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立
摘 要:在小学教学工作中,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意识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更新自我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引入“问题推进式”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对象,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推进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0-00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23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之下,在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只要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实践,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将来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之才。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要跟随时代改革的步伐,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意识,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深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升自我学科综合素养,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他们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而是可以展现出自我学习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借助于问题来学习技巧、方法、思路,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引入“问题推进式”的教学策略,以此来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顺利开展下去。
一、在教学中引入“问题推进式”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问题推进式”能够改变以往教学工作中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模式,借助于问题,让学生循序渐进探究将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在深入感知学科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自主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一定的帮助,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考意识,培养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一)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意志力的驱动之下,能够及时调整自我学习计划、进度,灵活运用技巧与方法来解决实际学习问题,提高学科学习质量。而“问题推进式”教学策略和新课程标准理念是一致的,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以往教学活动中以教材知识、教师为中心的现状,更加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构建主义理论和“问题推进式”教学策略的融合之下,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的问题教学情境中,挖掘学生的学科学习潜能,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拥有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与勇气。同时,“问题推进式”教学策略能够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认知水平来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学习资料,借助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成就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增强小学生的创造意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重视学生的创造意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而“问题推进式”教学策略能够增强小学生的创造意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基于特定背景来科学解释客观事物、现象,不断完善学生的学科知识认知体系。
“问题推进式”教学策略能够构建一种检验性、开放性的教学过程,批判性地检验学科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会质疑,以此来增强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面对任何事物都能够做到不盲从,能够在独立探究与思考中获得真理,让学生在问题探究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在“问题推进式”教学策略中,能够引导学生批判式地探究新的学科知识,因为学生之间的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都是不同的,在问题推进式教学情境中,能够让学生持续进行自我调整和矫正,拉近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由未知过渡到已知,锻炼学生的创造意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实现教学工作的过程性评价
在小学教学工作中,实施“问题推进式”教学策略,能够实现教学工作的过程性评价,以此来分析教学过程是否能够达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形成相应的发展性评价,以此来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在“问题推进式”教学活动中,要让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对于问题的探究与反思,多角度分析自己在學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多多学习他人的学习优势,这些也可以成为教师评判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进而来调整教学进度与方案。
在传统的小学教学评价工作中,多是借助于练习题、学科作业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这样的评价工作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抗拒心理,而在“问题推进式”教学策略的引导之下,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发现学生内部的学习需求,评价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与学习行为。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问题推进式”课堂教学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问题解决素养
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借助“问题推进式”教学策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问题解决素养。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学生只有拥有强烈的提问意识,才能够深入探究问题的根源。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角度分析问题。学生提问时教师要加以肯定与表扬,接下来再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对于英语、语文类学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行为思路来展开提问,从中来分析事件的具体起因、结果、影响等,从而开展归纳性的提问。对于数学、科学类的学科,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营造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素材来展开提问,锻炼学生的类比联想能力,可以透过现象来看本质,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技巧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未知、自学寻疑,在提问中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记忆与巩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的提问有内涵、有深度,让课堂教学活动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沟通的场所,提高学生参与“问题推进式”教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借助于假设、猜想、联想等方法来尝试解决问题,合理运用辅助性学习资料来寻找解题思路,让学生拥有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