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东门路小学:“小背篓”课程理念下的“恬静三规”教育实践

2021-08-10 03:56石卫东
中国德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背篓课程学校

立足中国大地办教育,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滋养。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东门路小学倡导“恬静教育”理念,研发了“小背篓”特色课程,实践着“三规教育”的目标和路径。所谓“恬静教育”,一是静下心来,用心做有情的教育;二是让学生说儿童的话,让教师说教育幸福的话,让家长说满意的话。为了让“恬静教育”有效落地,学校研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小背篓”课程。“小”,是对教育规律和本质的思索和尊重,包含六层意思:基于小学生、做好小事情、关注小细节、坚持小改革、抵达以小见大、牢记防微杜渐。“背”,是指做教育的责任和担当,就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篓”,是指做教育的心态和方式,包含三层意思:就地取材,应收尽收,好中选优。“小背篓”课程提出了“恬静三规”教育的实践路径,即尊重教育规律,让人人各得其所;敬畏人生规矩,引领学生养成好习惯;提升教育规格,向着教育更高处攀登。

一、尊重教育规律,让人人各得其所

教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存在的必然的本质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尊崇教育规律,深挖管理策略,让师生各得其所,让各项工作相得益彰,是学校办学不变的追求。

尊重人性规律,打造宜人、宜心的校园环境。人总是喜欢在美好优雅的环境中活动,优美宜人的环境是成就好教育的前提条件。首先,学校以“恬以修身,静以笃学”为核心理念,设计出“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校园风景线,打造出以“669N”(六恬路、六静楼、九墙、N园景)为主线的校园景致,努力将校园建设成师生向往的学习乐园和文化家园。其次,学校以“大事面前看党性,小事面前看细节,压力面前看能力,荣誉面前看境界”为原则协调校内人际关系,引导教师有效把握工作原则,从容应对工作压力和挑战,树立更加高远的教育追求。事实证明,这一原则的实施对于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学校教师队伍来说,是非常成功和有效的引领,为学校创建和谐校园奠定了人文环境基础。

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保证教育不走偏,且隽永有味。学校探索出以“养正、养习、养范”为序列的“三养”行动:“养正”脱胎于传统国学中的童蒙养正思想,主要是引导学生端正内心,涵养正气,培养志气;“养习”主要是推动师生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习惯;“养范”则是更高一级的要求,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文明而优雅的“范儿”。“三养”行动旨在引领师生按照教育运行的基本规律专心致志地教、踏踏实实地学。基于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定位和自身实际,学校将学生成长的目标和意义概括出四句话:让孩子吃个好饭,他才能有个好身体;让孩子睡个好觉,他才能有个好梦;让孩子有个好习惯,他才能融入社会;让孩子有个记得住的童年,恬静教育才有生命力。这四句话虽然简单、质朴,但它全面道出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需要和规律,为教师进行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尊重学校运行规律,实施文化育校策略。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教师从多所学校调来或者直接从大学毕业十教,他们的思想需要统一、文化需要融合、高度需要提升。为此,学校系统实施了“十心”管理服务:以“恬以修身,静以笃学”为校训的“用心”教育,以“精、诚、爱”为基本内涵的党建“倾心”工作法,以“恬静谦和、静悟求真”为校风的“恬心”润校,以“669N”为主线的“清心”好园景,以“恬勤敏行,静言求知”为学风的“童心”小背篓课程,以“恬思善导,静研润教”为教风的教师“潜心”教研,以“读思悟写”为基本路径的幸福“养心”成长,以“文化四有”为价值目标的班主任“匠心”研磨法,以“滋养发展、同侪共进”为目标的“贴心”服务法,以“打对号、去叉号、喊口号”为褒奖方式的“欢心”评价序列。这种浸润式的文化管理策略,犹如列车车轮与钢轨一样顺畅和谐,使学校运行逐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二、敬畏人生规矩,引领学生养成好习惯

小学阶段教育,就是助力学生养成一生受用的良好规矩和习惯。这些规矩和习惯,能引领他们一生走正确的路,过上从容优雅的生活。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适切的课程作为承载,为此,学校配套开发了“小背篓”课程,该课程的主旨就是引导学生尊崇规矩、養成习惯、促进成长。具体来说,“小背篓”课程把学生成长的目标设置为“三懂一有”:懂经典(从文化知识学习的角度);懂规矩(从学会做人的角度);懂包容(从学会与人相处的角度);有梦想(学习有目标,从小有理想)。

“小脚丫”课程,启蒙规矩意识。学校在学生出入校门必经的路上画上了“小脚丫”的走路标志。“小脚丫”有两行:入校一行,出门一行。学生们出入校门,都踩着“小脚丫”走。“小脚丫”的习惯课程具备了课程的必备要素:有目标—教会学生按照规则走路,奠定学生走向社会的规矩意识;有授课教师—值班教师和学生志愿者示范学生按规则走路;有督导评价—个别调皮的学生没有走“小脚丫”,执勤小干部会请他回来重新走,评价结果由学生执勤校长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公布。坚持了半年,孩子们的习惯就养成了,他们也逐渐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走。如此练习和体悟,当他们走进中学、读完大学以及参加工作后,便会自然而然地按照规则来做事,成为一个懂得社会规则、能坚持规则行事的人。

“六小调”课程,培养绅士与淑女。学校创造性开设了六门课程,将之称为“六小调”课程,并精心设置了达成目标。午餐:食不言,养气血;午动:助消化,习性情;午休:寝不语,凝习惯;午歌:育艺术,提精神;午诵:咏经典,涵修养;午写:承传统,助笔力。课程时间是学生每天从上午11:35至下午2:15之内。为更好地达成目标,学校又设置了60项更细微的“小背篓”课程目标,这样,老师们操作起来,就更加有了规范。“六小调”课程实施效果明显,学生们逐渐养成了午间生活、学习、交流、健身的系列习惯。

“三落”课程,引领学生敬畏自然和生命。学校把落花、落叶和落雪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并将之称为“三落”课程。“春天的落花”引导学生认识到春天的落花更护花,为其他生命增加营养和灵气。“秋天的落叶”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变枯黄、繁茂变萧瑟是自然规律,更是生命的更迭和涅槃。“冬天的落雪”学校充分利用越来越少的落雪时机,每逢下雪,组织全体师生举行一场隆重的迎雪仪式,引领师生感悟热火朝天的生命活力,感恩大自然美好的馈赠。“三落”课程,让孩子们以最自然的方式去思索生命的过程和生命的价值,引领学生首先不去践踏生命,进而做到敬畏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善待周围的一切生命。如此,就能使学校生活文化变得厚重,使少年成长变得更有意义。

“七件套”課程,让学生找到更多的成长“理由”。“七件套”课程是一套评价课程。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评”就是评比、品评;“价”就是点赞、赋能。“七件套”课程的具体内容是:

一份写实报告。由班主任去做,每生100—500字,让孩子从一年级开始,拥有完整、详细、个性化的成长档案。

一份试卷合集。一份试卷不能代表全部,但一份份试卷装订起来,就是教育过程的记录,饱含着老师的拳拳之心。

一份学生特长证书。孩子们的每一点成长,都来源于教师的匠心、慧眼和真爱。

一本日记本。这个本子是学校赠给学生作为假期生活记录用的,盖有学校公章,它既是任务,又是激励和奖励,更体现为一种承诺与践诺。

一份喜报。这是给学生家长看的,向家长全面汇报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情况,让家长们了解学校、理解学校、支持学校,做学校发展的“同心圆”。

一份信息化技术支持的独享“二维码”。全面清楚地记载学生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帮孩子从小记录成长的美好瞬间。

一张奖状。每个孩子都会得到至少一张奖状。孩子们把奖状拿回家,有的贴挂在书房里,有的家长直接帮孩子贴在客厅里,奖状成为家里最美的景致。

“七件套”评价课程的尝试,创造性地给学生准备了足够数量的“标杆”“杠杆”和“尺子”。

三、提升教育规格,向着教育更高处攀登

恬静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规格,指的是教育发展的质量、教师发展的水准、办学达到的文化高度和教育的实际效果。对于一所新建学校来说,只有让所有教师明白办学宗旨中教育所要追求的规格和高度,才能让大家心有所想,养成教育反思的习惯和文化的自觉;才能让教师们力有所发,向着“教育家型教师”的方向迈进。

用“允执厥中”统领学校文化建设。“允”就是让师生学会鼓掌,鼓掌是最激扬情绪、激励成长的方式之一;“执”就是引导大家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执着地坚持下去,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厥”就是倡导教师把已经非常“小微”的课程,做成非常精妙的课题,为此,学校提出“厥之五处”的教育原则,即看到小处、挖到细处、探到透处、发现精处、炼成妙处;“中”就是引领年轻教师把业务提升、管理服务、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诸多影响成才的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学会全方位、全过程、全细节地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

建构人文化的学校文化理念。文化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物质意义层面,一是精神心理层面。“文”从物质意义层面来说,就是建造大楼;从精神心理上来说,就是培养全人和大师。“化”从物质意义层面来说,就是校园的硬化、固化、绿化、美化;从精神心理上来说,则是人文化。学校在建构文化理念时确立了一个原则:人在中央。这包含两个意思:先让人进去,再添置其他资源;所有资源都齐全了,人是站在中央的。学校电子大屏幕上方,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永远站在学校正中央。”这句标语一方面提醒学校负责人,要始终把教师当成手心里的宝;另一方面,它激励所有教师为了个人和学校的发展梦想,迈开步子踏踏实实地走。

用文化引领教师成长。一是在教师层面,确立“三有一懂”的发展目标:有良知(从做人的角度)、有格调(从处事的角度)、有文化(从授业的角度)、懂生活(从人生幸福的角度)。二是在班主任层面,确立“文学四有”的工作追求:有头脑(有小说中英雄人物的聪明睿智)、有故事(用戏剧的方式讲故事)、有风格(用散文的洒脱做举重若轻的班主任)、有爱心(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三是用“七动文化”引领教师恬静成长,即理念领动,做有想法的老师;学习帮动,做以学习为乐趣的老师;任务驱动,做能成长、会做事的老师;校本律动,做与学校合拍、善于借力成长的老师;小微润动,做“能用小事翘起大事”的老师;信息化带动,做有现代教育观的老师;评价促动,做有自知、会点评的老师;掌声雷动,做敢于筑梦、善于成功的老师。

用文化刻画家校“恬静同心圆”。一是用“四有”标准引领家长自我修养:有修养(从加强个人修为、做孩子成长楷模的角度)、有原则(从帮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角度)、有格局(从建设家庭教育“立交桥”的角度)、有情怀(从把学校当成孩子成长的第二个“家”,真心帮助学校发展的角度)。二是用“四问”家长文化引领家委会建设。一问:家委会是做什么的?答:是陪同老师陪伴孩子往前走的自觉、自愿、自主、自助的志愿组织。二问:家委会要做什么?答:带领家长们陪伴孩子走向成功、实现成才。三问:家委会怎么做?答:帮孩子想想,帮学校想想,帮自己想想;力所能及,尽其所能,竭尽全力,真心实意。四问:家委会做到什么程度?答:孩子毕业之后,家长还能陪伴孩子挂念这所学校。

建校三年,学校的“恬静教育”实践已初具形态。“恬静教育”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深入思考学校未来发展走向的前提下,系统筹划学校发展规划,针对学校教育实际问题,以实事求是、勇于开拓、扎实落实的心态,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完善校园文化和教育举措,以此达成建设乡村小而美优质学校的初心和梦想。眼观前方,路在脚下,东门路小学将继续在“恬静三观”教育之路上不懈探索。

【石卫东,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东门路小学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 庭

猜你喜欢
背篓课程学校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黄牛背篓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白嘴角马的背篓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