛的创业环境,会对企业的成长以及环保责任的履行产生重要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如表4所示。发现制度嵌入中,创业企业家的政党身份(0.150,0.137,P<0.01)、政治身份(0.259,0.234,P<0.01),创业企业的市场嵌入(0.474,0.382,P<0.01)、行业嵌入(0.267,0.260,P<0.01)以及绿色技术创新(0.589,0.515,P<0.01)均与碳减排投资和碳减排费用显著正相关,这初步为本研究的假设提供了方向上的论据。

3.2 多元回归分析

采用层级回归方法对假设进行了验证,表5显示了创业企业制度嵌入、绿色技术创新与碳减排投资之间关系检验的结果。其中,M1报告了本文所涉及的控制变量对碳减排投资的回归结果,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创业企业家的人力资本(R=0.098, P<0.05)和创业企业规模(R=0.543, P<0.01)对碳减排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创业企业年龄对碳减排投资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R=-0.138, P<0.01)。M2—M6分别报告了制度嵌入和绿色技术创新对碳减排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创业企业家的政党身份和政治身份能够正向影响碳减排投资(M2, R=0.200, P<0.05; M3, R=0.227, P<0.05),H1a得到了数据的支持;创业企业市场嵌入水平正向影响碳减排投资(M4, R=0.288, P<0.01),从而H2a得到了数据的支持;创业企业行业嵌入水平正向影响碳减排投资(M5, R=0.205, P<0.05),从而H3a得到了数据的支持;创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正向影响碳减排投资(M6, R=0.448, P<0.01),从而H4a得到了数据的支持。

表6显示了创业企业制度嵌入、绿色技术创新与碳减排费用之间关系检验的回归分析结果。其中,M7报告了控制变量对碳减排费用的回归结果,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创业企业规模(R=0.511,P<0.01)对碳减排费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M8—M9分别报告了制度嵌入和绿色技术创新对碳减排费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创业企业家的政党身份和政治身份对碳减排费用的影响不显著(M8, R=0.012, P>0.05; M9, R=0.024,P>0.05),H1b没有得到数据的支持,从而H1b不成立;创业企业市场嵌入水平正向影响碳减排费用(M10,R=0.181,P<0.05),从而H2b得到了数据的支持;创业企业行业嵌入水平正向影响碳减排费用(M11,R=0.130,P<0.05),从而H3b得到了数据的支持;创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正向影响碳减排费用(M12,R=0.335,P<0.01),从而H4b得到了数据的支持。需要说明的是,回归结果显示所有模型的VIF值均小于2,说明了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3.3 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不同学者对新创企业的界定标准存在差异,有学者认为新创企业可以界定为成立10年以内的企业[47],也有学者认为应该为成立时间在6年以内[48],因此分别选取企业成立时间小于等于10年的3 301家企业以及成立时间小于等于6年的2 041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发现与上文并无显著差异。选取的研究样本中,500人以下的中小型企业有2 528家,占到了93.5%,研究以这些中小企业作为分样本重复正文中的有关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文章的主要研究结论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4 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将创业企业制度嵌入划分为政治嵌入、市场嵌入和行业嵌入的基础上,从内外部两方面探索了制度嵌入水平和绿色技术创新对创业企业碳减排行为的影响,通过对来自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库中的2 703家创业企业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主要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结论:①制度嵌入中的政治嵌入、市场嵌入和行业嵌入均有助于提升创业企业的碳减排投资;②制度嵌入中的市场嵌入和行业嵌入有助于提升创业企业的碳减排费用,但政治嵌入对碳减排费用的提升作用不显著;③创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显著影响了碳减排投资和碳减排费用,有助于提升创业企业的环保担当。文章的研究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表明外部制度嵌入与内部绿色技术创新共同促进了创业企业的碳减排担当行为。

4.2 理论贡献

首先,以往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碳减排担当方面的研究主要基于成熟企业,认为成熟企业是承担碳减排等环保责任的主力。随着双创的普及以及创业企业的发展,创业情境下的碳减排担当问题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作者以创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创业情境下企业碳减排担当的影响因素,从而丰富和拓展了碳减排担当领域的研究情境。

其次,以往关于制度环境与制度嵌入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政府机构,从政府环境规制以及宏观方面展开,鲜有学者关注到了制度环境中多主体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作者基于制度理论和嵌入理论,从政府机构、外部市场和中间组织角度将创业企业的制度嵌入划分为政治嵌入、市场嵌入与行业嵌入三个方面,构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制度嵌入对创业企业碳减排担当影响的理论模型,不仅深化了制度嵌入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也更加凸显了碳减排制度多主体参与的特征。

最后,以往关于企业碳减排担当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多从单一角度进行,或研究探索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或从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技术创新等角度分析对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影响,尚缺乏从内外部结合整体视角的分析。该研究在创业情境下,从外部制度环境与内部绿色技术创新两个角度探索其对企业碳减排担当的影响,发现内外部要素共同推动了创业企业在碳减排方面的投入,为探讨企业的碳减排责任问题提供了整合性的研究框架。

4.3 管理启示

文章的研究结论也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首先,研究发现制度嵌入在提升创业企业的碳减排担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环保监管部门一方面需要制定各类碳减排规章制度,逐渐完善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安排,另一方面也要积极考虑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具体而言,政府部门应积极鼓励创业企业家参政议政,通过政治嵌入与政府主管部门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从而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切实执行碳减排目标;政府部门应积极鼓励支持创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利用健全市场环保秩序规范企业碳减排行为;政府部门应积极鼓励支持行业协会等中间组织的发展,细化碳减排指标,使得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条可遵,并通过“会员逻辑”和“影响逻辑”帮助创业企业主动承担碳减排责任,履行碳减排担当。

其次,作为市场中的新生力量,创业企业成为承担碳减排责任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研究发现企业的碳减排担当不仅需要外部规制,更需要企业自身的绿色规制,即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有助于提升碳减排担当。对创业企业而言,虽然存在“新进入缺陷”的制约,但从长远发展考虑,仍需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对于政府主管部门,应大力支持创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可通过政府补贴、税收减免、优先采购等方式激励创业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并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实现内外部规制的协同,共同提升创业企业的碳减排担当。

4.4 不足及展望

该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后续研究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讨论。第一,为便于测量,文章从创业企业的投入角度选取了碳减排投资和碳减排费用来表示创业企业的碳减排担当,部分学者认为测量企业的实际碳排放情况可能更能代表企业的碳减排绩效,未来可考虑将两种测量方式综合考虑以更加全面地表示企业的碳减排担当情况。第二,在企业内部仅仅探讨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创业企业内部影响碳减排担当的要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内部战略导向、企业环境价值观等,未来可考虑进一步丰富和比较不同要素的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1]MORSE E A, FOWLER S W, LAWRENCE T B. The impact of virtual embeddedness on new venture survival: overcoming the liabilities of newnes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7, 31(2):139-159.

[2]YORK J G,VENKATARAMAN S.The entrepreneur-environment nexus:uncertainty,innovation, and alloc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0,25(5):449-463.

[3]王壘,刘新民,崔宁.创业企业社会责任会拖累其经济后果吗?[J].商业研究, 2017(12): 137-145.

[4]HOMBURG A, STOLBERG A.Explaining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with a cognitive theory of stres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06,26(1): 1-14.

[5]SARKAR R. Public policy and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behaviour: a broader view[J].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8, 15(5): 281-297.

[6]武春友, 吳荻. 市场导向下企业绿色管理行为的形成路径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 2009(6):111-120.

[7]CHANG L, LI W, LU X . Government engagement,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the most polluting Chinese listed firms[J].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15, 24(1):1-19.

[8]范子英,赵仁杰.法治强化能够促进污染治理吗?[J].经济研究, 2019(3): 21-37.

[9]吴建南,文婧,秦朝.环保约谈管用吗?[J].中国软科学, 2018(11):66-75.

[10]杨学儒, 叶文平, 李浩铭,等. 制度嵌入与民营企业环保担当[J]. 南方经济, 2018, 37(5):48-68.

[11]张娟,耿弘,徐功文,等.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 29(1):168-176.

[12]FISHER G, KURATKO D F, BLOODGOOD J M, et al. Legitimate to whom: the challenge of audience diversity and new venture legitimacy[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7, 32(1): 52-71.

[13]BRUTON G D, AHLSTROM D, LI H L . Institutional theory and entrepreneurship: where are we now and where do we need to move in the future?[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 2010, 34(3):421-440.

[14]GREENWOOD R, RAYNARD M, KODEIH F, et al. Institutional complexity and organizational responses[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 2011, 5(1): 317-371.

[15]张玉利, 杜国臣. 创业的合法性悖论[J]. 中国软科学, 2007(10):47-58.

[16]MICHELSON E. Lawyers, political embeddedness, and institutional continuity in Chinas transition from socialism[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007, 113(2):352-414.

[17]胡旭阳,吴一平.创始人政治身份与家族企业控制权的代际锁定[J].中国工业经济, 2017(5): 152-171.

[18]宋增基, 冯莉茗, 谭兴民. 国有股权、民营企业家参政与企业融资便利性:来自中国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金融研究, 2014(12):133-147.

[19]SCHERER A G, PALAZZO G . The new political role of business in a globalized world:a review of a new perspective on CS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firm, governance, and democracy[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2, 32(2):117-118.

[20]ZOU H L, ZENG S X, LIN H, et al. Top executives compensation, industrial competition, and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a[J]. Management decision, 2015, 53(9):2036-2059.

[21]MARQUIS C , BATTILANA J . Acting globally but thinking locally: the enduring  influence of local communities on organizations[J].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9, 29:283-302.

[22]陈贵梧,胡辉华,陈林.行业协会提高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吗?[J].公共管理学报,2017,14(4):102-117,158.

[23]BATTISTI M, PERRY M . Small enterprise affiliations to business associations and the collective action problem revisited[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15, 44(3):559-576.

[24]JAFFE A B, PALMER K.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innovation: a panel data study[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7, 79(4):610-619.

[25]SAHU S K, NARAYANAN K . Environmental certification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a study of manufacturing firms in India[J]. Journal of industry, competition and trade, 2016, 16(2):191-207.

[26]SCHIEDERIG T, TIETZE F, HERSTATT C. Green innovation i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an exploratory literature review[J]. R&D management, 2012, 42(2):180-192.

[27]OOBA M, HAYASHI K, FUJII M, et al. A long-term assessment of ecological-economic sustainability of woody biomass production in Japan[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5, 88:318-325.

[28]RENNINGS K, RAMMER C. The impact of regulation-driven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on innovation success and firm performance[J].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2011,18(3):255-283.

[29]SHRADER R C, OVIATT B,PHILLPS MCDOUGALL P. How new ventures exploit Trade-offs among international risk factors: lessons for the accelerated internationization of the 21st Centur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43(6):1227-1247.

[30]CARDON M S, KIRK C P. Entrepreneurial passion as mediator of the self-efficacy to persistence relationship[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15, 39(5): 1027-1050.

[31]TANG Z, TANG J T.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SME performance in Chinas changing environment: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strategies[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2,29(2):409-431.

[32]KASSINIS G, VAFEAS N. Stakeholder pressures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6, 49(1): 145-159.

[33]馬文超,唐勇军.省域环境竞争、环境污染水平与企业环保投资[J].会计研究, 2018(8):72-79.

[34]HILLMAN A J, KEIM G D. Shareholder value, stakeholder management, and social issues: whats the bottom lin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22(2): 125-139.

[35]高勇强,何晓斌,李路路.民营企业家社会身份、经济条件与企业慈善捐赠[J].经济研究, 2011, 46(12):111-123.

[36]袁建国,后青松,程晨.企业政治资源的诅咒效应:基于政治关联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考察[J].管理世界, 2015(1):139-155.

[37]FONT X, BONILLA M J, KANTENBACHER J. Trade associations a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tors: an institutional theory analysis of animal welfare in tourism[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9,27(1):118-138.

[38]原毅军,谢荣辉.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内在联系[J].科学学研究, 2015, 33(9): 1340-1347.

[39]郭进.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波特效应”的中国证据[J].财贸经济, 2019, 40(3): 147-160.

[40]王旭,褚旭.中国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与融资契约选择[J].科学学研究, 2019, 37(2): 351-361.

[41]KORYAK O, MOLE K F, LOCKETT A, et al.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capabilities and firm growth[J]. 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 2015, 33(1): 89-105.

[42]DILLI S, WESTERHUIS G. How institutions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 shape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a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18, 51(2):371-392.

[43]GIMENO J, FOLTA T B, COOPER A C, et al.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entrepreneurial human capital and the persistence of underperforming firm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7, 42(4):750-783.

[44]许金花,李善民,张东.家族涉入、制度环境与企业自愿性社会责任:基于第十次全国私营企业调查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 2018, 40(5):37-53.

[45]胡珺,宋献中,王红建.非正式制度、家乡认同与企业环境治理[J].管理世界, 2017(3): 76-94,187-188.

[46]WANG T, BANSAL P.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new ventures: profiting from a long-term orientation[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2, 33(10):1135-1153.

[47]MILANOV H , FERNHABER S A . The impact of early imprinting on the evolution of new venture network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9, 24(1):46-61.

[48]ROBINSON K C. An examin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y structure on eight alternative measures of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for high potential independent new venture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9, 14(2):165-187.

Institutional embeddedness,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new ventures

ZHOU Jian1 LIU Yang2

(1.Business School,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061, China;2.Institute of Cultural Industry,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an Shandong 250353,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nd ‘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 new ventures have become a principal part in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taking social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moting green development. How to enhance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responsibility of new ventures has become a key issue to be addressed. Based on the institutional theory and embeddedness theory and the 10th national private enterprise survey data, this paper divided the types institutional embeddedness into political embeddedness, market embeddedness and industry embeddedness, analyzed the impact of these three types on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new ventures, and also analyzed the impact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new ventu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① Political embeddedness, market embeddedness and industry embeddedness were all helpful to enhance the investment in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new ventures. ② Market embeddedness and industry embeddedness were helpful to increase the cost of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new ventures, but the role of political embeddedness was not significant. ③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nvestment and cost of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new ventures, and helped to reduce such carbon emissio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enriches and expands the research situation in the field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subject participation in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system, and provides an integrated research framework for discussing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enterprises for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practic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new ventures in China, opening the ‘black box of external institutional embeddedness and internal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new ventures, and exploring the promotion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responsibilities and strategies, which has a certain supporting role for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Key words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stitutional embeddedness;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new venture

(責任编辑:王爱萍)

收稿日期:2020-09-18  修回日期:2020-12-11

作者简介:周键,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及创业管理。E-mail:pointzhou@ foxmail.com。

通信作者:刘阳,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管理、协同创新管理。E-mail: liuyang@ qdu.edu.cn。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位蝶变视角下先进制造业服务生态系统共生演化路径及治理机制研究”(批准号:20CJY025)。

周键,刘阳.制度嵌入、绿色技术创新与创业企业碳减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6):90-101.[ZHOU Jian,LIU Yang.Institutional embeddedness,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new ventures[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1,31(6):90-101.]

猜你喜欢
创业企业
创业培训课程游戏模拟实践模块教学方法实例研究
创业企业阶段性动态管理模式研究
创业企业的风险管理探究
浅谈小型创业企业品牌营销策略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创业融资博弈分析
创业企业核心员工管理对策研究
创业企业面临的困境及改善措施
科技企业孵化器转型升级路径分析
我国创业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探讨
连片特困地区旅游创业企业扶贫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