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他们需要教师精心引导和细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对于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至关重要。学校要做好思政教育,就要关注教学载体。广东省中山市实验中学采取多种手段丰富教材内涵,努力促进思政教育落地。
一、聚焦“思政主教材”
“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这句话饱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思政课教师的殷切期待。思政课教师应该积极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努力将课堂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切实承担好铸魂育人的时代重任。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凭借。目前,思政教材由国家统一编写,思政课本身的属性决定了思政课教材的特殊性,思政课教材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其在教学中的使用特点。因此,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首先就要聚焦“思政主教材”,只有认真、深入地研究教材,才能够立足教材又能跳出教材,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深入研究“思政主教材”,是思政教育的起点。
中山市实验中学思政科组拥有一支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的高素质教师团队,科组持续强化最新思政理论和重要论著的学习,诸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等,以增强自身政治底气。除此之外,思政科组坚持以研促教、教研结合,聚焦“思政主教材”,组织、举办或参与了一系列研讨活动,比如积极参与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教材解读论文评比,组织进行第一届中山市实验中学“大思政课”教学竞赛,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能力大赛等。
在日常教学中,思政科组全员开展“议题式”教研活动,基于教材挖掘时事议题,进行延伸拓展,注重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高质量互动生成的规律。事实证明,时政热点的引入,极大地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思政科组教师也在实践与反思中获得了成长与提升。2019—2020年间,思政科组共成功立项2个省级课题和1个市级重点课题,现在均已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科组教师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省市级奖项。在以赛促研层面,思政科组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精品课程建设研讨活动,基于对思政理论及思政教材的深入研究,思政科组教师在佛山、中山、云浮三市举办的高中政治科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及素养展示交流活动中崭露头角。
二、挖掘“传统老教材”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清醒剂,也是思政教育的“传统老教材”。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学习“四史”能让学生形成基于历史的大視野,感知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成立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而在学史中爱党、在知史中爱国,不断厚植爱党爱国之情怀,让理想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
中山市实验中学充分利用当地的革命文化资源带领学生进行“四史”学习,也紧扣时代主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党史教育。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校第一时间响应上级号召,率先启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幕式上,贴有建党100年来不同年份的100辆党员教师汽车齐齐上路展开校园巡游,每辆车上都有一名党员教师手举标牌,展示以党内重大历史时间节点为脉络的历史事件,形成了移动的“党史微课堂”,共同为宣传党史学习教育而行动;在车辆巡游的主干道上,学校精心布置了一条近千米的展板长廊,依次展出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简介以及红色小故事,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贴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大字的百年党史主题墙,展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的大事记,引导全体师生不忘历史,珍惜当下,继续前行。笔者作为党委书记,为全体高三学生作了“星星之火,为什么可以燎原?”的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寻找中国革命成功的法宝,坚定爱党爱国的信念。
除此之外,我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自今年5月1日起推出“和您一起读党史故事”,由学校党委携手,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好故事的朗读与分享,实现党史学习教育随时随地进行。学校食堂开设“忆苦思甜”窗口,让学生感念党恩,珍惜生活;学校团委带领“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班”(以下简称“青马班”)学生以及入团积极分子学习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存之于心、见之于行;各年级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革命主题影视作品,撰写观后感,引导学生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激发师生爱国情怀,凝聚改革力量,真正把历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各备课组每周的例会,也成了学校教师自主开展党史学习的契机。
三、关注“时代新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亿万中华儿女用热血和生命已经书写的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正是鲜活的思政课素材。当下的社会生活是“大思政课”的“时代新教材”,思政课只有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才能迸发打动人心的魅力,使人产生情感共鸣,进而转化为推动实践的力量。
在关注“时代新教材”方面,中山市实验中学是从每一天的清晨开始的。起床铃响起后,校园内便开始了时事政治新闻广播;晚修开始前,学生通过校园广播电视台收看经过精心剪辑的新闻联播。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每天一早一晚收听、收看新闻节目,他们的时事政治意识在课堂之外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党的十九大期间,思政课教师面向学生开展“不忘初心,励志于行,做新时代优秀的中学生”主题讲座,针对党的十九大报告进行解读。2020年底,我校全体师生在田径场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思政科组党员教师带领学生作了题为“常怀赶考心态,做永无止境的‘赶考人”主题宣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的同学组织开展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知识竞答活动,以赛促学。抗疫斗争期间,我校专门组织师生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线上主题班会课,将抗疫的鲜活案例融入思政教育。2021年5月15日,中国航天器首次登上火星,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落,物理科组立即随堂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讲述国家的“星辰大海”梦,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2021年5月22日,“双星”陨落,共和国一天痛失两位院士,两天后的周一,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大集会,开展“继承院士遗志,勇担时代大任”的主题教育宣讲,号召学生接力前行,以先辈为榜样,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四、用好“中山活教材”
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的渗透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学校充分挖掘所在区域的文化资源,用好“中山活教材”,开展不同主题的思政课教学实践,探索体验式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借助“行走”的思政课堂,使得现实性和感染力直抵学生内心,从而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人。
中山市作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珠三角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例如有孙中山故居、杨殷故居、革命烈士陵园、罗三妹山等红色教育基地,有彰显孝道、岭南地区最大的四家古典园林之一——詹园,还有中山市最具特色的城市精神文化品牌“慈善万人行”活动等。
中山市实验中学成立了青年团校和“青马班”,有计划、有组织地用好中山活教材。比如,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校团委组织学生会骨干、“青马班”学生和优秀团员代表到中山市革命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奠英烈活动,追思革命英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是中山市最受欢迎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景区的专业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到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建国方略、三民主义思想,孙中山先生的形象和先辈们的艰苦探索历程便不再是教材中需要背诵的枯燥知识;罗三妹山上的“不走回头路”经典语录碑刻、“摸着石头过河”景观桥、丰碑廊等,让学生在登山游览的过程中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在教师层面,校党委组织全体教职工参观中山革命史迹陈列馆,开展“学党史祭英烈,守初心铸师魂”主题党日活动,缅怀先烈丰功伟绩,汲取先辈的崇高品格。另外,我校是中山市唯一一所承担国家教育援藏任务的学校,历年的中山市“慈善万人行”活动几乎都有中山市实验中学的师生面孔,其中每年必设的西藏生方阵备受媒体关注。除了西藏生方阵,我校青年志愿服务队中的“小黄人”也是一抹靓丽的风景,33年的志愿服務接力从不缺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我校师生中薪火相传。
五、打造“校园美教材”
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教育的使命赋予学校追寻有意义的精神文化职责,指引并照亮学生的人生道路。我们在大力推进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还注重搭建全方位的实践平台,探索“大思政课”教育体系,构建课程思政与校园文化建设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下的校园环境,通过精心设计亦可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中山市实验中学前身为中山师范学校,为了传承传统的校园景观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我校对部分陈旧的教育景观及设施进行了改建,努力打造“校园美教材”,例如在原师范旧迹“孔子像”及周边,建立师范纪念园,对纪念园中30米高的水塔装置LED灯笼,塔身描绘祥云图案,顺利改建为祥云火炬的形状,寓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将师范纪念园外围防止泥土滑坡的学校旧围墙改建为“长城”,灰色的城墙不仅将喧嚣隔离在校园之外,同时也将民族复兴的责任与担当镶嵌在砖瓦之间,同时将“长城”命名为“鳌溪关”,希冀坐落于鳌溪山上的中山市实验中学的学子能够团结合作、自立自强、独占鳌头。除了旧迹改建,我校也新建了部分育人景观,学校的“园中石”就是一大亮点,“形乃石之美,字乃石之魂”,每一块石头都被赋予了一定的育人内涵,例如悄然矗立在凤凰树下、刻有“只争朝夕”字样的与人等高的石头,与不远处教学楼前的草坪钟相互呼应,这一静一动的景观,不仅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时间的飞逝,也让“珍惜时间”“时不我待”的理念融入了校园文化中。学校主体建筑致远大楼两侧的“君子亭”和“怀德亭”遥相呼应,其中“怀德亭”依山,“君子亭”傍水,时刻警醒学生关注自己的德行修养,努力超越小我、成就大我。
“思政主教材”“传统老教材”“时代新教材”“中山活教材”“校园美教材”这“五大教材”,以“大思政课”的视角,搭建了我校立体化的思政教育模式,致力于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入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蒋晓敏,广东省中山市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丨赵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