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俭 刘皓 马丽
“七一”前夕,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扬州广陵区东关街道琼花观社区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成立于1952年的琼花观社区,以扬州市花琼花为名,是扬州市第一个居委会,社区三代当家人谢学珠、李华、王静,竟是一家人,三代“小巷总理”接续奋斗近70年,把琼花观社区打造成全国文明社区、全国和谐示范社区、全国文明单位,演绎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古城传奇。
7月2日上午8点,琼花观社区党委书记王静从北京归来,丢下行李箱,直奔芍药巷,这是老城区居民楼加装电梯的示范点,半年开了10多次协调会,月底终于开工了。
广陵雏鹰儿童发展中心院墙外有处卫生死角,王静动员社区党员一起动手铲除杂草,广陵雏鹰儿童发展中心党支部的3名党员主动揽下这块卫生包干区。
王静双眼通红、布满血丝,同志们劝她回去先休息一会儿。她说,自己从北京捧回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奖匾,既无比自豪,更倍感压力。
前任“小巷总理”,创造太多扬州第一,留下太多光环,压力显而易见。
1952年,扬州市区组建了第一个居委会——琼花观居委会,谢学珠就被全体居民推选为居委会主任。她创办的集体加工厂,安置了200多名待业青年。
20世纪90年代,谢学珠分别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百名优秀居委会主任和民政部颁发的“孺子牛”奖。
1999年,谢学珠退休,女儿李华被选作琼花观社区第二任“小巷总理”。她摸索创办阳光学堂、慈善超市、社区助餐中心、邻里中心等,推动“智慧养老”落地,始终关心“一老一小”,创下10多项扬州社会建设第一纪录,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等一系列殊荣。
去年底,琼花观社区换届,王静又被推选为第三任“小巷总理”。她2013年通过招录考试成为社区工作者,先后在何园、个园等多个社区历练、入党,曾把新仓巷社区打造成“明星社区”。
三代“小巷总理”70载接力,更是让琼花观社区声名远播,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美谈。
东关街道地处老城区,老人多、独居人口多,服务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成了该街道的一项特殊工作。仅琼花观社区,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就占居民总数的26.2%。
紧靠社区10多名工作人员,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琼花观社区成立了时代工匠志愿者服务交流中心,成立理发、洗脚、助浴等志愿者服务队,志愿服务队伍至少达到3000人。
社区何以有这样的号召力、凝聚力?李华给出答案:思想在党旗下凝聚,力量在党旗下汇集,调动更多红色资源惠民生、解民忧。
琼花观社区地处扬州明清古城核心区,红色历史遗迹和名人故居众多。社区党委开通全市首条“双东历史文化街区红色研学线”,巧妙整合了老街巷党建长廊、江上青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让红色基因在古城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社區党委创新党组织因地制宜、因需而建模式,成立6个特色化服务网格党小组,提高基层党组织治理效能。设立古城街区党员先锋岗,成立消防应急党小组,建成“党建+警务”融合平台,率先在古城建立以“社区党委—特色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为主体的四级组织网络,指导开发公益服务项目200余个,惠及服务人群超两万人次。
以党建为统领,琼花观社区创新推进小巷治理现代化,让党旗别样红。
从北京归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始终萦绕在王静耳畔。“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琼花观社区党委之所以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不正是办好“关键小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嘛!
婆婆李华退休后还兼任社区第一书记。王静曾多次向她请教社区工作经验。“热心、耐心、包容心”“跟群众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李华每次说得都很笼统。
王静(左)与李华(右)展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奖牌。
这半年来,李华生病期间,仍然坚守岗位,王静劝她在家静养,李华总是说,在社区里转转,心里更踏实。此刻,王静懂了,老书记的心与居民的心,早已紧紧连在一起了!
坚守初心就是为群众办好“关键小事”,社区中央厨房就是一个生动案例。2013年,琼花观社区牵头开办全市首家社区老年食堂,为5.09平方公里老城区300多位老年人提供订餐、就餐和送餐服务。8年来,老年食堂不断改造升级,早已成为全市颐养社区中央厨房样板。两菜一汤,荤素搭配,8元套餐,始终没涨价。
聚焦“关键小事”,传好接力棒,让民生实事成本最小化、成效最大化、服务最优化,琼花观社区今年梳理出一批清单,逐一用创新思维破解难题。
芍药巷居民电动车充电难,社区结合古城强弱电分离惠民工程,帮每户居民从地下把电源引入车棚专用插座,同时在其他巷口安装了一批智能充电桩,彻底解决了一批私拉乱接留下的重大安全隐患。
300米长的老街——观巷,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已开始规划设计,年底前将培育成连接皮市街与东关街的文旅风景线,让东关街道的古街巷成为更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点赞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