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冉,王颖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脊髓损伤最常见于胸腰段脊髓损伤,主要表现为疼痛、肢体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等,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等速肌力训练是改善下肢运动功能,促进下肢肌力恢复的常用方法,此方法临床应用广泛,具有募集运动单位多,锻炼效率高的特点,但治疗时间长,见效慢[2]。针灸在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针灸可刺激神经末梢,刺激患处肌肉运动[3]。截瘫三联针法取穴于督脉穴、背俞穴、运动点,通过针刺脊神经根、硬膜,刺激脊髓组织,强化针刺电信号传递[4]。本研究以截瘫三联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为治疗方案,观察其对胸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感觉功能及心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86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28例,女15例;年龄25~68(46.57±4.25)岁;损伤程度:A级23例,B级10例,C级6例,D级4例。对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24~70(46.83±4.86)岁;损伤程度:A级25例,B级9例,C级6例,D级3例。两组基线资料(性别、损伤程度、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符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2011年修订)》诊断标准[2];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自拟):严重颅脑外伤者;肝肾功能不全者;脊柱不稳定者;严重心脏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感染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在基本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等速肌力训练,患者坐于等速测试椅上进行等速肌力测试,包括双侧股四头肌、腘绳肌,采用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做膝关节屈肌、伸肌群等速离心训练,训练运动速度60°·s-1、90°·s-1、120°·s-1,持续 30 min,每周5次。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截瘫三联针法,选择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脉冲电疗仪,取穴为背俞穴、督脉穴、双下肢关键肌运动点。采用外周神经电刺激仪探测运动点,选最强电信号处,记录深度值,进行针刺。肌肉存在2个运动点时,连接2个运动点成一组电极,外侧运动点连接负极,内侧运动点连接正极。督脉、背俞穴电针接通电源后,同侧背俞穴、督脉穴连为1组,阳极接损伤平面以上,阴极接损伤平面以下。打开电源,选择疏密波,强度:0.1~1.0 mA,频率0.02 Hz,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20 min。两组均治疗12周。
1.4 观察指标①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12周后日常生活能力,0~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强。②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12周后焦虑、抑郁情绪,0~100分,评分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③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感觉(针刺觉、轻触觉)评分[5],评分越高,感觉功能越正常。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BI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BI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SAS评分、SDS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4周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比较 分)
脊髓损伤多由外伤致病,可由脊柱脱位、骨折引起,60%~70%脊髓损伤发生于胸腰段[6]。胸腰段脊髓损伤因严重损害患者下肢运动感觉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7]。因此,须探索改善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的有效方法,促进患者整体功能的恢复。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手术等方法消除胸腰段脊髓损伤的病因,但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躯体的失神经支配,会导致肌肉萎缩、所募集运动单位快速减少,进而造成肌力下降,术后相关神经肌肉功能的重建须经一段时间恢复[8]。相对于常规徒手肌力训练,等速肌力训练能使肌肉承受活动范围内的最大阻力,运动单位募集更多,提高肌力,达到最大训练效果[9]。等速肌力训练可同时加强拮抗肌、主动肌的主动训练,增加拮抗肌、主动肌间协调性,提高关节稳定性[10-11]。研究证实,等速肌力训练在不完全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中,可改善患者下肢肌力、功能独立性及步行能力[12-13]。
脊髓损伤多属于中医中“痿证”“体惰”等范畴,其病机在督脉受损,督脉为阳经之海,督脉穴与本经同气相应,针刺督脉穴可通调督脉,温阳补气[14]。《素问·痿论》将痿证划分为筋痿、脉痿、肉痿、皮痿、骨痿,针刺膀胱经五俞穴可治多种痿证,督脉走行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关系密切,足太阳膀胱经、督脉间两经经气相通。故针刺膀胱经背俞穴也可通调督脉经气。现代神经解剖研究发现,督脉背部内行线伴行脊神经后支,而背俞穴处在脊神经处,神经末梢密集[15]。肌肉运动点是神经末稍最密集区,用最弱电流刺激体表局部,可引起肌肉最大收缩效果的刺激点[16]。截瘫三联针法创新性选穴于督脉穴、背俞穴、运动点,针刺可刺激脊神经根、硬膜而发挥作用,增强电信号传递。截瘫三联针法通过在督脉穴、背俞穴上下各连接1对导线,针感沿肋间、脊柱传导,形成一个固定方向的电场,通过发挥刺激神经纤维再生[17],改善受损神经营养状况的作用,加快机体功能恢复,并可刺激脊神经后支,加强肌肉收缩[4],改善压迫物与受刺激组织间不利关系,增强脊神经细胞对缺氧、压迫等不利因素的耐受性,改善脊髓功能,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18]。而针刺运动点可刺激触痛觉感受器,将刺激产生的冲动投射至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经大脑中枢整合后,由锥体系下传,支配相应骨骼肌[1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2周后观察组感觉评分,包括轻触觉、针刺觉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时BI评分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截瘫三联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可促进患者感觉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治疗4周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截瘫三联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有助于增强患者康复信心,达到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作用。
综上所述,截瘫三联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可促进患者感觉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有助于增强患者康复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