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绘本创作培养幼儿空间想象力教学策略初探

2021-08-11 15:31王浅
美与时代·下 2021年6期
关键词:空间想象力教学策略

摘  要:空间想象力对儿童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对儿童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提供長足的助力。通过分析幼儿园立体绘本教学的现状,依据幼儿发展规律,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幼儿园立体绘本创作培养幼儿空间想象力课堂教学指导策略,即,创设情境,启发幼儿想象空间;赏析绘本,空间概念形象化;巡回指导,引发立体空间的思考;分组合作,挖掘空间思维潜能;多元评价,活动延伸,增强空间意识。

关键词:立体绘本创作;空间想象力;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基于项目学习的绘本创作教学与实践研究”(2020XJYB06)阶段性成果。

一、空间想象力的内涵及其特征

空间想象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空间几何形体)进行观察、分析、认知的抽象思维能力[1]。对于幼儿来说,空间想象能力是一种基于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分析、判断而在幼儿头脑中形成的抽象思维能力。人眼的构造提供了幼儿立体视角的条件和可能,幼儿凭借大脑想象形成的立体图形决定了其空间想象力水平的高低。空间想象力对儿童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对儿童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提供长足的助力。幼儿阶段是儿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时期。就当前来说,假设一群孩子在玩爬行穿桶游戏时,有的孩子会害怕、哭泣着拒绝游戏,有的会在进入桶之后停止不动,这都是空间感不好的表现;就长远来看,如果未能很好地进行空间想象力的训练,孩子在日后的学习中会出现空间、几何理解及运算能力方面的短板。培养孩子良好的空间感知能力,不仅能帮助孩子降低受伤的可能性,比如当两个孩子迎面奔跑时,能预知到相撞的可能,提前躲避,而且能够为孩子认识空间和在未来的数学立体几何学习方面打下基础。

空间想象力不是天生就存在的。通过在幼儿园中的观察可以发现,由于学前段幼儿难以接受到系统化、规范化的空间想象力训练,考验幼儿空间定位观察、分析能力的立体几何常常是许多幼儿认知的障碍。因此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需要外界的启发,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积极引导。教师依据加德纳多种智力理论中的空间智力理论对儿童进行干预,即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加之方位、图表等视觉辅助手段,以及花样剪裁,设计、绘制图案等手段可以培养幼儿空间想象力。幼儿园立体绘本创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充分符合上述要求,幼儿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对特定主题的思考,通过绘画、折叠、剪裁、拼接等方式制作出立体造型,并按照一定主题将其组合并放置在相应的位置。幼儿在立体绘本创作过程中,通过观察、回忆和想象等途径,使其对空间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又通过翻、折、拉等动作去感受由二维世界变为三维世界的空间变化,进而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和立体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立体绘本创作与空间想象力培养课堂教学策略

为了促进幼儿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调动幼儿制作立体绘本的积极性,本文将从以下六个教学阶段,探讨研究幼儿园立体绘本创作的教学策略,以及其对幼儿空间想象力的影响。

(一)创设情境,启发幼儿想象空间

情境创设是依据情境教学原理和课堂教学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并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引起幼儿的情感体验,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掌握相关知识及技能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情境创设会促进幼儿学习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思维,推动幼儿学习。

幼儿园立体绘本创作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制作立体绘本来促进幼儿空间想象力等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待开发阶段。所以给幼儿强行灌输“空间”概念,不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考虑到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及记忆力等因素,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通过描述、设问等方式进行问题情境预设,激发幼儿思考;或通过图片声像结合等方式,营造教学氛围,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教师营造的情境中体会“空间”概念。

以立体绘本创作《晚安,月亮姐姐》为例,情景教学法应用的第一步是根据课程主题设计合适的情景。从对《晚安,月亮姐姐》一课的教材分析来看,这节课的教学情境设计可以从情感方面入手,采用图片展示和问题情境预设。例如,教师出示月亮图片,吸引幼儿好奇心。同时询问幼儿,“这是什么啊?(月亮)”“什么时候才会有月亮呀?(晚上)”“月亮是什么样的?”在导入环节设置这样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片段,将新课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衔接,促使幼儿利用自身回忆,积极思考看到月亮时的场景,讲述他们睡觉前的故事,在脑海中构建每天睡前的情景,激发幼儿创作属于自己的立体绘本的强烈欲望,便于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赏析绘本,空间概念形象化

立体绘本利用三维立体的空间为幼儿构建探究氛围,让孩子在书中寻找藏在立体事物中间的精巧设计,从而让孩子在收获“发现”的乐趣的同时获得知识。

教师带领幼儿阅读立体绘本时,应引领幼儿将画面与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充满童趣的语言、色彩鲜艳的图画和夸张的故事情节,用立体的形式将绘本故事形象地展现出来。丰富的层次和立体的形象能提升幼儿的想象空间,幼儿在视觉的直观刺激下增加对空间的感知能力。

在《蒲公英》立体绘本制作活动中,幼儿通过折叠、剪裁(或者撕)等方式将一张纸变成一朵蒲公英,让幼儿感受到立体空间的变化;通过贴和画等方式自由组合蒲公英飘落的地点,促进幼儿发散思维。

在大班立体绘本创作《波比的家》中,教师出示小熊寻找家的立体绘本,教师一边让幼儿欣赏,一边将故事情节讲述出来:“小熊波比长大了,他决定找棵大树盖房子,给自己做一个暖和、舒服的家”。接着将遇到三个小动物的场景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用它盖房子,一定很舒服!波比举起了斧子。‘这是我的家,请你不要破坏它!蜜蜂着急地拍动翅膀‘不过——我可以送你一罐我酿的蜂蜜!”……在每次小熊要砍树的时候,都可以展示小熊和大树的位置,幼儿在绘本展示的立体场景中感受空间方位,加深空间感知。

(三)巡回指导,引发立体空间的思考

教师在指导幼儿制作立体绘本过程中,幼儿与教师的新型伙伴关系体现出来。教师通过观察,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幼儿可以更多地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增进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里主动学习,提高对空间的感知能力。

有效的巡回指导应遵循充分利用立体绘本的特点,并且适时、适度地给予指导的原则。教师下达“制作属于自己的立体绘本”这个任务时,部分幼儿会出现无目的地摆弄材料的情况,此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幼儿找到解决办法,并及时鼓励幼儿。不同于平面绘本,立体绘本可以说是故事情境的再现,材料摆放的位置和顺序不同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故事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特征,适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在特定的空间中,引导幼儿通过利用以往的生活经验,运用材料丰富立体绘本的故事情节。

在《和雨叔叔一起去探险》里,幼儿在制作立体动物时,教师应适度指导。先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外部形状特征,使幼儿对物体的立体空间产生思考。然后师生一起交流动物的制作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立体动物的制作方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幼儿个性发展,赋予幼儿更多的话语权来表达自己。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把握倾听与交流的节奏,使幼儿与教师之间产生有序的沟通。这样既避免了幼儿因为遇到困难就产生放弃的念头,同时幼儿对立体空间的认识在动手制作立体动物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四)分组合作,挖掘空间思维潜能

分组合作,使幼儿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也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教师指导幼儿制作立体绘本时,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完成绘本的制作。幼儿之间可以对绘本中的立体素材摆放的位置进行沟通交流,同时思考其合理性,并在讨论中丰富、完成整个故事。幼儿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与见解,保护其活动积极性,给幼儿想象的自由、表现的自由,激发幼儿空间思维灵感,以此促进幼儿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的发展,同时还能提升其审美和判断能力。

在《蒲公英》《和雨叔叔一起去探险》《波比的家》和《小云朵的阿兰》这四个立体绘本的创作案例中,教师都采用了分组合作。完成绘本中的立体素材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你会怎么样制作自己的绘本呢?你的故事是怎么发展的?”引导幼儿分组讨论,了解自制绘本的办法,然后让幼儿分享制作方法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立体绘本。完成立体绘本创作后,儿童分享自己制作的立体绘本,讲述小组讨论出的最终故事情节,并通过挪动立体材料来辅助讲述。幼儿在分享的过程中,每一个故事都不一样,好的创意会快速地被同伴学习,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当一个好的故事得到大部分幼儿的认可时,会更好地激发其他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同时思维的碰撞会激发幼儿更多的灵感,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立体绘本的创作促使幼儿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化地展现自身的想象力,通过分享得到他人的认可,从而获得极大地满足感。此项活动不仅锻炼了儿童的空间思维能力,更促进了儿童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五)多元评价,守护儿童空间想象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2]在教学评价环节,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每个艺术品都有与众不同之处,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应只局限于作品的形式、颜色的运用等方面,更要注重幼儿个人的基础水平与创意的纵向对比,以正面、有特点的描述性语言给幼儿作品进行评定,从“创意”“色彩”“构图”“态度”等评价角度,根据幼儿的作品情况分别加以鼓励,激励幼儿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如果在幼儿的作品中出现了人物和所处空间不搭配的情况,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应倾听幼儿的声音,并加以适度的引导[3]。

比如在《蒲公英》立体绘本创作的过程中,幼兒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改蒲公英所处的空间,有的小组就画了蒲公英飞在飘雪的天空上,通过最后的分享环节得知,该小组的幼儿们认为蒲公英就像一朵雪花,这在原本的绘本故事里是不存在的,但是幼儿通过绘画和重新摆放立体材料建构了一个充满童趣的新故事,在评价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儿童的想象力,而非要求儿童严格参考原本故事进行创作,应采用积极的语言描述评价幼儿们的作品:“你们做得都很棒,设计得都很特别。”如此激励,肯定了幼儿的优点,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促使幼儿积极参加活动。

(六)活动延伸,增强空间意识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后的活动延伸来巩固和加强。活动延伸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重要环节。教师基本完成本次的教学内容,幼儿初步达到既定目标后,根据幼儿在此次活动中接受程度的深浅,与教师呼应配合所引出的情绪的高低,以及剩余时间的多少而灵活掌握活动延伸。

立体绘本创作的活动延伸是立体绘本创作活动结束后,以加深和拓展主题为目的活动。立体绘本创作在为幼儿提供认识世界独特视角的同时也是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领域教育相互渗透、整合的一种有效途径。延伸活动多种多样,可以是亲子活动、话题讨论,也可以是绘本剧演绎。

《和雨叔叔一起去探险》的活动延伸可以是绘本剧的演绎,由小组成员扮演绘本中的角色,如雨叔叔、小男孩、小狗、小兔等,通过表演来展现雨叔叔在哪、遇见了谁、如何加入探险队伍这一故事主线。由于幼儿在绘本创作的时候设定的空间不同,因而表演方式也不相同,小动物可以是飞在空中的,也可以游在水里。这种对绘本故事的再演绎,极大地提升了儿童对空间的认知,开发了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

立体绘本创作的活动延伸不仅使幼儿复习了课堂上所学的立体绘本的制作方法,巩固了教学成果,而且多方位激发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催生幼儿表达欲,提升幼儿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并锻炼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语言组织、团队协作的能力。

幼儿园立体绘本创作与五大领域有机融合,可以促进幼儿空间想象力的发展。幼儿们初次上立体绘本制作课程时,被绘本故事吸引了目光,但是听到教师讲述的制作步骤之后,个别同学会觉得制作步骤麻烦而放弃制作,从而影响教学进度。而在教师引导幼儿“赏析绘本”和“巡回指导”后,幼儿不但积极动手制作立体绘本,而且善于思考立体元素,甚至能自己发现立体绘本制作的小窍门。例如在《小云朵的阿兰》立体绘本制作这节课里,教师在引导幼儿制作可以有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的花时,幼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独自制作出了立体五彩小花。

三、结语

本文在幼儿园立体绘本创作教学与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幼儿园立体绘本创作可以促进幼儿空间想象力的发展。幼儿园立体绘本创作的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着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立体空间、积极思考问题、动手制作立体绘本,以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幼儿园立体绘本创作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提高幼儿对立体绘本创作的兴趣,促进幼儿空间想象力的发展。

在立体绘本创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分组合作,为幼儿们合作探究制造机会,幼儿们的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大大增强。幼儿们在课堂上创作的立体绘本绝大部分都是分组合作完成的。小组成员们分别将立体绘本的各个部件制作完成,然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部件在立体绘本中应该放置的位置及组合顺序等。这些活动挖掘幼儿空间思维潜能,使幼儿的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另外,幼儿园立体绘本创作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和教研的能力,推动园本教研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立体绘本创作教学实践证明,任何事物的變化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提高也是如此,教师惟有了解、把握好其内在规律,将之逐级有层次地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采取得当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参考文献:

[1]周丽娟,等.基于“抛锚式”教学的高职园林制图课程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5(1):305-307.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本 全一册)[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0.

[3]张亚军,方明惠.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经典案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8.

作者简介:王浅,硕士,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文学教育、教师教育。

编辑:宋国栋

猜你喜欢
空间想象力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关于艺术设计类《设计图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立体几何教学中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空间想象力与空间观念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