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研工作的误区及对策探究

2021-08-11 06:50刘宏艳
考试周刊 2021年47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

刘宏艳

摘 要: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中,教研活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教研活动实现的,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之间需要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高中教师对于教研工作也有着不同的认识,这也直接导致学校之间教研工作开展的多样化。部分高中校长和教师能够认识到教研活动的重要意义,教研活动也开展的顺顺利利,教学工作也充满特色,同时也有部分学校对教研工作的认识不足,开展教研工作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影响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教师水平和教研质量都没有得到保证。文章主要分析了普通高中教研工作的误区以及其对策。

关键词:普通高中;教研工作;误区及对策

普通高中教研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是全体教师,同时教师也是教研工作的直接受益人,如果教师能够对教研工作有准确的认识,那么高中教研工作也能顺利进行,学校教学质量也能得以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鉴于教研工作在高中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方向,增强对学校教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教研工作的重要作用。然而,从当前普通高中发展现状来看,有的教师对于教研工作的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教研工作的重要作用,有的学校教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略显不足,没有没法指导深层次的教研活动等,这都是教研工作存在的误区,不但会影响自身的顺利进行,还会阻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更会对教师教学能力形成一定的阻碍作用。这种情况下,高中学校需要从教研工作具体的问题出发,制订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最大化教研工作质量,为教师能力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一、 普通高中教研工作的误区

(一)对于教研工作缺乏科学的认识

影响高中教研工作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首要一点就是学校校长和教师对于教研工作缺乏科学的认识,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搞好教学工作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不想把时间浪费到听讲座、开展教研活动之中,有的教师认为教学工作比较简单,根本不需要进行研究,就算研究也不能得到全新的成果,觉得自己学校的资源有限,每个教师的精力也有限,就算教研工作很重要,那也是名师名校的任务,和自己无关。普通高中学校校长和教師对于教研工作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教研工作在学校的顺利开展。

(二)教研工作模式比较简单

虽然教师对于学校教研工作的认识不足,但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级部门会对教研工作进行检查,为了应付检查,普通高中教师经常会做一些简单的教研活动,模式单一化严重,其中每个学期上几节教研课成了最主要的教研形式,通过简单的上课与评课完成教研任务,看似热闹非凡,但实际作用十分有限,非但不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会影响教研工作在高中校园的进行。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普通高中想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增强对教研工作的重视程度,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优化学校教学质量。

(三)教研工作没有得到深度落实

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给普通高中的教研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虽然学校明确提出要重视教研工作,但教研工作却没有得到深度落实。首先,学校教研机构虚化。一说到教研,部分学校都认为很重要,但真等到实际工作中,教研工作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那一个,在学校的各个部门中,教研部门是地位最低的,处在排行末尾;其次,学校教研岗位虚化。普通高中学校中,有的学校教研管理部门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不能有效指导层次更深的教研活动,有的甚至都不能做好日常的监督工作,还有的学校只要求教研部门做好上级检查的任务。再次,学校教研工作投入虚化。普通高中教研工作的开展需要有足够的投入作为基础,有部分学校嘴上喊着教研助校发展,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没有跟进,不愿意把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教研工作中,导致教研工作被忽视,教研工作的作用也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二、 普通高中教研工作的对策

(一)不断完善普通高中教研工作的机制和管理

对于普通高中来说,想要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就需要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来提高自身影响力,也是实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主要依靠。值得注意的是,学校需要注重校内资源的调配,把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应用到教研工作之中,增强对教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助力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断完善教研工作的机制和管理,提高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变被动教研为主动教研,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校竞争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普通高中还要创新教师评价体制,把教研评价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之中,学校不能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标准不能利于教师的成长和进步,因为教学成绩存在偶然因素,由于受到生源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教师的教学成绩在短时间内很难发生大的改变,同时高中教育是一个时间久且比较系统的过程,良好的高中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不但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成绩,更要注重教师教研能力高低,看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形成学生适应切高效的教学风格。由此可知,普通高中发展过程中,教师的教研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直观体现,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创新教研管理体制,通过对教师教研的考核来促进学校教研工作的有序开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只有这样,普通高中教研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学校的竞争力才会得以显著提升。

(二)打造合适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师教研主动性

从普通高中教研工作开展现状来看,校长和教师的不重视是影响教研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所以学校需要从实际情况出来,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为每个教师打造合适的教研环境和气氛,提高每个教师对教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研观念,督促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教研计划,为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学校教研部门的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综合素质,促进深层次教研工作的开展,最大化教研工作质量。高中学校还要以高考改革为基础,营造考试、课堂教学、教研三位一体的教研工作,提高教师对教材以及课程改革的把握度,增强教师掌握课堂的能力,助力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由于不同地区生源情况也不相同,因此普通高中需要做到实事求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与学生发展相符合的研究内容,大力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的不断提升。对于教师来说,想要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要熟知教材的重点知识和考试重点,明确不同知识的课堂教学要求,做到准确定位。这样能够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强自身业务能力水平。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携手走进高中音乐新课程(下)——就2017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答本刊记者问
普通高中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管理与实施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普通高中开设医学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首批7所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迎接复查评估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模块阶梯式教学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