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读中学时,我家住的是只有9平方米的“鸽子笼”式的板房,夏天蒸笼一样,白天是断然不能待在里面的。那时,我就手捧一本书,《少年文艺》《上海文学》或者是唐诗宋词什么的,坐在楼下窄窄的过道里,读得津津有味。惹得楼下的阿姨啧啧称赞:“这个小人乖,又不怕热。”
其实,我真的是不感到热,当我一心陶醉在书中,被那动人的故事或优美的语句所深深吸引而不能“自拔”的时候,外界的一切对于我似乎是并不存在的,或者是像雨像雾又像风,完全不能干扰、动摇已“忘乎所以”的我。
赤日炎炎,正是读书好时节。夏季,孩子放假了,免了不少接送陪读的琐事。天气炎热,人们来往走动少,相对来说也较为清静。更为主要的,读书也是消暑的妙法。手握诗书一卷,凝神静气地沉浸在字里行间,细细品味古人贤哲、作家诗人的奇思妙论、瑰丽篇章,甘之如饴,心旷神怡。那些心烦意乱的日常“杂碎”,早已荡然无存。何况现在现代化了,家有电扇空调,炎热早已被“拒之门外”。
而且,对于一个爱阅读的人来说,读书是每天必做的功课,甚至像吃饭一样,一顿也不能少。古人说:“人可一日不食肉,不可一日不读书。”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欧阳修说:“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读书,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总是一件非常快樂甚至是唯恐求之不得的事情。所以,天气寒冷或者炎热,都丝毫不能扑灭或者削弱读书人的阅读志趣和热情。匡衡凿壁偷光,车胤捉萤苦读,闻一多结婚当日手不释卷,新娘等着他进洞房,他还在一心“醉读”。
古人也乐于读书消暑。宋代著名词人、官至宋高宗时翰林学士及福州安抚史、自号石林居士的叶梦得,在《避暑录话》自序中说,绍兴五年(1135)因酷暑难熬,不能安其室,于是每日早起,即择泉石深旷、竹林幽茂处避暑;与其二子及门生“泛话古今杂事,耳目所接,论说平生出处及道老交亲戚之言,以为欢笑,皆后生所未知。”酷热难当,清晨即起,奔赴山林幽静之地,读书论道,树影婆娑,竹影摇曳,凉风习习,泉水淙淙,心旷神怡,暑气自然烟消云散。
(摘自《广州日报》)