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玲
摘要:中国是第一贸易大国,中国对全球贸易增长和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对一些国家的市场和国际贸易造成了冲击,从而引发了与其它国家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案件。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近期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案件的分析,对贸易救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关键词:贸易保护;贸易救济;趋势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1-0017-03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总额从2006年的1.76万亿美元到2015年的24.59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在此期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这也标志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迄今为止唯一的发展中第一贸易大国,中国对全球贸易增长和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改变了原有的国际贸易格局,同时也对一些国家的市场和国际贸易造成了冲击,从而引发了与其它国家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案件。当前贸易摩擦所体现的不仅是不同国家之间制度、体制的对抗,还是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反映。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对世界经济与市场的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当然部分国家对中国的发展始终持警惕甚至敌视的态度,也起到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出口产品受到贸易救济措施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十几年遭受的贸易救济诉讼全世界第一,中国和中国产品越来越多地成为其它国家和地区提起贸易救济诉讼的众矢之的。尤其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和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是历年来对我国贸易救济措施立案最多的经济体。
一、导致贸易救济案件增多的原因分析
(一)源于贸易保护手段的限制性
在WTO的框架下,各国关税幅度大大削减,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在使用上限制越来越多,而国际贸易救济措施则是世界贸易组织允许采用的保护国内产业的合法手段,因此贸易救济措施成为了各国保护国内生产、限制进口的最常用的手段。
(二)源于进口国维护本国产业利益的考虑
从全球经济环境来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内的购买力逐渐减弱,而与此同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却增长迅速,外贸出口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2015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在整个世界贸易中仍位居第一位,连续三年蝉联世界第一,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也不断上升,贸易大国的地位日益提高。但是中国商品在进口国市场销售额的不断扩大却可能损害了相关进口国相关产业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在经济低迷,购买力不强的背景下。为了维护其内部相关利益,进口国的相关部门开始利用WTO贸易救济措施试图保护本国产业发展和相关群体的利益。
(三)源于我国出口地域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不均衡
从我国的内部情况分析,我国主要出口贸易区域和出口商品过分集中导致国内不少出口企业在出口的过程中存在着恶性竞争的状况,较低的商品价格给进口国提供了反倾销的机会,同时由于出口企业对贸易壁垒和贸易救济措施缺乏了解,对出口产品目标市场的贸易救济相关措施缺乏研究,缺乏预警机制。
二、贸易救济措施实施现状分析
(一)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数量分析
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案件新立案的数量仍呈上升趋势,反倾销案件数量增幅明显。2015年,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对华启动98起贸易救济调查,比2014年增加了3起,增幅为3.16%。其中,反倾销72起,同比增加15起,增幅达26.3%;反补贴9起,同比减少5起,降幅达35.7%;保障措施17起,同比减少7起,降幅达29.2%;特别保障措施0起,同比持平。2015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救济新立案数虽比2014年有所增长,比2013年的108起明显下降。
(二)对华启动贸易救济调查的国别分析
2015年,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对华启动贸易救济调查,从来源国进行统计可以看出来自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有5个,发展中国家有16个,其他国家或地区有2个。在国外对华发起的98起贸易救济调查中,发展中国家高达66起,占比67.3%;而发达国家或地区共有30起,占比30.6%;其它国家启动案件的数量为2起,占比2%。美国以14起重新占据对华启动贸易救济调查的首位,印度以13起位居第二,巴西以8起位居第三,欧盟和巴基斯坦均以7起并列第四。
在贸易救济措施的选用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选择偏向上有所不同。在2015年,發展中国家对华启动的50起反倾销调查,占全年反倾销案件总数的69.4%;9起反补贴调查全部由发达国家提起,其中美国6起、澳大利亚2起、加拿大1起;17起保障措施调查全部由发展中国家提起,其中智利4起位居第一,印度和埃及均以2起位居第二。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较偏爱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而发达国家比较偏向于反补贴。
(三)贸易救济调查涉案行业分析
根据商务部和贸易救济调查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外对华启动的98起贸易救济调查共涉及钢铁及其制品、化工、机电、建材、有色金属制品、纺织、食品、塑料、玻璃、橡胶、运输工具、造纸、冶金13个行业。其中,钢铁及其制品行业以46起居首位,占比46.9%,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加19起;其次是化工15起,占比15.3%,同比减少9起;位居第三的是机电产品8起,占比8.2%。根据主要行业的案件数据来看,钢铁及其制品、化工和机电产品三个行业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合计占总数的70.4%。这些数据表明国外对华启动贸易救济调查的行业集中度是比较高的。
具体分析来看:反倾销主要集中于钢铁及其制品,共计32起,占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总数的444%;化工ll起,占比15.3%;机电产品7起,占比9.7%,三者合计占比69.4%;反补贴主要集中于钢铁及其制品,共6起,占比66.7%;化工、机电和造纸产业各1起,占比分别为11.1%;保障措施主要集中于钢铁及其制品,共8起,占国外对华保障措施调查总数的47.1%;化工和食品各3起,位列第二,分别占比17.6%,三者合计占比82.4%。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钢铁、化工和机电领域是国外对华启动贸易救济的重灾区,尤其是钢铁及其制品占比近半,针对钢铁制品的贸易救济调查数量的增多,使得本就困难重重的国内钢铁业雪上加霜,这一问题值得关注。
三、贸易救济措施在新的环境下所呈现出的发展趋势
(一)全球经济增速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救济案件将居高不下
在当前美国加息,中国经济放缓和令人沮丧的全球贸易经济环境下,中国未来的贸易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大宗商品繁荣期结束,特别是油价暴跌,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多重风险。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必然使大宗商品生产商的部分债务问题日益恶化,对于依赖大宗商品的经济体面临的困难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都是未知。在国际市场不景气、世界贸易深度下滑的背景下,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当前仍稳居世界第一,国际市场份额仍进一步扩大,这必将遭受到别国的贸易壁垒。而且持续的经济低迷势必带来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美国为首的贸易大国强化贸易救济手段,加大对国内产业的保护力度,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抬头,各国各种针对我国的贸易壁垒和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手段会越来越多,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增多,贸易救济案件仍将居高不下。
(二)贸易救济的形式和手段会更加多样化,但反倾销仍然是最常用的手段
除了WTO允许的贸易救济手段外,部分国家和地区还会使用看上去不违反WTO规则的贸易救济方法和手段来对国内产业实施保护,打着以保护人、社会、环境等旗号实施的贸易保护行为,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等,这些方法更加隐蔽、更具针对性。在全球工业产能过剩、国际贸易大幅下滑等背景下,一些国家正试图通过贸易限制措施保护国内产业。于是,这些披著“合法”外衣的贸易保护行为在国际上大行其道,争相效仿,贸易救济措施被频繁滥用。
影响比较广泛的例如美国的337调查,337调查主要适用美国联邦和各州关于知识产权侵权认定的各种法律以及其他关于不公平竞争的法律等。此外还有众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如2006年5月29日,日本实施了新的食品管理制度——“肯定列表制度”,该制度在更广的范围,更加严格地对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进行检测和管理。据统计自2014年起,二十国集团新出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就达1500项之多。
但在众多的贸易救济手段中值得关注的或者说对中国出口产品影响最大的仍然是反倾销,中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三)贸易摩擦的数量和金额仍有不断增大的趋势
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产品共遭遇来自1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65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同比上升66.67%,涉案金额85.44亿美元,同比上升156%,涉案金额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额。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立案数量前两位的国家是美国和印度。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越来越多,涉案金额越来越大,这严重制约了中国外贸行业和相关制造业的发展,导致中国许多出口导向型企业的产品丧失了竞争力,出现企业经营困境,同时也增大了企业的出口风险,使得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
(四)贸易救济案件申诉的国家和所涉及的产品的领域都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从我国的对外贸易伙伴排名可以看出,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多集中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但近些年来根据统计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来自发展中国家所启动的对华贸易救济案件所占比例却不断攀升。如前所述2015年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立案数量前两位的国家是美国和印度。2015年23个与我国发生贸易摩擦的国家中有16个是发展中国家,启动的贸易救济案件占到七成以上,可以预见到在未来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对华发动贸易救济案件尤其是反倾销调查领域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中国的出口企业将会更多地遭受到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关于贸易救济的调查,即在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持续加剧的过程中还将面临与发展中国家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问题。
此外,在涉案产品领域,2015年,国外对华提起的98起贸易救济调查共涉及钢铁及其制品、机电、建材、运输工具、化工、有色金属制品、纺织、橡胶、食品、玻璃、塑料、造纸、冶金13个行业,高科技产品成为贸易摩擦的新焦点,光伏产品、风力发电机和手机等等都频频引起贸易摩擦。未来可以预见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案件也将处于多点多发的状态,贸易调查所针对的产品将几乎覆盖到所有出口产品上。
综上可见,未来我国面对国外对华的贸易救济形式仍十分严峻,地方政府和企业应当增强对国外贸易救济政策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从而更好地应对日趋复杂困难的国际市场。
[责任编辑:金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