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娟
[摘 要]当前,全球贸易一体化发展十分迅速,我国大力推进改革开放,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新常态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企业面临外部市场不稳定、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抬头、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加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创新研究,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必须从加强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工商管理;贸易保护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9.085
目前,我国一些创新公司,矢志不渝地坚持走自主创新、产品自主研发、企业自主发展之路,并在创新发展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如华为公司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但是在企业国际经营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美国持续进行贸易战,不断地增加贸易关税,不断地设置贸易壁垒;在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营销革新日新月异,制造成本不断增加,這些都对企业工商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当前的背景下,积极研究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工商管理,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相信企业定能成功占据世界重要高地。
1 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形势
1.1 外部市场需求不稳定
我国相当数量的企业出口数量和贸易数额受国际外部市场的需求影响很大。2018年、2019年国际经济日益低迷,世界企业各个产业竞争异常激烈,一些老牌企业亏损严重,居民收入和就业状况继续恶化,各国刺激经济措施真正见效尚需时日。受经济大国颓势影响,新兴经济发展增速放缓,企业产业受到的影响更大,国外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有所减少。虽然很多企业通过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建立独资生产工厂等有利措施,有效的开拓了市场,但是公司出口量和贸易额同比增速还是略有下降。说明了外部需求是影响企业国际经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外部需求不稳定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工商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2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有所抬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定正确的政策是提高进出口贸易水平的基石。因地制宜的政策会受到周边国家和本国人民的认同和拥护,同时在进出口贸易中也会更加顺利。制定进出口贸易政策时要科学化、合理化,扎根于民众,全面且深入地进行调研和听取接纳民众的需求,本着科学严谨的原则制定进出口贸易政策。公民参与方面,地方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企业作为地方政策的目标群体,要积极参与其中,实行自己的贸易推动作用。政府方面,政府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大进出口贸易政策的执行力度,健全政策信息,在国家间贸易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时刻关注,不断地改进所制定的政策,从而使进出口贸易政策的执行更加贴合公众的需要,合情合理,最终实现最佳执行效果。但是近年来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所抬头,对企业进出口进行关税增加或者进行海关查扣。尤其是美国决定自2018年8月23日起,先后对上千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25%的关税,这对企业的进出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进入2019年后,美国贸易战的一些关税政策不利影响逐步显现,不仅使出口美国企业数量受到影响,而且相关国家也深受贸易战影响,增加了企业向海外拓展的难度。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出口国家应该还是集中在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
1.3 成本加大、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牢牢占据全球企业的顶端生态链,这些国家在企业方面发展得比较早,基础比较好,在高端生产上占据市场份额较高。随着中国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提升,一些新兴的产业逐渐转向了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企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各国为了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基地,纷纷进行扶持和保护,在科技、教育、产业配套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越来越大。由于目前国内生产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场地、人工等成本不断攀升,企业生产的成本越来越高,国内企业在国际经营中的优势不如以前明显,企业要始终保持在世界企业市场的地位和市场份额,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时间的积累。虽然一些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创新,在一些技术和成本方面实现了很大的突破,很多理念和设计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也要客观地看到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经济体企业发展的迅猛态势,这些都会对企业国际经营策略产生深远的影响。
2 企业工商管理创新路径和对策
2.1 加强创新不断优化企业产业结构
提高认识系统规划,推进企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企业一直在强调理念创新和营销手段创新的问题,企业产业要强、市场口碑要好、企业要树立品牌,依靠原有的生产加工手段,难度很大。必须发展特色企业产业链条。因为特色企业产业链条是优化企业结构、提高企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发展企业国际经营化必须围绕特色企业产业链条发展主线,结合鼓励特色企业产业链条、科学制定特色企业产业链条发展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将特色企业产业链条计划细化,深入推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找准特色差异化路径。挖掘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按照特色企业产业链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围绕市场需要和资源优势,选好选准主导企业产业,积极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企业产业,着力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一方面传统的特色企业产业品牌不能丢,要继续推进品牌改良,从注重规模向提升品质转变;另一方面新发展的企业产业如智能化、电子化方向等,要积极创品牌、闯市场。
要稳定基地、打响品牌。要大力加强集团规模化的企业生产基地建设,企业生产基地建设是发展企业产业的基础,只有稳定的基地,良好的环境条件,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应加大企业科技项目资金投入,以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为重点,突出企业生产基地建设。品牌创建是否成功,是衡量一个企业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尺。积极推进品牌创建活动,组织参加展示展销活动,积极宣传企业产业品牌。增强品牌意识,加大品牌投入,全力培育企业产业地域品牌,不断提高企业产品附加值和国外市场占有率。在服务态度上,企业面对问题时,不挑挑拣拣,无论问题大小,严重与否,都要积极对待,并且结合消费者需要,制定真正有利于企业发展建设的政策;积极领导建立责任型有效企业,真正做到“消费者至上”,一切以客户的利益为主,同时,将这样的信念融入企业制定的策略中去,将消费者的需要看得至关重要,虚心采纳客户的想法,接受客户的建议;明确权责关系,企业要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不仅要求他们明确自己的岗位,同时还要明确相同岗位所要承担的责任,在处理问题上,要积极对待,更重要的是不能跨岗位行使职权。这种严格的制度使得工作人员在处理问题时,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踢沙包”现象,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使得企业销售策略执行力水平大幅提高。
2.2 逐步开拓市场,促进融合发展
开拓市场、融合发展。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围绕市场需求组织企业生产、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有效供给,企业经营赖以发展的导向和载体就是市场。要加强企业生产服务和市场研判,吃透国外相关进出口政策、紧跟市场变化、掌握需求动向,准确研判市场的承载量和保有量,第一时间将市场信息转化为企业生产的信号和动力,做到应时而动、顺势而为,强化服务保障,避免出现过剩企业生产伤企业的问题。同时要大力推进企业生产与智能机床制造等产业的融合,大力发展企业生产深加工,打造以企业生产为重点,集海外融资、企业制造、企业设计、智能研发等新型业态为一体的生产销售综合体。要加强市场服务管理理念,探索新方法和新模式。市场服务涉及政府、企业、消费者等方方面面,需要通过系统筹划来协调推进,要从宏观的高度系统筹划企业服务的质量和层次。要根据社区、远景规划、中期目标及近期安排。在当前疫情情况下,很多国家经费和资源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市场服务工作应该力求实效,杜绝走过场、搞花架子的问题发生。要坚持注重效益的原则。要简化不必要的务虚程序,减少中间层次和环节,尽量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消费者在商店中的获得感。运用科技、网络,建立社区管理平台,开发多项功能,便于更高效管理。如消费者消费意向信息及时报送、在线销售、售后回访、工作人員管理、车辆进出管理、产品安装服务预约上门、维修、日常维护服务、在线教育、课堂直播、技能培训、信息发布、进货渠道管理等都是非常有利于企业扩宽发展路径的管理方式。
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大力进行发展。随着企业生产体系的不断增强,经济新常态下,“走出去”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中国、东盟、俄罗斯联邦、泰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对我国企业都具有很强的需求。一些企业的出口前景较好,必须利用WTO允许范围内的政策条款,加大对企业生产的保护与支持,在政策中可以适当设置企业的综合支持量措施,例如可以加大对智能化企业生产资料投入的补贴,同时应当加强对政策保险、科技人员培训等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促进企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3 争取政策支持,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抓住机遇,扩大规模。特色化、规模化、效益化是企业生产发展的方向,企业生产发展要按照“做优、做大、做强”的原则,围绕发展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以规模大、带动强、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行政推动等多种手段,争取建设一批企业生产发展大型特色子企业,培育壮大产业化经营组,争取做到企业产业发展强强联合。要推动特色企业生产发展壮大,积极引导和支持海外企业与当地企业利用资金、资产和资源等生产要素开展联合与合作,组建专业合作。通过合作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规模化生产,有利于企业生产总产量的提高。应适度地考虑市场饱和度,注重品质和质量,做强做精,打造企业生产发展区域品牌。优化出口结构,拓展出口市场。逐步改变当前以中低端企业为主的单一出口结构,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逐步增加智能化、电子化等高端企业的出口份额。在出口市场上,可以由当前的欧洲、亚洲国家逐步向非洲、澳洲国家进行开拓,增加进出口市场的多样性,减少进出口市场单一性带来的风险。要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打响品牌,提高市场份额。加强企业技术交流与合作。企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要求专业性较强,在保障“硬件”条件的同时,更需要信息化管理技术等“软件”条件的配套。有关国家自贸区的探索建立能够实现双边贸易的进一步深化。在美国贸易战的环境下,要注意与中日韩关系的发展,要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发展中日韩企业质量控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全产业链监管追溯体系等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在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方面,进一步提高人员的素质和科技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桂兰.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国际经营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5(3):274-276.
[2]章薪薪. 经济新常态对制造业产业的影响及其效应研究[D].杭州:浙江财经大学,2017.
[3]孟雪. 从成本控制角度分析企业生产[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