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油画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列举单色画与各种风格结合的例子,得出笔者的理解和感悟,探讨关于单色油画的可能性。
关键词:油画 单色 理解 感悟
西洋油画最初由利玛窦①传到我国,后经历郎世宁②以西为主、以中为辅的创新绘画方式吸引了我国人的关注。从第一批学习油画的留洋学生开始算起,油画真正传进中国已将近百年,油画在中国经历过初次的中西结合,到了当代,油画从表现大事转向了生活中的小事,画家为了寻求突破与创新结合了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研究方向。以往画家要改变原本的绘画方式迎合大众,而在当今油画画坛百花齐放、愈加开放的新形势下,画家可以直抒胸臆。
绘画有做加法和做减法两种思维,做加法颜色层层叠加,越往后画颜色越多越复杂,做减法则是越往后画颜色越简单。本文要讲的单色绘画是属于做减法,化繁为简的思维。单色的含义包括单一的一种或者两三种颜色,并不等同于表现素描关系的单色草稿,而画面减少颜色丰富程度达到以少胜多的境界。
一、主观抽象的单色画
书法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独特的书写美的艺术形式。中国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书法和国画共同的因素是线条,也可以把书法称为线条的艺术,充分展现线条美。书法中包含图形艺术和造型艺术,这使中国艺术形式与西方艺术形式区别开来。线条可以是静态平和的,也可以是激动的满怀感情的,通过合理的线条空间放置,可让人感到丰富的情感。
当代艺术家杨识宏1947年出生于中国台湾,1968年毕业于台湾美术学院西方艺术学院(现为台湾国立艺术大学讲师),并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移居美國纽约。1989年获得美国纽约州州长颁发的杰出亚裔艺术家奖,更是首位获得美国PS1“国家工作室”计划进驻奖及其联展的华人艺术家。
自2007年以来,杨识宏③开始创作一系列“意识流”作品。杨识宏认为,他早期的水墨画深受乔伊斯“意识流”创作的影响。思想的表达不是片段的串联,而是连续的过程。他自称起源于书法的观念与实验,作品展现东方绘画的含蓄与诗意,而他对于中国书法的理解亦转化为抽象艺术的用笔源泉,其创作体现了一种东方式的深厚内蕴与精神平衡。而近期创作“意识流系列”,更加强调中国传统绘画的“骨法”和“气韵”,画面中也呈现出许多留白之地,颜料之挥洒亦如狂草之舞动。
二、几何化的单色画
在至上主义之前还没有单色画登上舞台。从单色画的泛讲概念来说,历史上有波普主义、至上主义、当代的玩世主义等。下面谈谈它们各自的特征与单色绘画之间的联系。至高无上,单色组合转换与附加属性,是20世纪初俄罗斯抽象绘画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1878—1935)。至上主义是反叛的,具有创新精神。甚至人类社会也可以按照至上主义的原则来组织和建设,并进入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该学说的代表作品是1915年马列维奇的著作《0.10最后的未来主义展览》,展出了油画“黑方”。至上主义的理论和创造对当代建构主义和欧洲抽象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上主义艺术由色彩和几何构成。即使没有蒙德里安的抽象逻辑,俄国画家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仅仅凭借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直觉或顿悟,也能抵达极少主义的顶峰。马列维奇将立体主义的几何结构,未来主义的权力意识甚至宗教概念融合为一体,并创造了极其简化的几何抽象绘画至上主义形式。所谓至上主义,就是取消所有对物质世界具体事物的描摹,而将感情和一切感性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否定作品中的主题、对象、内容和空间后,简化成为最终的表达方式。换句话说,“无招胜有招”是至高无上的至高原则。至高无上的绘画完全放弃了绘画的语义和描述性元素,也放弃了绘画对三维空间的呈现。
所有的平面几何形,不具有丝毫的体积感和深度感。在这里,马列维奇似乎正在进入一种难以用肉眼看到,难以用头脑观察以及难以感知的状况。关于空间、物体和宇宙定律的所有当代观念都变得毫无意义。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最终解放的状态,即接近涅槃状态,这似乎是唯一可以被感知的具体痕迹。马列维奇经常采用飞行的主题,甚至将他转向抽象图案的艺术之旅比拟为飞机起飞。他认为,选择从几何图形入手,是因为这样表达飞行的速度要比画一架飞机更真切和实际。马列维奇还出版了《新艺术体系》一书。他这样描述了他的白色系列:“我突破了蓝色图案的黑色,进入了白色,而在我们面前,白色是白色。光滑无障碍的空间是一个没有终极世界的世界。”
三、紧跟潮流的单色画
波普艺术,是将单色体验作为一种趋势元素。主要来自商业艺术形式(也称为新现实主义和新达达主义)的艺术风格,其特征是扩大和复制漫画、快餐和商标包装等流行文化的某些细节。波普艺术于20世50年代初在英国萌芽,在美国蓬勃发展,并在后来的纽约发展。这时,它所反对的抽象表现主义正处于最后的繁荣时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波普艺术取代了抽象表现主义,成为主流的前卫艺术。20世纪60年代末,波普艺术开始让位给极简主义艺术和硬边绘画。
四、突破界限的单色画
河钟贤④是韩国单色画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河钟贤跟同代艺术家一样,在20世纪60年代初以绘画作为其艺术生涯的开端,并采用不定型的艺术风格。他在20世纪70年代初以面粉、纸及铁线等日常物料进行试验,最后发现当时在韩国用作米袋、质感粗糙的麻布。自从以麻布进行艺术创作后,河钟贤发现这是他用作连接内在与外在世界的完美材料。为了凸显麻布的特性,他在画布背面涂上一层厚颜料,然后一直按压,直至颜料渗透至另一面。他的《接合》系列作品,便是透过不断重复以上步骤来进行创作。这些作品体现了河钟贤由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的风格演变,清楚地显示他视绘画为冥想的工具,以及具有独立意义的实体过程。塔尚(Philippe Dagen)表示,河钟贤以有限的物料及色彩创作出简约的作品,形成令人沉思冥想的重复画面及中立的视觉效果,从作品中排除自我,摒除画作的一切杂乱讯息。懂得从作品中移除画家的痕迹,是明白河钟贤作品的重要特色。艺术家借此尝试与大自然进行真诚的对话,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背后的自我意识大相径庭。
五、国内的单色画
玩世主义的张晓刚⑤是愤世嫉俗的代表之一。他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展览,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画廊和私人收藏。他的作品是当代艺术中单色画在中国语境的最佳体现。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他一直使用中国现代波普艺术的风格来表达革命时代的面部肖像,并传达时代的集体心理记忆和情感。从艺术、情感和生活的角度,对社会、集体、家庭和血统的这种典型表现和模拟是其对油画的一种重新诠释。因此,其画作具有很强的当代意义。张晓刚的血缘系列画比较突出,所谓血缘就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指的就是父亲和母亲。他以家庭合照的旧照片为借鉴,以黑白为基调,呼应了旧照片,也呼应了内心的关于过去的一些回忆。基弗曾在纪录片中说道,绝大部分艺术家的灵感源于他的童年。张晓刚所画出来的东西正是他童年的事物,属于那个时代特有的服装和装扮带有强烈的年代感。张晓刚说他的父亲总是很严肃,脸上少有表情,所以他的画里人物表情总是木讷的。图中“母亲”脸上的粉红和中间孩子身上的绿色也是有象征性的顏色。通过颜色的对比,简化了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使他怀念童年的画作更加耐人寻味。
克莱因曾经说过:“表达这种感觉,而无需任何解释或语言,就能使头脑感知到。”笔者相信,这就是引导画单色画的感觉。克莱因蓝来自于对生活的理解和提炼,蓝色象征着天空和海洋。天空和海洋之间没有界限,它象征着自由。虽然在时尚界为了纪念这位大师制作了很多这种颜色的服装,但是这种颜色过于纯净,很难和其他颜色配搭。笔者在画到一些细节时,一时兴起,用一两笔概括地画了窗户,这一笔调得故意不均匀,留下的偶发性让笔者沉醉其中,有可控性的偶发性,不一定要有什么原因,其实就像克莱因蓝一样的道理,颜色让人沉思并想到一些没有想过的问题,带给观众新的感觉是画单色画的目的之一。笔者打算朝着油画单色语言的方向继续探索单色语言的各种可能性,对单色与表现技法、单色与具象、单色与传统绘画、单色与抽象之间的可能性作探究,探寻当代油画的更多流派。单色画无论是抽象还是具象,表现抑或写实,大众商业或是画家的心境表达都可以有很好的融合性。可见单色画的可能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笔者试图找到当代油画的走向,继续深入研究单色画,重新定位单色画在当今油画中的位置。
注释:
①意大利人,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传教。
②意大利米兰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为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
③杨识宏自1980年起活跃于纽约艺坛,至今创作不懈,成为继赵无极、朱德群之后最重要的抽象表现主义华人艺术家之一。
④亚洲现当代艺术史上极为重要的韩国艺术家。
⑤1958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在北京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白羽,申大鹏.中国油画发展简介——中国传统书画的融合[J].美术大观,2017(07):66-67.
[2]卡西米尔·赛文洛维奇·马列维奇.非具象世界[M].张含,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3]曾长生.马列维奇:世界名画家全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
[4]李家祺.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大师[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5]丰子恺.如何看懂印象派[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
[6][美]杰米·詹姆斯.凌晨[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
[7] 梁百庚.装饰画[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胡文晋,男,硕士研究生在读,广西师范大学2019级,研究方向:油画)
(责任编辑 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