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丹
[摘要]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课堂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中英语课堂的德育事关培养什么样的英语人才,为谁培养英语人才。高中英语的课堂育德,英语教师的育德意识、个人道德规范、育德方式和评价体系等,对青少年的育德效果都有重要影响。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英语教师的德育素养和道德规范,完善评价机制,提升课堂德育实效。本文立足高中英语课堂,分析目前高中英语课堂育德问题,寻找提升英语课堂德育有效性的对策,促进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为青少年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课堂育德;明晰内涵;困境分析;对策建议
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指出:“德育是不能从教育中分离开来的,德育同其他教育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德育需要落实到学科教学上,学科教学具有德育的任务,这是教学具有教育性的基本原则。《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开设英语课程,帮助学生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英语不仅是语言课程,也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和任务。高中英语教学不是简单机械地传授英语语言知識与技能,而是蕴含着隐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意识形态。因此,高中英语对青少年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意志品质的塑造、政治意识的培养等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Mamas Bank Account(《妈妈的银行账户》)是“高中英语新版教材配套悦读”丛书之一,作者凯瑟琳·福布斯以孩子的视角讲述了17个温馨感人的小故事,记录了大家族中的生活点滴,一个个或感人、或幽默、或紧张的生动画面构成了20世纪初一家人从挪威移民至美国的生活全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对青少年学生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一、明确高中英语课堂育德的基本内涵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强调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发展道德认知,注重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新课标要求将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贯穿英语教学全过程,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习得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师要实现课堂育德的目标,首先要深入领会这一思想,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牢青少年学生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进步、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青少年学生尤其是热爱英语学习的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接触外来文化。因此,英语教师迫切需要对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党的领导,这也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的直接体现。作为英语教师,要培养的人既要具有家国情怀,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又要具有国际视野,坚持融通中外、兼济天下,在世界变革中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2.培养青少年学生家国情怀
培养青少年学生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是高中英语课堂育德的重要任务。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是每一位英语教师的重要使命。青少年学生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而英语学科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英语教师应在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课堂中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开阔眼界,拓宽视野,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厚植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怀。
3.坚定青少年学生文化自信
《课标》提出:“文化意识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高中英语课堂要重视培养青少年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这不仅符合国家的利益,同时也是青少年个体终身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提高英语教育的专业能力,培养兼具精通外语与全球视野的语言方面的人才,更要加强英语教育的思想性建设,培养的语言人才既能对外来文化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批判性思维,又能积极主动地担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的时代使命。
二、高中英语课堂育德的主要困境
在繁重的高考压力之下,大多数高中英语课堂被简单看成获取语言工具性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课,课堂内容的选择与目标设定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英语的育人价值,与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要求存在差距。
1.育德对象功利化,忽视育德主体
课堂育德效果在于受教育者能否将所学内化并外化于实际行动。笔者发现许多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在课堂育德部分讲解很精彩,有过硬的、优秀的英语专业素质,但忽视了青少年学生作为育德对象主体性作用的发挥。看起来课堂氛围活跃,教师充满激情,但实际上学生的主体性被教师主导性替代过多,学生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对话讨论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结合自身个体能动思考德育知识、体悟德育情感的机会所剩无几。因此,学生主体性的能动思考与实践体验的机会被占用,其德育情感往往难以被真正激发,课堂育德效果稍差。
2.育德过程形式化,错失育德契机
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为了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的,出现了机械式“刻意为之”或“生搬硬套”的“跑偏”现象,形式上采用了类似育德的教与学过程,忽视了德育的润物无声,错失了育德契机。有些英语教师已习惯于按照课前预设的知识教学过程生硬地开展育德活动,如刻意地追求育德预设与实际课堂效果完全匹配,则会出现当学生回答出不同答案或表现出不同行为时,教师如没有充分等待或足够包容,则会急于给出“标准答案”。
3.育德载体单一化,埋没育德素材
一些英语教师挖掘教材知识点的德育性,但关注点主要是知识点本身。比如《妈妈的银行账户》,通过“妈妈”对挪威文化的自豪感,加深学生对自身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然而,除了知识点本身,教师首先要考虑自身有没有起到德育榜样作用,就文化认同或民族自豪感而言,教师个人对本土文化、中华文化的热爱能否感染到学生?课堂上能否给学生创设舒适自在的育德空间?另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合理,学习习惯是否良好,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再者,课堂内外的师生家长、内外环境、教材背景、突发事件等都能成为育德素材。
三、高中英语课堂育德困境的原因探析
高中英语教师在落实课堂“立德树人”方面普遍存在误区,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观察和思考,认为产生课堂育德困境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教师育德意识与观念需要增强
当下很多高中学校管理部门将德育工作分配给德育校长分管,具体工作由学生处或政教处或德育处执行,进而由班主任承担具体落实德育工作的重任;教学工作则由教学校长分管,英语教师中担任班主任的工作较少,这些都使得英语教师自动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只需负责英语学科的教学,而学生的育德问题是班主任的工作或者跟自己的英语学科教学没有什么关系。在此思维定式下,英语教师会认为课堂育德是英语教学的附属品甚至是负担,导致英语课堂上出现英语教师要么消极应付检查,匆匆走过场,要么生拉硬扯将育德内容知识化讲解,要么凭着个人经验只言片语涉及少许显性德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人际关系、身心状况、情感态度以及教师个人示范作用等隐性德育关注甚少。
2.英语教师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需要提高
笔者在分析青少年学生的育德工作时发现,对学生的育德工作归根究底是教师对于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兴趣或学习效果往往会被他们形容为“我喜欢这个老师,他的课我就爱听”或者“只要是那个老师的课,我就不喜欢听”,很多老师往往忽略了教师打开学生道德情感的那把钥匙其实就在自己手中——教师自身的道德行为。再者,班主任所任教的学科,学生往往学得认真或学习效果较好,其实,这是教师思想道德修养的潜移默化作用。如果要对学生产生长久且深远的影响,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德育环境,英语教师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并成为学生的表率。
3.英语学科教学评价机制需要完善
课堂评价是课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实现课堂目标的前提和保证。高中英语课堂要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富有家国情怀、拥有较高的英语综合素质的人才,其课堂评价内容和方式应指向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尤其应包括人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学评价更着重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虽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有所改善,但是强调学生成绩的情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再者,英语课堂育德内容相对零散,缺少系统化和常态化;从客观层面来说,不同学校对学科育德的重视程度不同,且常有变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这些因素都使课堂育德难以稳步推进。
四、提升高中英语课堂育德实效的对策建议
综合以上高中英语课堂育德的困境及原因分析,笔者结合自身实践,以Mamas Bank Account英语原著阅读课为例,简要阐述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课堂育德的基本策略。
1.发挥高中英语课堂育德对象的主体性
课堂育德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育德对象的主体,主体性的发挥即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春风化雨般地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积累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认知能力;感受道德情感,激发道德意志,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并接受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全身心地真正参与到道德实践活动中,能在活動中体验高尚的道德行为给予心灵深处的触动,并能够坚持不懈地践行道德行为。Mamas Bank Account一书中第三章内容是Mama and the Hospital, 母亲为了去医院看望手术后的孩子假扮为清洁工,这一举动违反了医院的规定,但作为母亲看到孩子术后的安然无恙却很踏实。在这节课中,笔者设置了一个思辨题让学生讨论:“Mama is so overprotective of her children that she is willing to break rules to make sure they are alright. Is this crossing a line and being a poor example to her children,or does Mama have every right to be protective?Why or why not?”这一题目看起来是英语问题,实则是如何看待规则和情理的辩题,是一道课堂育德的思考题。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产生讨论的兴趣,积极思考,勇敢表达并发表个人观点,在讨论和争论中学会辩证地看待规则和情理的矛盾,进而学生能够进行多角度思考,并在集体探讨中反思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
2.关注高中英语课堂育德内容的现实性
高中英语课堂育德内容的选择要遵循客观现实性。一般而言,德育内容包括文明习惯、传统美德、公民道德和道德信仰,从低到高分别体现了个人、集体、社会和信仰不同层面的道德。但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太可能一次性把所有育德内容放进一节课中,因此英语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特点与班级学生实际,从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敏锐地抓住育德契机。比如笔者所在班上有家长反映学生一直要买价格不菲的运动鞋,但是家里的经济条件难以支撑,家长一筹莫展时求助于老师,巧合的是那时正在与学生共读Mamas Bank Account第十章Mama and the Graduation Present,文章中作者一定要母亲为自己买心仪的梳妆盒,想成为毕业典礼上最闪耀的主角,最后母亲为了实现孩子的愿望,只能把传家宝当了,换成礼物以满足作者的愿望。笔者发现这一课恰恰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谈一谈话题“爱”,通过问题:Why does Mama care about Katrins happiness above her own?In turn,why does Katrin care about Mamas happiness above her own?此外联系学生实际,讲一讲:Mama does many things to make all of her children happy. Your mama also does a lot to your family. Please write what your mama does to provide happiness to your family.因此,书本内容与学生实际问题连接,这体现出课堂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震撼了学生心灵,真正有效地教育了学生。
3.重视高中英语课堂育德成果的生成性
英语课堂尤其是高中英语课堂切忌空洞说教,青少年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他们渴望被尊重,因此面对青少年学生的课堂更不能“牵强附会”或“填鸭式灌输”,而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润物无声”或“于无声处听惊雷”。例如,在Mamas Bank Account中很多细节体现了“妈妈”对困难的乐观态度、对自己方言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执着等,笔者不仅通过学生的情景剧表演等实际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巧妙地将文字阅读转化为真实生活场景,给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让学生用最直观的方式认识不同的人物性格带给人的不同影响,行云流水般地完成课堂育德的教育任务。再例如书中最后一章Mama and the Grandchild,笔者在课堂突发奇想地问了学生一个问题:Why does the book end with the birth of Mamas grandchild?学生异口同声答道“Hope”,这一细节启发了笔者,有时候课堂育德效果几个字足以表达。在课堂上,每一位高中英语教师都不能机械地、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反应、环境的布置或偶发事件等这些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不走“流水线”作业,巧妙生成。
4.强化英语教师师德师风的示范性
高中英语课堂育德效果的关键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英语教师师德师风综合素养,教师自身认识到英语课堂育德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才会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提升师德师风综合素养。新时代英语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还要注重文化育人,一方面提高英语教师个人文化素养,丰富中外优秀文化知识体系,拓展自身国际视野,用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并分析中外文化的相融互通和差异区别,用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对待文化差异,学会“求同存异”。英语教师要大胆创新实践,勇敢地在英语课堂中融入德育内容,加强校内外教育研讨交流活动,在教育实践中反复尝试,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在探索中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增强示范性。
5.增强英语教师共情表达的感染性
笔者经常在英语公开课中看到很多英语课堂中教师讲得动情,学生听得认真,互动频繁,活动丰富,课堂气氛活跃,但是课后了解学生收获如何,有不少学生表示“无感”。可能是因为教师的育德内容太过抽象,远离了客观现实性,让学生对育德内容产生了“空中楼阁”一般的虚无缥缈印象。因此,英语教师要提高课堂育德的效果,必须提高自身共情表达能力,首先试问所讲内容是否打动了自己,自己是否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英语知识,还要提高情感的表达能力和情绪的渲染能力,以真诚、平等、尊重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寻求与学生情感上的同频共振。
6.推进英语德育成效评价机制的科学性
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机制是高中英语课堂育德长久发展的基本保障,更是促进高中英语学科育人得以实施的重要一环。要实现英语课堂育德要求,就要有与之匹配的评价机制保驾护航,促进英语教师从被动逐步转向主动育德,形成系统的课堂育德的教育常态。完善德育成效评价机制应贯穿英语教学全过程,在提高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基础上,对教学实施进行有效监管,落实效果评价反馈,采取奖惩评价机制,常态化跟踪课堂育德效果,并将评价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构建“英语学科知识能力”与“道德价值引领”双评价模式,综合考评学生的行为习惯、人际关系、道德品质、理想信念与英语知识能力等,及时调整并不断完善,以提高高中英语课堂育德实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準(2020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张运桥,韩玉强.英语学科思政教育的内涵、困境与路径[J].中学外语教与学,2020(12).
[3]杜萍,段庆生.学科课程育德问题与对策分析——以重庆市中小学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