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蓉
(秭归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湖北宜昌 443600)
艾滋病(AIDS)与结核病(TB)是两种临床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1]。 其中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感染而引发的一种潜伏期非常长的疾病,而艾滋病病毒会破坏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甚至会导致患者罹患恶性肿瘤,是临床致死率较高的一种传染性疾病[2]。 而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发的一种潜伏期较短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以呼吸道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当疾病发生时,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3]。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需要终身服药,终身治疗等,而在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科学的管理,有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 2019 年6 月—2020 年 6 月收治的结核病合并艾滋病患者33 例为对象, 探讨个案管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33 例结核病合并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组,即对照组(8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25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案管理护理干预)。 对照组中男5 例,女3例;年龄 18~60 岁,平均(38.91±4.39)岁。 观察组中男14 例,女 11 例;年龄 20~60 岁,平均(40.57±4.75)岁。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的所有内容均知悉,并予以支持。 参与此次研究的全部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出于自愿参与,并签署自愿进行本次医疗的文件证明。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与“最新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2018 年)”中的临床确诊标准;(2)意识清醒,家属及其患者本人均愿意配合此次研究。排除标准:(1)罹患其他精神疾病;(2)患者及其家属任意一方不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针对出现口腔感染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其使用碱性药物漱口或擦拭口腔;(2)为患者普及避孕套的正确使用方式;(3)在患者出院时叮嘱复查时间。干预时长为1 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案管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成立个案管理专组。 由1 名个案管理专职人员、 若干名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医疗专家、1 名心理医生、1 名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个案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应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其具体病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2)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①护理人员应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 为患者耐心地科普疾病相关病理知识,讲明疾病会为患者带来的危害,以提高其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并向患者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告诫其需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为患者讲解擅自增减药量及停药对控制疾病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提升其用药自觉性。②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强调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良好的生活作风对抑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如告诫患者不可与他人共用或借用牙刷、剃须刀等私人用品; 叮嘱患者出院后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如进行慢跑、太极等有氧运动,以增强患者的身体素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如及时清洗贴身衣物、定期将床单被褥等物品置于阳光下暴晒、杜绝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等。 ③叮嘱患者日常饮食应以富含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食物为主,即多吃肉类与新鲜瓜果蔬菜等,从而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3)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大部分患者会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且难以面对外界因疾病对自己产生的偏见与不良认知,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情况严重者会因此罹患抑郁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与外界偏见,以平常心面对生活,有助于降低患者产生心理疾病的概率, 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护理人员应定期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回访,详细记录其身体状况、服药情况、是否发生其他不良反应以及是否需要提供其他帮助等。 在回访时,应以亲和的口吻鼓励患者反馈真实有效的信息,向患者反复强调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与以积极心态生活的重要性,并在回访最后叮嘱患者及时返院复查。 干预时长为1 个月。
(1)自我管理水平:干预后,采用本院修订的自我管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包括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杜绝高危性行为,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私人用品等。 评分越高, 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越好。(2)焦虑情况: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评估。 量表总分值为100 分,其中分值0~50分为正常心理;50~59 分为轻微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分值超过69 分则为重度焦虑。(3)抑郁情况: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估。 量表总分值为100 分,分值0~52 分为正常心理;53~62 分为轻微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 分值≥73 分则为重度抑郁。 (4)生活质量:干预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进行评估。 量表总分值为100 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5)治疗依从性:干预后,采用依从性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量表最高分为 8 分;<6 分为依从性差,6~7 分为依从性中等,8 分依从性好。 (6)疾病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干预后,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评估。 完全掌握: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能够顺利答出艾滋病与结核病的相关事项,如疾病临床症状、传播途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注意事项等;基本掌握:能够简单回答艾滋病与结核病的相关事项,但部分内容需要翻阅宣传手册;未掌握:任何问题都需翻阅宣传手册才能回答。 知晓率=(完全掌握例数+基本掌握例数)/总例数×100.00%。本研究所采用的调查问卷 Cronbach′s α 为 0.7;问卷回收率为 100%。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采用 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 S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对比[(),分]
表1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对比[(),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25)对照组(n=8)t 值P 值72.05±2.04 71.58±2.13 0.561 0.578 52.46±4.95 68.57±5.04 7.979 0.001
干预前,两组的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 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对比 [(),分]
表2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对比 [(),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25)对照组(n=8)t 值P 值60.57±2.84 59.51±2.39 0.950 0.349 47.62±2.06 54.84±2.38 8.319 0.001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水平及SF-36 评分均高于观察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 治疗依从性 自我管理水平 SF-36观察组(n=25)对照组(n=8)t 值P 值6.38±0.51 4.97±0.48 6.896 0.001 80.41±5.19 69.64±4.95 5.162 0.001 83.54±2.07 79.35±2.03 5.005 0.001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 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n(%)]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艾滋病与结核病是病死率较高的两种传染性疾病[4]。 其中诱发艾滋病的主要病因是感染艾滋病病毒,该病毒会对人体免疫系统发起攻击,并对人体淋巴细胞产生非常严重的破坏,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致使其容易罹患他疾病,甚至恶性肿瘤[5]。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行为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患病后,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还会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而结核病是一种以呼吸道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的肺部传染性疾病,该病由结核杆菌诱发,可导致患者出现持续性低热及咯血等临床症状,当疾病发生时,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6]。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结核病合并艾滋病患者多需要终身服药, 在治疗的同时,也需对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干预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护理模式,被广泛应用于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治疗中,并且可取得一定的效果[7]。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艾滋病与结核病均属于传染性较强的传染性疾病,患者需要与健康人群保持距离;而部分健康人群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有较强的偏见,使其难以与外界产生较为紧密的联系,导致部分患者因孤独与外界偏见而产生不容忽视的心理压力,继而出现负性心理,如焦虑、抑郁等,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8]。常规护理由于缺少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手段,对此类患者往往难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因此,本研究提出应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患者个案管理护理干预。 通过成立护理专组,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基于分析结果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严格执行,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9]。护理人员基于自身的专业素养,以耐心平和的心态与亲和的口吻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并告知患者通过配合治疗可取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还可明显提升其治疗依从性[10]。 针对心理状况较差的患者,即被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困扰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心理干预对其进行鼓励与疏导,引导患者以平常心看待生活,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1]。 另外,护理人员通过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 可了解其出院后的身体状况、遵医嘱服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状况,并积极询问患者是否需要其他帮助等,再次向患者强调养成良好服药习惯及形成积极乐观心态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其依从性,并增强反馈信息的可信度[12]。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个案管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 干预后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水平、SF-36 评分及疾病知晓率高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综上所述,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采用个案管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心理健康状态, 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